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科协论坛》2005,20(4):20-20
今年是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对论等重要论一百周年。100年来,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物理学对人类明与进步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为此,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将2005年确定为“世界物理年”,并得到联合国的高度重视,通过了决议。其宗旨就是通过展示物理学在社会、经济、技术、化和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全球范围内争取公众对物理学的理解与支持,  相似文献   

2.
5月31日,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科学与中国’庆祝2005年世界物理年院士专家巡讲报告会”上作题为《百年物理学的启示》的报告。路甬祥说,100年前爱因斯坦发表的5篇论文,引发了以量子论和相对论为基础的近代物理学革命。这场近代物理学革命将科学引入到一个新时代,人类认知的触角伸向宏观和微观世界,催生核能、半导体、激光等技术,改变了人类现代的生产、生活与思维方式。路甬祥从8个方面谈了爱因斯坦等近代物理学家的成就及发现历程带来的启示。一是实验和理论之间的矛盾催生新的科学概念。19世纪末,人们陶醉于经典物理学的解释,甚至认…  相似文献   

3.
近代物理学革命不仅解决了"两朵乌云"导致的物理学危机,而且把整个物理学都置于以量子论和相对论为支柱的近代物理学的基础之上。解决这场危机的量子物理学理论是建立在思辨性的先验假说基础上的,它的产生、发展和成就无不彰显着哲学的思辨精神。  相似文献   

4.
1901年9月29日,费米出生在意大利罗马。他在儿时就爱好制作各种模型,曾与弟弟一道制作了电动机和飞机模型,展现出他的创新才能。他的少年时期正值近代物理学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放射性的发现、爱因斯坦相对论中质能公式的提出,以及量子物理取得的飞速发展。这使得少年费米深深为物理学的新思想和新成就所吸引。28岁当科学院士费米努刀学习数学和物理学,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物理学取得了辉煌成就.物理学成为现代技术的基础,促进了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发展.众所周知,物理学近代两大支柱是: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当科学家们将其用于亚原子和宇宙时发现它们不能相互包容.英国斯蒂芬@霍金说:  相似文献   

6.
迈克尔逊干涉仪是一种利用分割光波振幅的方法实现干涉的光学仪器,促进了相对论的建立,为物理学大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目前,根据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基本原理制成的各种精密仪器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科研领域。介绍了两种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应用,充分的说明了该仪器在物理实验当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标志的现代物理与以牛顿力学和电动力学为标志的经典物理之间的鸿沟的形成和发展,是一部灿烂的物理学史。涉及到众多的物理学大师及其代表的科学研究模式,甚至不同哲学流派也介入到了其吼1607年伽利略用的时空称为测量的时空,抛弃了超距作用和伽利略变换的牛顿力学称为广义化牛顿力学。本文从测量的时空中的广义化牛顿力学得到了跨越鸿沟的三个桥墩:1单向光速测量法、2用多普勒效应推导出洛伦兹变换、34多普勒效应推导出测不准原理。用三桥墩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主要原理。另外,分别从量子场论和广义相对论导出的新引力公式中内含了现代物理的主要方程。作为桥梁的新引力公式架在三个桥墩上,它就从基于假设变成了基于牛顿力学的实验测量结果,从而现代物理就平穗地从经典物理产生了出来。新引力公式也提升为既包含现代物理又涵盖经典物理的自然力学方程,并得出了大量的推论和预言供实验检验。  相似文献   

8.
对于空间和时间,中国古代就已经解释清楚,人们日常生活也用得很好。可是近代物理学中的相对论,却把空间和时间给弄得非常深奥难懂。到底是爱因斯坦的表述难理解,还是人们的常识与相对论的时空概念格格不入呢?  相似文献   

9.
从本世纪初以来,物理学一直是现代科学发展的龙头,物理学不但带来了许多概念上的重大突破,也为近代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物理学的最基础问题当然是基本粒子和基本作用力的统一.但是目前理论感兴趣的能量范围已经远远超过了实验所能及的能量,所以今后粒子物理中理论与实验分离的现象也会越来越严重.在低能量的物理中,如凝聚态物理、原子物理和生物物理,虽然从传统的观点看  相似文献   

10.
刊发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的《对立统一时空观》、《量子图像与量子哲学》和《浙江大学学报》的《复八维时空理论导引》,构成了对立统一时空观内在统一的理论整体。其理论框架如图所示。该图表明 :这一理论是根除克服当代物理学三大基础理论的重大缺陷、谬误和困难的产物。当代物理学基础理论的根本性缺陷 ,集中表现为狭义相对论无法解决专为检验这一威力无穷的物理学理论能否自圆其说而设计的基本“思想实验”——“宇航年青”的物理本质问题。《对立统一时空观》之“狭义相对论时空观的片面与修正”,在人类认识史上首次论证了 :被“介…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物理学取得了辉煌成就。物理学成为现代技术的基础,促进了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发展。众所周知物理学近代两大支柱是: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当科学家们将其用于亚原子和宇宙时发现它们不能相互包容。英国斯蒂芬·霍金说:“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不能互相包容,不可能都正确。事实上,很可能都不正确。它们可能只是一种范围更大意义更深远的理论的一部分。”这说明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不能认为已经达到绝对真理的程度。人类继续向前发展,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必然也要向前进。而对于基础科学研究来说并没有公认的康庄大道,只要沿…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述了1900-1952年间物理学在中国的发展过程,着重叙述中国物理学家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在最初的二十年间,李复,李耀邦,胡刚复,李书华,丁西林,叶企孙,饶毓泰等人的研究开创了中国物理学史的新篇章。在其后的数十年间,广大物理学工作者在相对论,量子力学,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声学,光学,电学,磁学,固体物理,原子和分子物理,高真空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理论与实验上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对中国乃至世界物理学的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后附有几百条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3.
提起相对论和爱因斯坦,不管是物理界的学者,还是知识不多的门外汉都会翘起大拇指,由衷地发出一声赞叹。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1916年,广义相对论闯入人们的视线,这两年对物理界来说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相对论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了物理学的面貌。它从本质上修正了由狭隘经验建立起来的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与空间的本质属性,即揭示了时空的可变性、时空变化的连续性,树立了新的时空观、运动观、物质观,使物理学在逻辑上成为完美的科学体系。这一理论被后人誉为20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内容分析法,从科技期刊史和科学传播史的角度研究《改造·相对论号》首次集中传入相对论的科学意义。研究结果认为:1921年4月出版的《改造·相对论号》,全面介绍了爱因斯坦狭义和广义相对论思想,拉近了我国与当时世界物理前沿的距离,促进了国人对现代物理前沿知识的了解和研究人员的成长,在中国近代理论物理学发展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纪念一百年前爱因斯坦发表的“光量子”、“狭义相对论”和“布朗运动”等论文对20世纪物理学革命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联合国决定2005年为世界物理年,以促进公众对物理学的理解、重视和支持,特别是吸引广大青年热爱与走进物理,使物理学在新世纪得到更大的发展,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应用物理专业特点,根据应用物理专业特点,提出了应用物理专业《近代物理学》课程的发展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7.
杨宏菲 《今日科苑》2006,(5):I0003-I0003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在物理学产生和发展的漫长过程中,物理实验始终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是经典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还是现代物理学的进展都与物理实验紧密相联。因此,在未来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在大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都将会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回顾物理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出物理实验自始至终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是经典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还是现代物理学的进展都与物理实验息息相关。可以预言,未来物理学的发展一定离不开物理实验。在中学的各门课程中,物理课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更是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在《发明与革新》月刊上读到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相对主义批判的文章,非常钦佩。长期以来,国内物理学界在理论研究方面,实际上长期拒绝了马克思辩证法,照搬西方的机械论观点,一曰唯物辩证法已经过时;二曰马克思主义只适用于社会学;三曰物理学是只能用观测实验、公式数据说话的科学。加上权威、权势的束缚,学术上形成了一种“主流派专权”的局面,容不得对权威理论有不同的意见,以至物理学基础理论在“相对论”、“大爆炸宇宙论”和“量子论”的束缚下,杂乱无序,互相矛盾,停滞不前。这种既僵死子们对物理基础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20.
景东山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7S):151-151,189
从物理学发展历史和作用方面,探讨了在素质教育过程中物理学,物理实验的地位和功能。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怎样更有效地发挥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和能力功能,怎样坚持物理学、物理实验所具有的探索性、科学性、创造性,考查了改革物理实验教学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