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1 毫秒
1.
世纪之交"官场小说"热潮的历史文化缘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坛形成了一股“官场小说”的热潮。从整个20世纪的中国文学进行考察,“官场小说”可以说是百年文学中官场叙事传统在新的时代境遇中的延续和发展。一方面,权力异化而导致的官场腐败与自由宽松的话语氛围为它的兴盛提供了契机和条件;另一方面,作为现实主义文学的“官场小说”是知识分子在当下社会对自身角色的确证,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性批判与建构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2.
香港女作家西西的小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是一篇比较典型的意识流小说,但在具体的写作手法上又有非典型之处,主要表现在“蒙太奇”手法和话语模式的运用这两个方面。由电影移植到文学中的蒙太奇手法被称为“文学蒙太奇”,根据具体的使用场景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类型,小说中主要使用的就是文学中非典型的“动态蒙太奇”。从话语模式的角度来看,小说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叙述声音和叙述视点的交互组合,使得小说在平静的文字中蕴藏极大的情感张力。  相似文献   

3.
荒诞戏剧的荒诞表现之一就是其"废话"式的戏剧话语。那么,"废话"的意义何在?笔者整合巴赫金以及维特根斯坦相关语言哲学理论,旨在解读荒诞戏剧话语的哲学内涵,并尝试探索荒诞戏剧废话意义的建构途径,发掘荒诞戏剧文学区别于传统废话文学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4.
鉴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文艺理论界就“荒诞小说”中的荒诞审美类型划分问题的诸多不足,文章运用叙述学话语分析理论,立足于文本分析,将中国“荒诞小说”中的荒诞审美类型重新划分为:观念与技法的荒诞、条件性情境荒诞、本体性荒诞。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是在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和中外文学的碰撞、交汇的背景下建构的,它的逻辑基点也直接受到了其背景的影响。总的看来,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建构的逻辑基点就是“文学是人学”的文学观念,而这一观念又是与关于人的知识分不开的。正是在这一逻辑基点上,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形成了自己家族叙事及关于家族话语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先锋小说的非理性特征,很明显受中国传统非理性文化的影响。马原的叙述圈套与其神秘叙述密不可分;残雪完美地融合了楚巫文化与荒诞哲学;格非从中国的谶纬文化汲取营养,融造了一座叙述迷宫。先锋作家们纷纷从前现代的神秘文化中汲取养分,这一方面使后现代主义文本本土化,另一方面,在一个现实问题丛生的现代社会,如此大量的运用前现代的非理性文化,则也具有了逃避现实的嫌疑。  相似文献   

7.
残雪一直是新时期文学中阐释难度最大的作家之一,她创作的独特性在小说中的显著表现就是用梦魇般的情节和话语,勾画一幅奇异、丑怪的生存之图;以荒诞怪异的存在方式表达内心挥之不去的焦虑情结。她的创作以怪写悲,以非人道写人道,以非理性诉诸理性,传达出焦虑情结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8.
尽管中国公安文学的发展十分繁盛,但了解它的人却并不多,甚至存在误解。文章阐释了公安小说命运意识的偶然性、荒诞性和辩证性,得出结论:作为公安文学分支的公安小说不仅仅是讲述探案故事,一味注重理性逻辑推理,也包含了诸多非理性元素。这种非理性情节能极大地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其潜在价值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9.
情感与现实、理性与非理性和文学的无目的与功利等方面,郭沫若早期诗学核心话语“浪漫”的本质含义为非理性无目的自在自为的情感本质,它与英国浪漫主义有较大差异,不能简单地把郭沫若早期诗学称为浪漫主义诗学。  相似文献   

10.
晚清以来中国近代政治的腐败,致使文学不得不对政治进行某种“过度补偿”。在这种“补偿”过程中,文学把自身当成一种宣传的工具,而遵循“大众传播”的话语规则:为了扩大宣传的实际效果——扩大受众面——于是以所谓“大众语”来替代知识分子具有先锋性的话语形式“白话文”。以所谓的“民族形式”来取代西方的文学形式“fiction”等。但这一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文学自身的扭曲、变形,使其成为“非文学”甚至“反文学”。同时,这种对“民间”的想象,还建构起了一个左翼文学的鸟托邦,从而使得一切非文学、反文学的东西,都得以合法化、主流化、权力化了。“工人文学”是中国文学中文学水平最低的一种,但它上有左翼文学的话语资源,下有改革文学、现实主义冲击波等的变相继承。今日虽已边缘化,仍值得深入研究。文章以对“工人文学”的研究木曷橥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退行”过程。  相似文献   

11.
荒诞 ,是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的基本主题 ,也是西方文学研究和文艺批评的重要话题 ,“我们生活在一个荒诞的时代” ,这一句话像歌词的迭句一样频繁地出现在许多荒诞文学的小说或戏剧的台词中 ,被西方人反复咏唱。什么是荒诞 ?关于荒诞的含义 ,西方许多哲学家、作家、批评家、学者纷纷作出种种界说与表述 ,其中许多论述见解深刻 ,对我们理解西方文学中的荒诞意识启发很大。然而也必须承认 ,这些界说与表述大多采用抽象理论话语 ,这对处于不同文化背景 ,同时缺乏现代西方生活的具体感受的我国一般文学读者来讲 ,要深入领会现代西方人荒诞意识的精…  相似文献   

12.
金永平 《华章》2007,(11):220
残雪的小说以"荒诞梦幻"著称,将"现实"与"梦幻"加以混淆,以精神变异者的冷峻感和眼光,创造一个怪异的世界,这种独特的个性使其游高于文学现象之外.本文就试图从她的非理性叙事视角和冷静的叙述风格两个方面进行学理阐释,来探讨论述其小说之所以"怪异"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3.
加谬的荒诞     
荒诞是现代西方哲学、文学和艺术中的一种普遍的意识,特别表现在存在主义及其以后的荒诞派戏剧和黑色幽默小说中。存在主义文学家加缪,也被誉为“荒诞哲学家”,他将荒诞以文学形式表现并加以哲理化,荒诞构成了加缪全部哲学文学的基础和主题。本文就加缪的荒诞这一主题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14.
卡夫卡的小说揭示了一种荒诞的充满非理性色彩的景象以及个人式的、忧郁的、孤独的情绪,充分体现了其“生本不乐”的人生观。论述了卡夫卡“生本不乐”的人生观在其作品中的体现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现代派文学中,审丑取向代替了审美取向,丑与荒诞代替了崇高与滑稽,构成了奇特的非理性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6.
《克兰福德镇》的叙述声音具有明显的女性标记,其小说文本对男性霸权进行了严厉批判。这些女性主义观点有些是出自作者的声音,但大多数并非如此,而是表现在人物的个性话语中。小说文本中还存在着个人叙述声音与集体叙述声音混合交融的特点。小说中的叙述者“我”是结构上“优越的”声音,它统筹着其他人物的声音。盖斯凯尔夫人在建构女性群体的情况下还建构了集体叙述声音,文本中以单言、轮言和共言模式实现了集体型叙述,形成了带有政治意义的女性集体的声音。  相似文献   

17.
荒诞意识与表现形态──从一个角度看美国小说的发展邵旭东关键词荒诞意识;表现形态;美国小说1众所周知,20世纪西方文学中普遍存在的荒诞现象,使“荒诞”成为本世纪西方文学的重要特点之一。然而,当我们从这一角度考察叛国当代小说发展的时候,当我们追溯美国小说...  相似文献   

18.
京派同人拥有共同的文学理念,将汉语言母语文学的诗性本色视为己任,对母语文学进行了现代性创化或“新传统化”。散文是母语文学的正宗,也是现代文体中发展得最为从容和完备的一种。京派文学对母语文学现代性创化的重要表征是创作的“散文化”。京派文学“散文化”症候之一是小说,作家运用并发展了母语文学叙述语言的精练、含蓄和抒情功能。其中对情绪和炼句的考究、结构的片段性与叙述的空白化,都展示出其小说创作散文化的文本基色。症候之二是在理论性或批评性话语层面也呈现出散文化思维态势。京派批评家追求“寻美的批评”,以及文学批评本身就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创造,在传承和开发母语文学资源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近似“美文”的、由感悟化思维所凝聚成的批评(理论)文体风范。  相似文献   

19.
先锋派小说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他们遁入历史,注承文本意识和叙述策略,拓展了文学的功能和表现力,使新时期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但先锋派小说过分追求叙述功能,先锋派小说逐渐成为远离大众读者的“新精英文学”,在20世纪90年代,先锋派作小说开始“回归传统”,向现实性和可凑性转型,逐渐失去先锋性。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有必要对先锋派作家的这种变化进行一番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文学的发展,文学对人的理解也在不断衍变。现代派对人的理解,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本文拟从“人与非人”、“人是非理性世界牺牲品”、“人之初,性本善”和“人的存在是荒诞的”四个方面,系统论述“人”在现代派文学中的形象和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