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上海有一种说法颇为流行,“2002年后,上海的楼市就不是上海人自己的了”。最近,这种说法已经被改变,“2004年后,上海的楼市属于外国人。”  相似文献   

2.
拿到“城市化丛书”,一眼就看中了这册书名颇为“另类”的书,因为在“另类”中似乎还隐隐地透露着某种熟悉,不能不让人顿生好奇之心,探其究竟。作说,“迪昔辰光”是上海话,意为“那个时候”,并带有些许怀念的意味。“迪昔辰光格上海”即“那个时候的上海”。这里主要是指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也包括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上海……  相似文献   

3.
《新上海档案》2004,(4):F003
这是一张黄金荣在上海“大世界”门前扫马路的照片。提起照片中的这个老头子——“大亨”黄金荣,有点年纪的上海人都不会陌生。  相似文献   

4.
德国人本来想以上海磁悬浮的“预演”,争取日后更甜美的大餐,没想到因为一个“小问题”可能前功尽弃,错失良机  相似文献   

5.
吴开先在国民党CC系内地位不低,一直是上海市党部的实权人物,一度做到中央组织部的部长。他的行政职务,是“上海社会局”局长,和控制黄色工会的陆京土,紧密勾搭,狼狈为好,成为左右上海工业界劳资双方的铁腕人物。他们是黑社会头目杜月星的哼哈二将,上海人称其为“吴陆体系”。吴开先的社会局长与众不同,是蒋介石直接任命的。这种“吴陆体系”一直延续至上海解放,方告结束。现在,吴开先已九十开外,他在美国当寓公纳福。陆京士则已于几年前客死台湾。一、上海的“党皇帝”吴开先,上海青浦人,早年在“上海大学”读书,参加过CY…  相似文献   

6.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申博主题的确立,使上海成为第一个将“城市”作为主题的办博城市。七年后,上海将为世人呈现出宏伟、精彩的世博场馆当然毋庸置疑,这是近年来上海市政建设的手笔和速度所证实了的。但是要使我们的世博会办得“最成功、最精彩、最难忘”,不仅仅只须水清、地绿的城市环境和壮丽的世博场馆,更包括那些在宏伟场馆背景下向世界展示的上海人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深厚的人品质。  相似文献   

7.
上海四明公所是居留在上海的宁波人的同乡会馆,始创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最初设在上海县城北门外,仅用于停放和埋葬在沪逝世的宁波人的棺柜。嘉庆八年(1802年)建立正殿,供奉关帝,始取名“四明公所”。此后随着在沪宁波人的增多,公所规模日趋扩大。上海开埠后四明公所曾与法租界当局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和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两次发生流血冲突,酿成江惊一时的“四明公所血案”。宁波显的上海人自成群落,对上海的社会教育和慈善公益事业多有贡献。作为在沪宁波人活动中心的四明公所,也是上海各同乡会馆中的位使者。研究四…  相似文献   

8.
在上海的传播媒介中,无论报刊或是电视、广播,总少不了“上海人”这个名词,如上海人衣食住行的动向,上海人的消费能力,或上海人在某领域中所取得非凡的成就等等。应该说,这些报道符合新闻的接近性,是可取的。但我认为,报道过于强调“上海人”,恐有欠周之处。  相似文献   

9.
上海建300层“摩天楼”纯属子虚乌有。2001年2月上海某报报道,上海正设想建造一座可容纳10万人的300层摩天大楼,造价估计逾100亿英镑。上海市规划局有关专家指出三个“不可能”:高度不可能,技术不可能,投资不可能。揭开“夜换夫妻30年”假新闻的秘密。2001年3月广州某报报道,湖南两对恋人,30年前违背其父母的意愿错位相爱,却被双方父母在洞房花烛夜“调包”拆开。但4人日间为夫妻,夜晚换妻共枕长达30年。据调查,这是湖南一作者凭空编造的故事。“猪吃娃”惨剧记者核实纯属捏造。2001年7月西安某…  相似文献   

10.
上海建300层“摩天楼”纯属子虚乌有。2001年2月上海某报报道,上海正设想建造一座可容纳10万人的300层摩天大楼,造价估计逾100亿英镑。上海市规划局有关专家指出三个“不可能”:高度不可能、技术不可能、投资不可能。揭开“夜换夫妻30年”假新闻的秘密,2001年3月广州某报报道,湖南两对恋人,30年前违背其父母的意愿错位相爱,却被双方父母在洞房花烛夜“调包”拆开。但4人日间为夫妻,夜晚换妻共枕长达30年。据调查.这是湖南一作者凭空编造的故事;“猪吃娃”惨剧记者核实纯属捏造。2001年7月西安某…  相似文献   

11.
化,是人类生命的光彩,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一个地域的名片。上海的城市精神在化血脉的延伸中孕育,回顾历史,化血脉养育了上海先民的人精神。这是城市明之源,人精神之根。而民族精神,则是一个民族先进化的精华。上海人对化的青睐,可以追朔到往昔久远的年代。六千年前上海先民就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崧泽化”,伴随着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上海人孜孜不倦的化追求,上海人结合生动的实践,逐渐形成、丰富和发展了海派化和上海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12.
“新闻线人”又称“新闻报料人”,有学把“新闻线人”定义为“通过提供新闻线索而从新闻媒体获得报酬的人”。在我国,“报料”最早兴盛于香港,称为“爆料”,这一词在内地首先为广东媒体效仿,并很快为北京、上海、南京、长沙、成都、深圳、武汉等地的媒体接受。而央视的焦点访谈则是较早受惠于“报料”的栏目,在其播出早期,依靠“报料”,挖掘出大量有重大价值的新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2007年9月12日,来自俄罗斯、埃及、澳大利亚和中国上海的四家知名图书馆的馆长汇聚上海“文化积淀与现代阅读”文化论坛。 论坛指出,近年来,信息革命对传统阅读产生极大冲击。“开卷有益”还是上网浏览,成为现代人面对的阅读困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上海有线电视台有一个别具一格的新闻节目:刚刘、看新闻人每天傍晚18点起,一位在小孩眼中是大姐、在大人眼中是小孩的主持人出现在屏幕上,向“小”们讲说新闻。“小小”是上海人习惯的对小孩的叫法.许多孩子曾经有过刘小”的乳名。节目名称是站在小孩的立足点上起的,是说则”小小“们在看这新闻.据说最初起的名字叫制、小新闻人后来一位领导人给加了一个“看”字.这真是神来之笔。一个“看”字让“小小”成为主语,整个节目的立足点就转到了刘小”方面.不是让刘小”来接受我们给他的新闻,而是让我们同列训。”一起来寻觅新闻,了解…  相似文献   

15.
高信 《出版史料》2007,(4):68-70
黄文农书衣发微 1925年5月15日,上海内外棉纱第七厂日籍职员枪杀了工人顾正红,打伤工人十余名,激起上海工人、学生、市民的愤怒。5月30日,上海学生两千余人进入租界演讲,声援工人斗争,号召收回租界,散发“打倒帝国主义”的传单,近百名学生被英警逮捕,拘于南京路老闸捕房。当天下午,上海各界群众万余人集中在巡捕房前要求释放被捕学生,被英警开枪打死打伤十余人,  相似文献   

16.
张栋 《新闻天地》2004,(2):27-27
媒体天天在发布着悬赏令:“在南京、上海,许多人成为新新职业者——新闻,‘线人’,如果您有重要新闻线索,请拨打新闻热线……一经采用,即可获得丰厚稿酬。”一夜之间新闻“线人”似乎成了令人羡慕的一份职业。作为一个在我们身边若隐若现的词语,我们对“新闻线人”这一职业知之不多,但在我们身边,“新闻线人”已经不知不觉地形成了一个群体。  相似文献   

17.
1994年,上海货三度风光。4月,在成都“上海商品博览会”上,2万多种名特优品一展上海货新貌,几天内订货逾61亿元。8月的哈尔滨,上海“集团军”每天接待3万人参观、采购。10月,上海货又饮誉京城,许多产品靠空运应急。国人对上海货的青睐令上海人感奋。通向今日辉煌的道路,充满了荆棘和苦涩。上海人卧薪尝胆,才找回了优势。  相似文献   

18.
有言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反映在我们的报纸版面上、特别是元旦头版上能做到“岁岁年年面不同”,这是衡量记、编辑在特定佳日里有无“创新”意识的很重要方面,因为人们特别关注这一天的报纸,尤其是头版,上海人称之为撑门面的版面。  相似文献   

19.
几位工人的—次“壮举” 1978年11月30日,50个上海汽轮机厂的工人,每人凑了7块钱,向上海第一汽车服务公司租借了一辆公共汽车,“悄悄”来到了苏州。这次行动,工人们已经在暗地里足足筹备了一个多月,而在进行这一切时,工人们全都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因为在当时,整个社会,几乎没有人敢宣称自己想“出去旅游”,除了新婚的年轻人可以理直气壮地对外宣称说要“旅游结婚”外,  相似文献   

20.
上海开埠后不久,以英商丽如银行1847年登陆上海为标志,外国银行陆续进入上海。1891年由外商建立的上海股份公所,开中国证券交易所之先河。而1897年在上海创设的中国通商银行,则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对于近代金融业的创立,上海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上海充其量只是一个地域性的金融中心。从清末到北洋政府统治的整个时期,全国金融中心和政治中心相结合,事实上是在京津地区。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和最重要的金融中心,是在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从这时至1937年“七七”事变与“八一三”事变爆发,这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