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导语:相信同学们对《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课文都不会陌生。近日,一位90后网友模仿这篇课文写下了一篇《××中学没有什么新闻》的网文,引起了不少网友,特别是90后网友的共鸣。那么××中学究竟是有新闻还是没有新闻?下面就让我们来一看究竟。  相似文献   

2.
衔接是一种语篇现象,它是能够表明语篇经验连贯和人际连贯的一种语言手段。至于连贯,与其说它是语篇本身的一个特征,倒不如说它是语篇理解的一个特征。它与我们对语篇的理解息息相关,并且在语篇产生和诠释语篇时出现。它作为过程存在于语篇之中,存在于作者和读者的脑海中,是一种精神现象。没有连贯就没有衔接,但是没有衔接却可能存在连贯。成功的衔接能够促进连贯,蹩脚的衔接往往破坏连贯。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连贯是由我们真实的生活知识所创造的,衔接并非是实现连贯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衔接的方式有两类:显性衔接(explicitcohesion)和隐性衔…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1月7日的《新民晚报》上登载了一则新闻,上海市原教委教研室主任王厥轩在其作文书《文学少年追逐青春梦想》的研讨会上,遗憾地表示书中150篇得奖作文是从30万份参赛作文中淘选出来的,"竟没有一篇是写课业负担的,没有一篇是写早恋的,也没有一篇是写网络对他们的影响的"。"所以,单从学生的作文中,是很难看出现在‘90后’‘00后’们的真实生活,以及他们的社会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4.
在英语考试中,完形填空题是学生失分较多的一项。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树立准确的语篇意识,没有掌握基本的语篇知识。因此,英语教育者有必要为学生输入语篇知识,教授其用衔接连贯的理论分析完形填空,这一做法必将为广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案例】支玉恒《母爱如斯》教学片段师:你们看这篇文章.是一个记叙性的文章吗?生:是。师:它既没有具体的事,也没有具体的人,你说它是一篇什么文章呀?它是一篇散文,一篇特殊的散文,它每一个自然段都写了母亲是怎么做的,“他”是怎么做的,是不是嘛?  相似文献   

6.
<正>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在教学时,不少老师能抓住这三个要素进行,体现了小说的文体特征,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一遇到小说,都以这三个要素为教学内容,就必然千课一面。长期以往,教师厌倦,学生腻烦。"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教材中没有两篇完全一样的小说。教学小说,只有抓住文本的特质,才能教出"这一篇"小说的个性。一、发现"这一篇"小说的特质"这一篇"的特质,是指这一篇小说所特有的、其他小说没有或不够突出的地方。如何发现"这一篇"的特质呢?  相似文献   

7.
在多年的文言文教学中,我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从初一到初三,文言文学了一篇又一篇,但阅读能力并没有随着篇数的增加而提高。一篇几乎没有生词的文言文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他  相似文献   

8.
语篇是篇章和情景语境的结合,篇章是“交际 段诗歌,也可以是一篇文章,甚至是一部小说。”可见,篇 行为的文字记录”(Brown and Yule 1983 ), 章是静态的,语篇是动态的,语篇是一个在抽象层次上高是“没有语境的语篇”(Enkvist 1989  相似文献   

9.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小学到初中,每册语文课本都是由一篇篇课文组成。在学生看来,语文课没有什么新鲜感,因为学习每一篇课文无非都是整体感知、分析人物形象、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等。难道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是教会学生读营这一篇篇课文,考试时会做一些阅读题而已?本人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可以教给学生写作的知识。阅读能力的训练与写作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初中语文教学,没有开设专门的写作教程,但初中阶段学习的大多是名家名篇,是我们教学写作的最好范例。  相似文献   

10.
一、说教材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的课文,是精读课文《短新闻两篇》中的一篇,另一篇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是新闻和报告文学,还有两篇作品分别是中国报告文学三大里程碑之一的《包身工》和记录中国航天事业辉煌发展的《飞向太空的航程》。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作文的生命。一篇文章,如果没有一点新意,平平板板,千篇一面,那它是一点价值也没有的。同样的道理,作文教学如果没有一点新颖之处,只是沿袭过去“命题——写作——批改——讲评”的老路,也是一点意义也没有的。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指导学生写出有创新思想的作文,教师必须首先有创新意识,独出心裁,大胆设计,使每一次作文教学都有创意,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写出一篇篇构思新颖、具有生命力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12.
马蔷 《中国教师》2014,(14):30-31
<正>王尚文先生在《言语形式四题》一文中谈到:我们人类有能力开出一条巴拿马运河把美洲分成南北两个部分,却没有办法把一篇言语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给分割开来。两者天然地统一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谁也不能没有谁。是的,任何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必定是语言内容和言语形式的完美统一,内容和形式犹如一张纸的两面,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由一篇篇言语作品组成,内容——说什么和形式——怎么说,客观存  相似文献   

13.
目前,作文教学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学生写一篇作文教师两三个星期才能改完发下去评讲,评讲之后再另做一篇内容、体裁和前一篇几乎没有多大关联的作文。  相似文献   

14.
一本教育理论刊物,也许是有几项任务的。 学术争鸣、学水评说是其中重要任务之一。 理论刊物没有学术争鸣,没有学术评说,是一本“平面性”的刊物;有学术争鸣、学术评说,则是一本“立体性”的刊物。学术论文没有学术争鸣,没有学术评说,是一篇“平面性”的论文;有学术争鸣、学术评说,则是一篇“立体性”的论文。 一篇有份量的论文,往往要就同类性质的题目,调查调查过去已发表了哪些论著,研究研究哪些观点和论术是自己同意的,哪些是不同意的,哪些是不完全同意的。对不同意的、不完全同意的进行学术争鸣、学术评  相似文献   

15.
邢昱 《政治课教学》2014,(12):42-45
当今的中学文学作品教学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史学作品的教学跟非文学作品的教学没什么区别,教学文学作品没了文学味儿;二是文学作品的教学只是教一篇篇独立的课文,语文课没有语文味儿。  相似文献   

16.
<正>阅读这篇《溜索》教学设计,笔者以为有两点值得学习和借鉴。一、依文而教,学习重点突出《溜索》是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小说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是一篇散文化的小说,讲述了一群马帮汉子溜索过怒江的故事。小说没有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甚至没有精心塑造的人物形象,但就是这样一篇“说得少,说得淡,说得轻”的小说,一经作家阿城的讲述,便有了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相似文献   

17.
我不是学文科的,很少看贾平 凹的作品。但这篇《丑石》,一看,就 深深地喜欢上了。爱它简单的叙述, 深刻的哲理。 这是一篇借咏物以寓哲理的散 文,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做过多 的修饰,只是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作  相似文献   

18.
目前作文课的基本现状是,一学期学生写8篇作文,每两周一篇。教师布置作文题很随意,作文课没有基本的序列,部分教师也没有作文课教学设计及作文批改记录。学生初中阶段上了三年作文课,写48篇左右作文,教师辛苦评改了三年,结果学生作文精品不多,多数学生的写作水平依旧不敢恭维。  相似文献   

19.
固执的代价     
记事写人的文章是小学生最常见的一种习作形式,谢雨馨写的这篇《固执》,是一篇很有特色的记叙文,它既没有平铺直叙,也没有堆砌词藻。只是用平实的语言围绕题目有叙有议地展开,不仅人物形象鲜明,叙事清晰流畅,而且用词贴切、自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20.
姜秀琴 《生活教育》2011,(19):75-77
"作文作文,一见头疼,想了半天,一句不成",这是目前中学生作文的普遍情况。有时候实在没有办法,不少学生只能胡编乱凑,交上一篇了事。为什么会这样呢?说白了,没内容可写,也就是没有找到写作灵感。最近,我让学生写了一篇题为《那个地方》的命题作文,在其中发现了十多篇较为出色的文章。作文讲评时,我要求这些同学介绍各自的灵感来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