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白晶 《记者摇篮》2009,(5):92-92
电视法制节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类型出现,迅速成为继新闻、娱乐节目之后的第三大电视节目门类。从中央到地方,各个电视台纷纷推出法制节目,导致同类节目竞争激烈,节目定位重复率高,导致许多法制节目遭遇收视瓶颈。面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首先从受众的角度出发,从文化层次、专业与否、收视心理对法制节目受众进行细分,分析每一类型的受众的具体收视需求,以不同类型受众的不同收视心理和收视需求为出发点,策划、制作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法制节目。  相似文献   

2.
柳长盛 《今传媒》2016,(1):136-137
当今,媒介环境正在巨变,电视受众的收视需求也随之"升级".网络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对电视媒体的受众青睐度产生冲击,但其自身的传播弊端也为电视媒体重塑受众认同提供基础,本文将对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受众的需求方式进行分析,提供相应对策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随着电视节目播出模式的变化,电视受众的收视方式、收视行为、收视需求和互动方式都相应发生了变化。文章在受众分化和媒介融合两个维度对受众媒介接触行为进行了研究。针对电视受众的流变,提出电视媒体应利用网络平台的互动性加强优质内容的传播,促使电视受众的回流,产生实际观看行为,并以网络平台优势,融合更多的视频用户,完成其传统观众经营方式的升级。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使用与满足论"为基础,试图描述与解释我国中部农村受众电视收看的动机及其潜在机制.湖北省10县市乡村554位受访者组成的便利样本完成了有效问卷.分析显示农村受众的收看电视往往出于"信息认知"、"社会整合"、"伴随需求"和"情感娱乐"四种动机.由"信息认知"、"伴随需求"和"情感娱乐"动机可预测乡村受众的仪式性收视,由"信息认知"和"社会整合"动机可预测其工具性收视.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使用与满足论"提供了经验支持.本研究的理论意义还在于,为突破既有的大陆乡村传播研究的"发展"和"现代化"主导思考框架、及从更为系统和最本质的意义上理解乡村大众传播做出了努力和尝试.  相似文献   

5.
金晶 《东南传播》2011,(9):82-83
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和受众越来越高的观看需求,电视媒体从大众化向分众化传播已是必然趋势,电视传播的内容由合到分,目标受众由广到窄,观众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电视分众化时代的到来,满足了观众差异性多层次的需求,同时保证了长期稳定的收视群体,针对不同的目标受众传播专业性更强的信息。但是我国的分众化传播还在初步发展阶段,在传播...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表征着中国社会主流文化娱乐渠道之一的电视行业,也依据不同的时代语境进行着符合时代要求的蜕变。时至今日,从电视行业的整体格局来看,中国电视已经从传统电视逐渐迈进到新电视时代。电视受众显然已经不再满足于内容传统与功能单一的电视节目,受众的收视喜好与收视手段已经迥异于电视发轫之时,在多元化的时代具有了多元化的消费诉求。因为观众消费需求的转向,电视行业无论是在宏观结构上还是在微  相似文献   

7.
受众研究对电视的影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电视传媒日益激烈竞争的趋势,加强受众研究工作,已成为关系电视台生存发展、前途命运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电视节目的成败,不仅仅决定于电视人素质水准的高低、电视手法的优劣,还必须依据受众研究的成果,立足于受众需求定向定位构塑收视平台。只有关注受众心声、追踪受众脚步、透视受众心理、扣准受众脉搏、品析受众喜好、鉴识受众口味、探知不同受众对电视的不同需求期望值,才能精心打造出受众喜爱的节目,促使收视率不断提高,是电视媒体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治本立台之着。一、受众研究影响作用于电视节目的定位节目制作者…  相似文献   

8.
公交移动电视是以公共交通工具为平台安装的户外数字电视,是传统媒体的延伸,具有覆盖面广、反应迅速、移动性强等特点。近年来,公交移动电视快速发展,已成为百姓生活中的组成部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而对于受众收视需求的把握是公交移动电视运营的基础和关键。为了客观、深入了解受众对于公交移动电视的收视需求状况.特以太原市场为目标,通过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式,对受众的收视状况、收视意愿、收视评价等方面进行探析.旨在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公交移动电视运营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韩建中 《声屏世界》2011,(12):58-59
公交移动电视是以公共交通工具为平台安装的户外数字电视,是传统媒体的延伸,具有覆盖面广、反应迅速、移动性强等特点。近年来,公交移动电视快速发展,已成为百姓生活中的组成部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而对于受众收视需求的把握是公交移动电视运营的基础和关键。为了客观、深入了解受众对于公交移动电视的收视需求状况.特以太原市场为目标,通过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式,对受众的收视状况、收视意愿、收视评价等方面进行探析.旨在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公交移动电视运营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电视传媒竞争日益激烈、市场意识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受众的能动意识不断提高,受众群体的发育逐渐走向成熟。因此,加强受众研究工作,已成为关系电视台生存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作为电视台来说,应该多方进行受众研究,立足于受众需求定向、定位,构筑收视平台。只有关注受众心声、追踪受众脚步、透视受众心理、扣准受众的脉搏、品析受众喜好、鉴识受众口味、探知不同受众对电视的不同期望值,从而合理编排节目,使不同的收视群体在不同的时间段都能满足自己的收视需求,电视媒体才能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受众是电视事业生存的需要,对电视受众的心理进行分析,能够更好地有的放矢,做出适合各个阶层的受众节目。本论文通过对电视受众的心理特点、传播者的一般心理以及遵循的原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翔实的分析将能够更好地为电视传播寻找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2.
在2000年"中国电视榜"的评选活动中,央视的益智类游戏节目<幸运52>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年度电视节目"、"最佳游戏节目"和"最佳游戏节日主持人"三项大奖.这充分体现了电视益智节目在2000年的火爆之势.这股"益智"热潮在去年进一步升温,在央视的收视率调查中,<幸运52>和<开心词典>两档益智节目一直位列前茅,以至有人戏称2001年的中国电视是"答题年".益智节目适应了受众的普遍心理需求,从而紧紧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3.
周红霞  陈里 《视听界》2002,(1):64-66
培育新的收视增长点与确立良好的整体形象,是卫星传播时代各传统大台均在努力的方向。新的收视增长点,往往出现在潜力巨大的公众的期待视野中;新的收视增长点的开辟,往往是对受众历史、文化、情感、习惯、个性心理等潜在需求的成功调动;新的收视增长点的发展,往往依托其他传播方式长期塑造出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视文化开始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不断转化,也预示着电视文化以受众为消费中心的时代的到来,受众需求及受众心理引起了电视台越来越多的关注,就受众需求与受众心理的相关研究看来,人们打开电视是寻找好看的节目的娱乐方式,而节目的好看包括了内容及形式两个方面,就人类接触事物的规律看来,首先要有好的形式才能引导人们深入了解好看的内容,强调基于受众需求的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必要性。文章就受众需求及受众心理在电视欣慰传播中的地位、受众对电视新闻的需求进行简单分析,重点阐述基于受众需求的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5.
王文勋  张文颖 《现代传播》2019,(11):102-106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迄今为止日本电视内容的海外传播已有60余年历史。近年来,日本电视内容输出额节节攀升,发展势头良好,有可能超越韩国,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的世界第三大电视节目输出国。电视内容逐渐成为推动其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力量。日本电视内容在国际传播中根据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受众的需求,准确把握受众的心理,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电视体育节目的受众需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治兰 《新闻界》2007,(6):130-131
人们对电视体育节目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意味着电视体育工作者越要考虑受众的需要以及如何应对他们的需要.电视体育节目要给受众提供“营养全面“的具有感染力的节目内容,着眼于受众潜在的模糊的内在的欲望及满足欲望以形成受众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受众对网络舆情的需求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网络舆情的需求起源,从受众角度研究舆情传播的心理基础。论文认为舆情需求在三个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形态,可分为背景心理阶段、事件触发阶段和过程升级阶段。应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重点分析了背景心理阶段的受众基础需要层次,探索了不同层次网民的核心价值诉求,从而有助于认识社会化网络舆情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接上期) 三、首都未成年人电视消费取向和收视渠道分析 考量电视及其相关产业要素的配置离不开对电视生产和消费的研究.在电视广告收入已经成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局面下,即使在多种经营比较发达的电视台,广告收入所占的比重也高达90%以上,成为电视传媒产业结构体系中的支柱.从某种程度上说,电视媒体的竞争也集中表现为广告战,即如何吸引受众的眼球,引导受众消费心理和行为.  相似文献   

19.
在交互传播模式下,受众偏好显现出很多新规律、新特征,需要我们突破传统传播学的旧有模式,通过大量的初评研究去揭示这些规律,从而提高节目编排水平和媒体运营水平.本文选择节目类型这一变量,观察了受众选择不同收视方式与收视不同类型节目的关系;通过分析直播、时移、点播三种收视方式在收视时间的限制和收视自主性两方面的不同特征,并对相关数据进行解释,揭示了"时效重直播"、"自主重时移"这两条规律性,反映了在交互传播中传播者与受众在对传播方式的控制上,是随节目的时效性和自主性的强弱变化而变化的.据此,本文作者提出了在交互传播条件下对内容编排和传播形式选择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下,融媒体正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整个新闻媒介体系随之发生了重大变革,受众群体也出现了从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的分流现象.作为电视媒体重要传播形态的电视民生新闻,在这种新的背景下,欲想保持住既往的收视辉煌,就要以创新的姿态突破当下日渐形成的收视低迷困局. 电视民生新闻收视低迷之困 民生新闻报道在初始阶段,紧紧围绕本土化做文章,注重人本意识,强调发布为百姓群众所关注、并与这部分人群生存、生计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在传播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和信息技术,发挥自身传播迅速、时效性强、传播画面广的优势,很快拉近了和电视受众的距离.这种新鲜的新闻报道形式,引起了受众的广泛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