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伟新 《内江科技》2010,30(1):80-80,52
聚合物驱油技术是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的一项重要的三次采油方法,在胜利油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施过程中,由于地层的非均质性,存在注入液容易沿高渗带和大孔道指进或窜流,严重影响了试验效果以胜利河口油田飞燕滩注聚区为例,针对注聚过程中存在的窜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马明勇  周伟东  黄宗杰  沈华 《内江科技》2004,25(2):33-33,42
本文通过对孤东油田七区中聚合物驱单元孔道描述和窜聚速度的计算,提出了孔道的分级方法,对初期窜聚井进行了分类治理,取得良好效果。对油田的治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朱林峰  郑凯  朱建军  秦龙 《内江科技》2007,28(3):104-104
在油田高含水开发期,不同类型的水窜、水害严重影响采收率.针对多层位大间距封堵施工费时费力、占井周期长、一次成功率低的现状,进行了Y531封隔器在多层位、大间距套管封堵工艺技术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多油层非均质的油田,由于油层渗透率在纵向上和平面上的非均质性,注入水就沿着高渗透层或高渗透条带窜流,而中低渗透层和中低渗透区吸水很少。这样各类油层的生产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细分层系,对不同性质的油层实行分层注水和分层采油,使高、中、低渗透油层同时发挥作用,解决储量动用的不均衡,提高油田开发水平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孤东油田根据声波变密度测井资料对一些窜槽的油井进行了有效封堵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本文主要是应用几口井的实例阐述了声波变密度测井资料在孤东油田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李东进 《内江科技》2012,(10):141-142
近年来,随着扶余油田开发步伐的加快,调整井工作量不断增加,同时出现了制约钻井生产和施工速度的技术问题。如该井区注水压力高,注水井水窜、套变等地质因素,经常出现地表裂缝,在钻井过程中经常出现严重漏失现象,钻井液密度难以控制,经常发生井涌、井漏、固井质量不达标等一系列问题。为保障老油田的开发,本文研究出一套适合扶余油田浅井调整井的钻井及完井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7.
冯新世 《内江科技》2007,28(7):129-129
孤东油田根据声波变密度测井资料对一些窜槽的油井进行了有效地封堵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措施效果.本文主要是应用几口井的实例阐述了声波变密度测井资料在孤东油田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孤岛油田注聚区层内或层间非均质性严重,注聚过程中聚合物易沿高渗孔道窜进,使得部分注入井油压低,对应油井高见聚,严重影响聚合物驱开发效果。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应用了复合段塞控水封窜技术,该技术研究出具有深部运移能力的有机冻胶堵剂和具有高悬浮性和一定强度的颗粒类堵剂,通过复合段塞注入的方式,提高调剖封窜效果,现场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介绍超细水泥的性能、封堵封窜的作用机理及其在临盘油田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地层压力下降、平面矛盾和剖面矛盾成为了影响油田开发的三大主要矛盾:由于含水层干扰,产油量逐渐下降,舍水越来越高。套管破漏出水、套管外串槽、层间串等造成油层水淹、水串现象频发,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通过应用同位素等找水找串技术确定出水层位、类型,配套应用了以找水、卡封水、水泥浆挤封、套管外循环封串、水并挤封调驱技术为主的综合控水技术.结果表明,综合控水技术对治理水淹层、高含水并、管外串槽井、注水锥进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正>二次固井工艺技术是对固井质量不合格或水泥返高不够的井,通过对油层套管实施射孔技术,打孔眼,将水泥注入套管与井眼的环形空间,重新形成合格的或新的水泥环的施工。通过本文应用实践论证,针对以往认识不清的上部油层,进行开发利用,实施二次固井技术是科学的技术举措。同时,为进一步针对其它油田开发后期,套管损坏及水窜的治理,而采取挤水泥防窜二次固井修复工艺,套损挤水泥堵漏固井工艺技术的开发起到了指导作用,更是为松辽盆地低渗透的大庆油田、吉林油田,科学地开发葡萄花浅油层提供了坚实的井下作业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2.
赵红 《今日科苑》2008,(4):92-93
注水泥施工后要形成一个完整的水泥环,使水泥与套管,水泥与井壁固结完好,胶结强度高,油气水层封隔好,不窜、不漏。但是由于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注水井干扰日益明显,套管开窗、小间隙井口数日趋增多,给固井工程带来了新的技术难题。为此,最大程度地保护产能,提高固井质量,提高油气产量,延长油井寿命,对油田后期顺利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孤东油田属疏松砂岩油藏,目前稠油热采区已进入多轮次吞吐阶段,开发效果变差,高、低渗透层动用差异大,汽、水窜状况日趋严重,部分井注汽压力低,注汽效果差,汽驱井注汽压力低,汽驱井与对应油井存在汽窜现象,为解决这一矛盾,需对稠油热采井进行调剖封窜,封堵高渗透层和大孔道,改善吸汽剖面,提高注汽效果,增加稠油井产量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就是氮气+泡沫热采调剖技术。该项技术可以大幅提高注入蒸汽的波及系数,有效地降低油层水的相对渗透率,控制水的指进或锥进,提高蒸汽吞吐开采的阶段采收率。  相似文献   

14.
张秀舟 《内江科技》2007,28(9):111-111
在对孤东油田稠油注蒸汽井防砂和注蒸汽的现状分析基础上,探讨了注蒸汽井出砂的规律和产生汽窜的原因与特点,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同时具有防砂与注蒸汽转向功能一体化的材料,在孤东油田现场应用试验2井次,成功率100%,取得了良好的防砂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任忠鑫  苗勇  张强 《内江科技》2006,27(3):148-148,153
研制了一种改性水泥炮眼封堵剂DX-1,可用于油水井炮眼封堵和套管堵漏封窜,通过室内实验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并在东辛油田现场试验9口井,效果较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陈立 《内江科技》2022,(12):14-16
<正>近年来随着注水开发的不断深入,油田面临着注水压力高,注水量低于配注量;压裂缝易水窜,注入水无效循环,存水率明显下降;受储层物性差、砂体连通性差等影响,增注有效期短等问题。亟需实施强化注水,补充地层能量,提高水驱采收率。通过国内油田针对低渗透、特低渗透油藏开展的一系列技术攻关及实践,评价压驱注水技术对复杂断块油藏的适应性,配合注入参数的优化研究,使得油田面临的注水问题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是石油大国,随着油田事业的发展,引起了国家高度重视,所以我们应该加大对油田开发建设的后期工作,使用堵水调剖剂进行填补的过程是许多油田长期采用的方式,然而油田使用的过程中若技术不达标,会造成窜流现象的发生。并且对油田造成更大的损害,我们要想避免该问题的发生就要提高油田调剖剂的耐高温作用,需要对堵水调剖剂进行相应的研究并强化该技术,本文针对油田耐温耐盐调剖剂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做出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韩兵 《内江科技》2012,(2):100+145
滨南油田经过长期的注水开发,水井套管腐蚀结垢现象日益突出,复杂井况井逐年增多,给油田注水、卡封等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自2008年,水井作业引入了40臂测井技术,在套漏封窜、薄夹层、套变遇卡等类型水井上实施115井次,通过不断深化井况认识,对现有注水工艺提出了改进措施,从而提高了水井管柱在井有效率。  相似文献   

19.
<正>渤海油田经过长期注水开发,由于储层强非均质性、笼统防砂、强注强采等因素导致注入水过早突进,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调剖调驱技术作为高含水油田治理的重要手段,在海上油田进行了规模化应用,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但针对低温油藏(≤70℃),常规调剖调驱技术具有以下局限性:常规酚醛树脂类聚合物凝胶体系成胶性能好、封堵性强、稳定性好,但成胶温度在70℃以上,在低温(≤70℃)下成胶强度低甚至无法成胶;受长期注水开发影响,低温高含水油藏剩余油逐步向深部富集,油藏深部水窜通道发育程度高,因此亟需开发兼具更好深部运移能力与更高封堵能力的深部调驱体系;低温油藏地下原油黏度高,油水流度比高,原油启动难度大,亟待开发适应性更强的高效驱油体系,提高对低温油藏原油驱油效率,同时深入研究驱油剂作用机理,获得可形成较高强度W/O型乳状液的高效驱油剂,提高对高含油饱和度深部液流转向能力。  相似文献   

20.
煤炭开采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松散含水层。尽管该含水层中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是由于地质影响,松散含水层的煤炭采量并不高,为此,开采人员开始尝试着缩小松散含水层的防水煤柱,以此提升开采上限。本文以某一煤田为例,首先对缩小防水煤柱开采进行研究,最终总结出现了研究结果,仅供能够为我国其他煤田松散含水层的煤炭开采量的提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