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一片竹林     
某年除夕,解缙见门前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即景作 联:“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写完,把对联贴于门上。 对门的赵员外有意想为难他,把满园竹子全砍光了。解缙 于是在上下联各加一字,成为:“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 书长。”赵员外索性命人把竹根全挖掉了。谁知,第二天出 门一看,那副门联成为:“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 有。”  相似文献   

2.
正明人解缙,他家门对面是富豪的竹林。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富豪嫌他借自家的景装门面,便叫人把竹子砍掉。解缙深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暗中发笑,于是在上  相似文献   

3.
对联故事     
明代文人解缙家对面是一位富人的竹林。有年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富人见了,就叫人把竹砍掉。解缙深解其意,便在对联上添了两个字: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  相似文献   

4.
<正>"明朝第一才子"解缙自幼好学,出口成章。这年春节,他在自家后门上贴了这样一副春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对门的员外看了,很不高兴,心想,只有像我这样的人家,才配贴这副对联。于是,他命仆人把院子里的竹子都砍了。不一会儿,家人来报,解缙的春联改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员外听罢,非常恼火,令人把竹子连根挖出,不料解缙又将春联改为:  相似文献   

5.
解缙续联戏富豪 明朝才子解缙自幼聪明,能诗善对。民间流传着他的许多故事。 解缙的家门前正对着一家富豪的竹林,一年除夕写春联,解缙就借竹林之景写了一副: 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 那富豪一见此联,甚为生气,便叫家人把竹子砍掉一截。解缙深解其意,便在上下联下各加一字,成为:  相似文献   

6.
正明代大才子、书法家解缙,自幼聪明过人。据说,幼时他家与当时在朝为官的曹尚书住对门,一个在街东,一个在街西。有一年春节,解缙在自家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曹家的下人把这件事报告给曹尚书,曹尚书很不高兴,就命人把院里的竹子砍去一截。解缙见此情形,就在上下联的下面,各加了一个字,就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曹尚书知此后更加生气,命人把院  相似文献   

7.
趣话对联     
解缙改春联解缙自幼好学,出口成章。这年春节,他在后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对门的员外看了很不高兴,心想:"只有像我们这样的  相似文献   

8.
《同学少年》2010,(6):53-53
明代大学者解缙,小时候家境破落,但祖上留下了不少书。一年春节将至,他看到对门财主家的山坡上绿竹苍翠,便借景写了一幅春联—— 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  相似文献   

9.
“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这是儿时的我第一次从黑白电视上听到的林大秀的千古绝对,当时深深震撼了我幼小的心灵,从那时我便常想:我要是也能像他一样对出这么好的对子,那该多好呀!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知道了“美人照镜镜照人美”……这样的回文对,  相似文献   

10.
五、续写题:在原对联的上下联之后再续写若干字,使对联仍成一个完整意思,并且语言通顺,合乎对联要求。例如: ①明期有一权臣,深得里上器重,曹在门上写了一刹对联“君 忍深似海;臣节重于山”,以表白心迹。后降清,有人在其上下联 末尾各续一字,承认“君恩”,否定“臣节”,续写的二字是: ()、() ②明学者、丈学家解绪,自幼聪撅。五岁那年,他来到尚书门 前,见竹一片,丢茂,后见书备书颇多,诗兴起,乃作对曰:“家 藏书万卷;门对竹千株.”尚书见之,甚喜,欲试之,于是命人砍 去竹子。后来解见之,又续对曰:“家藏书万卷();门对竹千株 ().”尚书更悦,欲…  相似文献   

11.
一、九岁妙对父联解缙曾为明代翰林,从小才华出众,被人称为“神童”。九岁时有一次和父亲一起到江边洗澡。父亲见他把衣服挂在一棵老树上,出口吟出一句:“千年古树为衣架”。解缙不假思索,信口对出:“万里长江作浴盆”。解缙非凡的语气令父亲又惊又喜。二、机敏巧对师联解缙幼年机敏异常,一次他摘了一朵花玩耍,不提防老师进来,他急忙把花藏在袖内,老师随口吟道:“小子暗藏春色”,解缙对道:“大人明察秋毫”,这才平息了老师的怒气。三、施展才华得佳偶解缙年轻时,一位尚书指着棋盘出了一联:“天当棋盘星当子,谁人敢下?”他对道:“地作琵琶路…  相似文献   

12.
<正>一、添字解缙有一个朋友,他喜欢和解缙开玩笑。一天,他得知解缙要到他家做客,故意在门口贴上一副对联:"闲人免进,盗者休来。"解缙一看便知这个朋友又要为难他了。他略一思考,就在上下联后面各添三个字,使对联变成:"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休来道者来。"朋友见了,不禁连声叹服。解缙巧用两个谐音字,既改  相似文献   

13.
逆转是古汉语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其特点是通过增字、减字、断句、对句等方式,使其原意向反面转化。运用了逆转修辞格的对联,我们称之为逆转联。逆转联有褒有贬,诙谐有趣。明代大学者解缙是写逆转联的高手。一次,他的一个朋友有意跟他开玩笑,在门口贴了一副对联:“闲人免进,盗者休来。”解缙看完,便在上下联后各加了三个字,改为:“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休来道者来。”改后的对联巧用谐音字“贤”、“道”,使原对联意义得以升华,让人耳目一新。明末大臣洪承畴,官至高位,常以忠节自命,曾在厅堂门框上亲撰一联,曰:“君恩似海,臣节如山。”后来…  相似文献   

14.
高四冊《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有这样一副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副对联是谁写的呢?这副对联是明代著名学者解缙的创作。解缙是有三亿七千万字的巨著《永乐大典》的总编。他很小的时候就能吟诗作对,被誉为神童。上面那副对联是他同一位自视甚高的秀才要找他联对一比高下的戏作。这位  相似文献   

15.
解缙(1369-1415),字大绅,江西吉水县人,是明代大臣,翰林学士。解缙自幼聪明好学,五岁时便能作诗。有次人们问他:“小儿何所爱?”他就用诗作答: 小儿何所爱? 夜梦笔生花, 花根在何处, 丹府是吾家。由于他志向高洁,广收博采,后来颇有作为,又因他尤擅作联,被誉为“对联大师”。民间流传着他许多有关作联的小故事。  相似文献   

16.
一明代大学者,《永乐大典》总编辑解缙曾给人题过一首逆换祝寿诗。有个老太太,年届古稀,子孙们为她祝寿。并请大学者解缙为老寿星题首诗。解缙先写了第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寿星家人很不高兴,纷纷指责解缙出口伤人,有损寿星名誉。解缙不理他们的指责,继续写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呵,原来他说老寿星是下凡的仙女。大家怒气顿消,个个笑逐颜开。接着又写第三句:“生的儿子都是贼”.寿星的儿子们个个怒不可遏,磨拳擦掌,准备揪解缙了。解缙迅速写下第四句:“偷来蟠桃献至亲。”众人一看,齐声叫好。  相似文献   

17.
奇妙的对联     
<正>同学们,还记得王安石的《元日》吗?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中有这样一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的"新桃""旧符"说的就是对联。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又称楹联或对子,最大的特点就是讲究对仗,言简意深,语言优美,是汉语独有的一字一音的艺术形式,是世界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明朝有个大学士叫解缙,据说他四岁的时候就能对对联。相传他家的对门住着个特大的官,是尚书。有一天,他把解缙叫到自己家里,准备好好地与他对一场。那年,解缙的妈妈刚给他做  相似文献   

18.
自画像     
有一个帅气的小男孩,他长着一头乌黑的头发、一对水灵的眼睛和高高的鼻梁,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和一对顺风耳。他总自以为是。有一次写数学作业,他的字本来就写得不好,同桌对他说:你把字写好一点。他却偏偏把字写得又大又乱,嘴里还念叨着:没关系。他写完后拿到老师那儿去批,老师看了生气地说:你  相似文献   

19.
长与短北宋文学家柳开,年轻时意气用事,恃才傲物。一次参加科举考试,见到作文题后,他“刷刷刷”地写下去,居然写了一“千轴”(注)。他把一轴一轴的文章高高累起,用独轮车载着,扬扬得意地献给主考官。想借此惊俗动众,以中高第。同时有位名叫张景的考生,文章只写满一纸,他把这一纸书藏在衣袖里,悄悄地前去交卷。主考  相似文献   

20.
解缙(1369—1415),字大绅,江西吉水人。明永乐年间,任翰林大学士,主持编纂《永乐大典》。解学士自幼聪敏,不同凡人。他写的诗,多机智,幽默,人们很是喜爱。我们欣赏几首。一日,少年解缙在街上和小伙伴玩耍。由于下雨路滑,解缙不小心跌了一跤,小伙伴们都笑了起来。解缙从地上爬起来,摇头晃脑吟起诗来。这一下,伙伴们更是笑破了肚皮。可当他吟完最后两句,伙伴们追将过来,解缙边笑边跑,恐被追上。原来,解缙在诗中把自己比作了凤凰,而把伙伴们比作了牛,诗为:细雨落绸缪,砖街滑似油。凤凰跌在地,笑杀一群牛。解缙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子相依为命。为了要县令免除他家无力承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