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所谓的社会公德是指社会生活中的公共道德准则。一般包括:平等待人、礼遇于人、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尊重妇女、尊重民俗等内容。社会公德礼仪要从小学生抓起,真正把社会公德教育做为常识常规,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渗透教育,从小打好社会公德的基础,将来成为一个遵守社会公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社会公民。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是文化程度较高的群体,他们的社会公德修养状况在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把社会公德作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着力点,教育他们加强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修养,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社会公德修养的楷模,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是化程度较高的群体,他们的社会公德修养状况在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把社会公德作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着力点,教育他们加强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修养,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社会公德修养的楷模,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楠 《华章》2011,(30)
公德意识水平是个人素质修养的重要反映,通过对白城师范学院的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把握师范院校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的现状,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师范院校的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素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渗透网络文明教育的内容,引导大学生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切实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素质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思想素质和能力素质。要提高教师的素质,着眼点也应该落在这两方面。思想素质包括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修养。一方面,教师要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社会公德意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积极影响学生。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的建立需要社会公德建设支撑。作为社会主义事业中坚力量的大学生,理应成为社会公德的示范者。然而,部分大学生表现出的社会公德失范问题,若得不到正确认识和有效治理,将影响到大学生自身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从多层面、多视角分析了大学生社会公德建设的现状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即分析影响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内、外因素,通过营造和谐的社会公德环境,创新社会公德教育方法、注重自我修养等方面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建设。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研究表明 :“心理是在外部世界相互作用中和人的外部作用中形成的 ,心理的发展是外部活动逐渐内化而成为内部智力活动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 ,对学生社会公德的培养 ,以及各种思维创造能力的提高 ,正是在各种经常的活动中得以实现的。作文教学中渗透社会公德教育非常必要。这是因为 :学生思想认识肤浅 ,头脑储存的社会公德内容驳杂 ,作文时常常使文章观点有误。加之现代社会科学理性主义膨胀 ,人类道德精神日益功得化和沙漠化倾向。如何进行作文培育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 ,塑造人格品质 ,积淀文化修养 ,抒发真情实感 ,作文指导…  相似文献   

9.
王宁 《黑龙江教育》2002,(10):20-20
作为教师,在学校里你是否会看见这样的情景:教室里,常是满地废纸、果皮和杂物;书桌上,到处可以欣赏到离奇的雕刻、绘画、书法等“艺术作品”;洁白的墙壁上,印上了醒目的“球印”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公德修养差的表现。强化教育对小学生进行公德教育应以“熟知社会公德内容,明确遵守公德意义,争做遵守公德小公民”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小学生公德意识和遵守社会公德自觉性、自律能力为核心;以把小学生培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表率为目标。班主任要注意发挥主题班会的作用,任课教师要加强学科渗透,利用多种教育形式使小学生接受公德…  相似文献   

10.
社会公德建设是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社会公德的现状入手,分析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提出重构社会公德的对策,目的是提高社会成员的公德意识,推进我国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公德有别于个人私德,它是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产物。对于大学生而言,高校社团组织既是其参与校园公共事务的重要渠道,也是培养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一个不可或缺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在分析实际情况阐述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现象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高校要结合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采取多种措施,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遵守社会公德规范。  相似文献   

13.
个体品德养成深受其所处环境的影响,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及家庭环境并称为影响个体品德养成的三大生态系统。儿童期是个体品德养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具有独特的心理特征——模仿和从众,而家庭又是儿童活动的主要场所,家庭环境在个体品德养成方面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家庭环境的各个要素都会对儿童品德养成产生影响。因此,为使儿童形成良好品德,必须努力优化家庭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14.
虽然儿童品德发展与培养作为儿童教育的重点已经得到充分的重视,但随着专家学者研究的不断深入,儿童品德发展与培养的目标和内容尚不清晰,不良社会因素、错误的教学方法、不良的家庭环境给儿童品德发展与培养带来了阻力。只有通过明确儿童品德发展与培养的目标和内容,矫正儿童品德发展与培养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和家长的配合作用,才能推动儿童思想道德水平乃至科学文化水平的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阐明当前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主要弊端;论述道德教育是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品德的主要外部条件和重要手段,道德修养是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品德的关键和归宿;论证外部教育和自身修养的有机结合是有效的德育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处体认天理”是明代哲学家湛若水的道德修养论,其内容包括知行并进、动静合一、勿忘勿助等。他的道德修养学说的优点表现在个体道德与社会道德的合一、民主精神、积极入世的姿态等方面,又具有修养学说的哲学基础自相矛盾、个体道德与社会道德貌合神离、道德主体和客体真实关系模糊难辨等缺陷。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三个关系层面 ,即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层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就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公德的培育。公民素质、公共规范和公德意识是社会公德培育的三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18.
社会的道德规范只有通过一定的修养方式,才能内化为道德主体的自觉行为。格物致知、正心诚意、躬行践履是朱熹修身工夫的三个重要环节。朱熹的修身思想。上承先秦儒家。下启宋明后学,对于人的存在的道德价值的完善。现实社会的和谐发展,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刘师培与蔡元培围绕革命与建设深刻批判了封建畸形人格.前者主张积极入世而不媚世,讲求自强不息和尚武精神,崇尚公德,献身国家.后者则强调理论上重视道德,界定近代人格内涵,人人具有独立精神,在遵循公德与私德、义务与权利统一前提下尚公德、重义务.他们希望藉教育、修身、政党和践履等方法达到塑造中国近代理想人格,促进社会进步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大学体育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关系到培养合格"四有"大学生,关系到社会道德风尚和精神文明建设。从"热爱本职工作"、"提高业务能力"、"为人师表"等方面对加强大学体育教师的职业修养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