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9名女子散打运动员大负荷训练期间生理生化等指标的监测研究,发现血红蛋白(HGB)、红细胞计数(RBC)、血清睾酮(T)、血尿素氮(BUN)对负荷量反映较敏感,血清皮质醇(C)、肌酸激酶(CK)、主观体力感觉等级(RPE)对负荷强度反应较敏感,血红蛋白应结合其他反应较灵敏的指标如BUN、CK、RPE等综合使用,并注意个体差异性,以及时制定和调整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2.
应用主观疲劳量表(RPE)评价训练负荷的过程是一个心理生理过程,量化结果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需将RPE训练负荷量化结果与生理指标测试结果进行结合分析。对16名大学生足球运动员的多次训练进行跟踪,采集每名运动员每次训练的训练前RPE值、训练后RPE值和整个训练过程的实时心率;采取训练后RPE值(Foster1算法)和训练累积RPE值(Foster2算法),4种心率算法(Banister1、Banister2、Edwards和Stagno)对每名运动员每次训练的内部负荷进行测算;采用相关分析,对两种RPE算法所得每名运动员每次训练的内部训练负荷值与4种心率算法所得的内部训练负荷值的相关性进行检验。显示:两种RPE算法估算的运动负荷:与Banister1算法测算出的相关性平均分别为0.91和0.79;与Banister2算法测算出的相关性平均分别为0.62和0.57;与Edwards算法测算出的相关性平均分别为0.75和0.69;与Stagno算法测算出的相关性平均分别为0.55和0.54。显示:RPE能够有效地量化评估足球运动员的训练负荷,且“训练后RPE值”比“训练累积RPE值”能更加准确地反映足球运动员的训练负荷。  相似文献   

3.
大强度训练阶段RPE在运动员机能评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主观体力感觉的概念 RPE是“主观体力感觉”的英文缩写,以往的研究已经证实,主观体力感觉与心率、耗氧量、乳酸、激素水平有密切的关系。主观体力感觉等级是目前欧美国家研究较多,并用于评价运动强度和进行医学监督的指标,其表现形式是心理的,反映的却是生理功能的变化,可应用个体主观体力感觉量表定量监测运动强度。该种方法多在竞技性运动员中应用。RPE等级量度见下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生化测定方法检测受试者在一次大负荷散打专项训练前后血清铁含量的变化,分析探讨一次大负荷专项训练对不同运动水平男子散打运动员铁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大负荷散打专项训练可引起运动员血清铁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胡柏平 《体育学刊》2003,10(2):53-54
旨在探索中医药对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采用温肾健脾中药对12名女子足球运动员进行赛前辅助调理,结果显示,血睾酮(BT)质量浓度与血睾酮/皮质醇[ρ(T)/ρ(C)]值明显升高(P<0.01,P<0.05)。主观体力感觉等级(RPE)对应最大心率(HIRmax)时的疲劳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6.
对不同运动负荷方案下的心率及RPE效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男子在不同运动负荷方案下,Borg的公式HR=RPEx10(心率=主观感觉运动负荷等级×10)估算出的心率是否可靠,验证RPE值是否与心率表现出高度相关,为提高RPE(主观感觉运动负荷评估表)评价的有效性与客观性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测定7名在校体育学院男生的最大耗氧量,自行车递增负荷运动以及恒定负荷运动中各等级负荷末1 min心率、耗氧量、呼吸频率和RPE值等指标。结果:在递增负荷运动中,受试对象评定RPE等级的估算心率其特点呈现低负荷及中、高负荷时偏低,最大负荷时偏高的特点,并且,中、高负荷及最大负荷运动时RPE估算心率值与实测心率值有显著差异(P>0.05)。在恒定负荷运动中,受试对象的RPE估算心率值呈现整体偏低的特点。RPE与心率、呼吸频率,呼吸商、摄氧量等几项指标相关系数远远低于文献记录的相关系数0.80~0.90,且呼吸频率与RPE值的相关性高于心率。结论:公式HR=RPEx10得出的估算心率值,在男子进行递增负荷运动时可能不够准确,而在恒定负荷运动中估算效果更佳。在采用不同评价方式评价RPE时,估算心率与实际心率之差值幅度随评价时间延长而递增。呼吸频率与心率相比,在反映RPE指标时可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BFS心境量表和RPE主观体力感觉等级量表与乳酸等指标对自由泳运动员一周不同训练单元运动负荷进行了监控,结果表明,力量训练前后相比,积极心境虽然没有增加,但是消极心境有所下降,以积极性评价为主。水上专项训练前后相比,消极心境有所下降,积极心境有所增长,运动员以积极评价为主。不论是力量训练还是水上专项训练,均造成运动员兴奋性降低,激活水平下降,这与训练常识保持一致。一周训练单元的RPE乳酸监控表明,绝大部分训练单元结束后,两者之间存在高相关,变化趋势一致,提示RPE对于监控自由泳运动员水上专项训练具有生理学效度,同时仍能保持指标的独立性。两量表可以用来监控训练负荷,对于训练负荷安排有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武汉体育学院和湖北省体工大队8名优秀小级别男子散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其不同技术动作组合预见能力进行测试分析。研究显示:散打运动员在不同的预见能力条件下,实施接腿摔技术成绩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接后鞭腿成绩高于接前侧踹腿成绩;鞭腿作为主动进攻的技术使用应变为防守反击使用,鞭腿的使用尽量结合组合动作技术来运用,鞭腿、侧踹腿在进攻时要注意打击高度上的变化;不同高度腿法动作直接打击时,散打运动员水平距离变化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拳法直接打击时,散打运动员水平距离变化差异具有显著性。研究认为:加强预见能力的训练可明显提高散打摔法的运用效果,对掌握散打技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0 d低氧预适应训练结合8周亚高原训练对赛艇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为新的训练方法在赛艇项目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以16名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低氧模拟海拔高度为1 200~1 500 m,采用HiLo训练。高原训练高度为1 500 m。分别于低氧训练前、亚高原训练中、下高原后进行测功仪6 km和6级递增负荷测试,记录测试中的总成绩、血乳酸、心率等指标。训练全程每周进行Hb、RBC等指标测试。结果 (1)红细胞系指标变化:与传统高原训练模式不同,和低氧训练前相比,低氧训练3 d,Hb下降(P<0.05),RBC和Hct保持稳定(P<0.05),三者在高原训练3 d即升高,并保持到高原训练3周(P<0.01),提示,10 d模拟低氧训练加快了运动员对高原阶段训练的适应。之后Hb在高原训练6周和下高原后2、3周出现两次峰值(P<0.01),RBC、Hct一直保持较高状态到下高原后3周(P<0.01),提示机体氧运输能力得到提高。(2)专项运动能力变化:与低氧训练前相比,下高原后测功仪6 km成绩提高2.34%(P<0.01),即刻心率下降2.66%(P<0.05)。6级测试后发现,与低氧训练前相比,高原训练后运动员无氧阈水平下的运动强度增大,乳酸-运动强度曲线发生明显右移。结论(1)10 d低氧预适应干预加快了运动员高原适应;(2)10 d低氧预适应结合8周亚高原训练这一训练模式提高了男子赛艇运动员机体氧运输能力和有氧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在大强度运动刺激下散打运动员机体内激素水平的适应性变化规律,选择男子散打运动员12名,动态观察并监测大强度运动前后及恢复后运动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TCH)、间质细胞刺激素(LH)、皮质醇(C)、血清睾酮(T)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散打运动员血清皮质醇在大强度运动后先上升然后逐渐回落,血清睾酮在大强度负荷刺激即刻变化不明显,而在运动后次日上升,表现为T/C比值持续升高;提示大强度训练对血清皮质醇的变化出现即刻效应,ATCH、T的升高有长时效应.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的女子散打运动员摔法技术整体水平较低,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2012年山西省武术锦标赛女子散打比赛摔法技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的女子散打摔法技术在比赛中使用的非常少,其得分和成功率不高,各级别运动员的摔法技术运用情况不同,与国内优秀运动员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以期为山西省的女子散打运动员摔法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一些理论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数据统计法等方法对2012年山西省武术锦标赛女子散打运动员三个级别的比赛进行观看和统计,分析各级别运动员各种腿法运用情况和运用的特点,结果显示:目前山西省女子散打运动员鞭腿技术掌握的比较好,但其它腿法技术掌握情况还很不乐观,并与中外优秀女子运动员进行比较分析,为今后山西省女子散打运动员腿法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些科学依据,使女子散打运动员的腿法技术训练朝着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武术散打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一朵奇葩,由于其技击性、观赏性强,得到了国内外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如何使散打项目继续发扬光大,就需要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发挥潜能,展现自己的魅力。通过研究散打运动员体能与技战术发挥的关系,为其训练、比赛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观察法和比较法,以散打运动员体能与技战术发挥情况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对散打运动员体能在比赛中的重要作用、地位以及与技战术发挥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优秀散打运动员训练时,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同等重要;但在比赛时,体能好的散打运动员占据优势,尤其是同场队员技战术水平接近时,体能成为散打运动员获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采用“BT-LYR注意能力测试软件(1.0版)”对普通大学生、竞技武术高水平套路运动员和散打运动员的注意瞬脱特征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高水平套路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的注意瞬脱程度明显,两者之间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注意瞬脱持续时间均为945ms;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的注意瞬脱程度较其他两组受试对象要轻,持续时间短(540ms);散打与套路两个项目运动员之间的注意瞬脱现象表现出了项目差异。  相似文献   

15.
王法涛  李时慧 《中国体育科技》2012,48(4):108-112,136
目的:研究音乐渐进放松配合音乐心率训练对运动性疲劳消除的影响,并探讨其与传统恢复方法的比较优势。方法:15~22周岁的男运动员共36名,进行为期7天的同等负荷量度的实验训练,中间休整1天,前3天每天早上测量晨脉,运动前测量RPE值、大腿围、小腿围。训练中记录RPE值,运动后即刻测量心率、大腿围、小腿围。测量结束后采用5min传统的整理运动恢复练习,之后再次测量心率、大腿围、小腿围。后3天每天运动前测量RPE值、大腿围、小腿围。训练中记录RPE值,运动后即刻测量心率、大腿围、小腿围。测量结束后采用5min的音乐渐进放松配合音乐心率训练恢复,之后再次测量心率、大腿围、小腿围和RPE值。结果:与运动后即刻相比,音乐渐进放松配合音乐心率训练干预后RPE值下降的幅度在23.77%~25.41%;大、小腿围减少的幅度分别在1.07%~1.16%和0.47%~0.64%;与传统恢复相比,音乐疗法后RPE值比传统恢复法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为1.15%~1.76%;大、小腿围减少幅度分别在0.07%~0.18%和0.16%~0.22%。结论:音乐渐进放松配合音乐心率训练对运动疲劳的恢复有积极作用;与传统恢复法相比,音乐疗法更有利于促进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心理状态的恢复,且经济实用、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对高水平散打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注意瞬脱现象的研究,揭示这些群体间的注意瞬脱现象的差异,为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的心理选材、训练提供指导、帮助。研究结果显示: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的注意瞬脱程度较普通大学生要轻;持续时间短;注意瞬脱经历了中度注意瞬脱、轻度注意瞬脱、轻微注意瞬脱、注意无瞬脱,表现出了该项目特征。  相似文献   

17.
散打运动员柔韧素质训练及生理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柔韧素质是散打运动员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文章从柔韧素质的生理基础、柔韧素质训练的作用、柔韧素质与其它素质之间的关系等几方面分析了如何使散打运动员的柔韧素质训练更加科学,使柔韧素质的训练更好地与散打项目的运动规律和实战技击相结合,最终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取得更好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散打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散打竞赛规则的修改,在运动员实战能力和身体素质训练水平逐渐接近的情况下,散打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取得胜利,靠单个技术动作已经很难战胜对手,而擅长组合动作的运动员往往能够发挥出较强的技术水平从而赢得比赛。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并结合运动实践,对散打运动中拳腿组合训练的计划和实践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提高了散打运动的整体技术水平,推动散打运动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女子散打运动员注意瞬脱特征及神经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记录技术(ERP),对女子散打运动员注意瞬脱期间的注意加工特点以及神经机制进行探讨.经过对女子散打运动员与普通女大学生注意瞬脱特征的差异比较以及其可能引起神经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女子散打运动员与普通女大学生在对快速系列视觉呈现的刺激进行判断的过程中,二者均出现注意瞬脱现象,但女子散打运动员的注意瞬脱出现的时间点较晚,持续的时间较短,两者出现了显著性的群体差异.在注意瞬脱期间,女子散打运动员大脑皮层额区和顶区诱发的N1、P300峰波幅显著小于普通女大学生、N400峰波幅显著高于普通女大学生;P300峰潜伏期显著小于普通女大学生.从理论上支持了注意瞬脱现象及产生的机制,并能有利于解释女子散打运动员心理特质的行为表现.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我国高水平女子散打运动员不同赛前时期膝关节屈伸肌等动力量的水平与特征,选择上海体育学院女子散打运动员19名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整个赛前集训中一个周期的训练作为训练周期,按经典分期理论进行训练分期。等速肌力的测试采用CONTREX等动测试系统,以向心和离心60°/s的恒定角速度下进行右膝关节测试,同时测试0.2s快速屈伸时的最大伸肌力矩。研究结果:优秀女子散打运动员屈肌相对峰力矩值是(1.13±0.15)Nm/kg,伸肌相对峰力矩值为(2.11±0.33)Nm/kg,屈伸肌力矩比值是(53.0±4.0)%,比赛期达到最高值。健将级女子散打运动员的0.2s最大相对屈肌力矩为(1.053±0.207)Nm/kg,伸肌相对最大力矩健将级为(1.795±0.295)Nm/kg。结论:运动员水平越高,膝关节屈肌力量越高,屈伸肌力矩比值越大,不同赛期屈肌力量不同,比赛期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