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一节旨在使学生认识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种类之后,进一步认识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所起的作用。教材首先从绿色植物自身生活需要水作引导,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是绿色植物促进生物圈中水循环的内因。为使抽象的内容更容易接受,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生活经验,教学设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科学探究,以及科学实验工作的成果等多角度引导学生加深对水是绿色植物生存的必需条件的认识。接着分析资料,体会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增强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将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练习画直方图作为教学重难点,通过练习解读实验数据,认识植物在不同生长期需水量是不同的,进而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节,其具体教学目标有以下五点:①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②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CO2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③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④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⑤认同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本节内容分两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完成前三个目标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有关植物生理基本知识的一节内容,如何开展教学及使教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呢?笔者经过实践,通过“找水”、“分析图片资料”、“解读实验数据”、“评诗、改诗”、“角色扮演”(萎蔫的菊花、沙漠中的仙人掌)、“给萎蔫的菊花浇水”、“了解家乡的水资源以及植被分布情况和缺水地区极其珍贵的水资源”等一系列探究、主体活动,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中“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是在学习了“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之后,进一步探讨进入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大量散失的途径,使学生认识到绿色植物的叶器官对促进生物圈中水循环的作用,从而自觉爱护绿色植物。本文就“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节的教学内容进行简要分析,并对教学过程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简称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的第一节。笔者在参与教研活动时发现,多数教师认为本节内容相对较少而且简单,不足以支撑一节的教学,甚至有个别教师主张只用两三句话就可以完成本节教学。分析其中的原因是,多数教师认为  相似文献   

6.
“水中的藻类植物”是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章第二节的内容。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②藻类植物的形态特征;③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通过本节的学习,旨在构建绿色植物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认识水中藻类植物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和与人类的关系。为了让学生能够认同生物圈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激发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并转化为保护植物的自觉行动,我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1、教材分析《蕨类植物》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第二课时,该节内容涉及的三大类群的植物,虽“低等”,但其在生物圈的作用不可或缺。在第一课时里学生已经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探究学习了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尤其对它们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已有了相当的认识,这就为本节的学习打下基础。蕨类植物是这三个类群的“老大哥”,学习它对整节的教学有带动和统领的作用,并且让学生对整个植物类群将有一个总的认  相似文献   

8.
本节内容选自江苏教育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生物》实验教科书,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中的“植物种子的萌发”,主要描述植物种子的结构;分析植物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描述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体验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节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一册 (上 )第四章的第一节。第四章着重讲述植物体内有机物为什么会分解和水分为什么会散失 ,这一节正是揭示了有机物分解的本质。在学生刚学习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并储存能量后 ,定会产生疑问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怎样被利用的 ?储存的能量又到什么地方去了 ?而植物的呼吸作用正好解释了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分解和能量的释放。因此 ,它是本章乃至本册的重点内容。1 教学目标根据生物学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知识现状 ,针对教材的特点 ,利用学生对植物的喜爱与探索的心理特点 ,我从…  相似文献   

10.
<正>"开花和结果"是人教版"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三节的内容。按照被子植物生长发育的顺序,学生通过前两节"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的学习,已经了解了绿色植物从萌发到生长的过程,本节内容是前面两节的延续。本节揭示了植物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充满了生命科学的神秘色彩。知识高度浓缩,概念性知识点较少,教师和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本节课的重点是花的结构和果实、种子形成的对应关系,难点是受精的  相似文献   

11.
1 说教学背景 1.1 分析教材 本课题在北师大版的<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的第102页,属于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6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第一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第一课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本课选自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设计思路】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是植物体普遍具有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它与叶片的结构关系密切,对促进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对植物自身以及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都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运用实验进行探究。本节课将采用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将“科学探究”置于核心的地位。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逐渐掌握科学知识、学会科学技能、训练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  相似文献   

13.
"植物的呼吸作用"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该内容时,学生已具备了有关  相似文献   

14.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节是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渗透吸水”既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又是本节教材的难点。如果教师单凭一支粉笔,一张嘴,要让学生理解掌握是很困难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通过改进渗透作用原理演示实验,增加学生实验,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方法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种子植物”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生物圈中的植物”中的一节内容。本课是学习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之后一节有关绿色植物的教学。种子植物在本单元乃至整个植物部分都是非常关键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细心观察、对比思考等教学活动,围绕种子结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知识展开。让学生在体验生物学科“注重观察,敢于实践”特点的同时,使学生得到快乐,获得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及团结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实验装置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材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27页"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中.设置了"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演示实验、该实验能够让学生获得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直观而感性的认识,对学生理解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教材分析"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是七年级生物学上册(苏教版)的内容,教材要求学生从生物圈的角度认识绿色植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使学生清晰地认识"生物圈是一个整体",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珍惜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增强学生关注自然及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8.
《植物的开花与结果》是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中第五节内容。本节有一个很重要的实验---观察、解剖并认识花的结构。花是植物体的重要器官,识别花的结构,是学生进一步认识果实的形成和了解植物生殖的基础,也是识别植物种类的重要依据。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存在一些困惑,所以教学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9.
白秀峰 《生物学教学》2009,34(12):34-36
本文总结了“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一节的教学目标、设计思路,介绍了本节教学中进行探究学习的主要过程。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课题名称:"植物根的生长" 2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苏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第二节.本节内容包括根尖的结构和根的生长.根是绿色植物的重要组成器官,了解它各部分的形态、结构和生长特性,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绿色植物的一生,认同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对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特征和树立环保意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