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复性司法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刑事司法的解决犯罪问题的新途径,它被认为是21世纪刑事司法的发展方向。修复性司法相对于传统刑事司法,将以刑罚为主体的一元的犯罪预防模式改变为以非刑罚方式适用的多元的犯罪预防模式。修复性司法引发的犯罪预防的变动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中国刑事司法在一定范围内选择修复性司法,会对中国现阶段的犯罪预防起到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环境犯罪中,司法机关多以相对保守的传统司法观念进行审判,并不能有效惩罚和制止犯罪。为充分发挥司法工作救济受损环境和预防犯罪的作用,司法机关应当及时转变司法理念,在环境犯罪中广泛适用生态修复理念,健全磋商机制,拓展公众参与,并推进以行为责任为主体的生态修复性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引入恢复性司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恢复性司法是一种新型的处理犯罪的司法模式,其产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北美的实践。由于恢复性司法以尊重被害人利益为核心,强调被犯罪所破坏的社会关系的恢复,能有效地抗制犯罪和保持社会的和谐,因此在西方颇受欢迎。面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高犯罪率,作为抗制犯罪手段的传统刑事司法已有心无力,引进西方的恢复性司法因此显得尤为紧迫。本文在对恢复性司法理论进行了简要说明后,着力对其在中国推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  相似文献   

4.
刑事和解的恢复性司法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恢复性司法是应对犯罪的新型模式,复合性正义、人文性关怀和全面性恢复是其核心理念.刑事和解过程体现了对被害人、犯罪人及其余各方与犯罪相关主体全面恢复的重视及对复合正义和人文关怀的追求,与恢复性司法的要求相契合.  相似文献   

5.
刑事司法理论模式同任何理论体系一样,本质上都是一种思维范式.传统刑事司法模式建立在报应主义、功利主义或两者结合的刑罚理论模式基础之上,希冀通过时已然犯罪的均衡责罚或有效预防未然犯罪来实现正义,但20世纪以来,传统刑事司法的实践在控制犯罪、矫治罪犯行为以及对被害人赔偿等方面均陷入困境.近年来,西方国家在对传统刑事司法模式质疑和批判的基础上兴起了恢复性司法运动.恢复性司法在满足被害人需要、促进罪犯回归社会、减少犯罪、控制成本等方面较传统刑事司法体现了一定的优势,但其在克服传统刑事司法缺陷的同时却也暗含着付出更大制度性代价的风险.传统的简单思维模式已经很难为现代刑事司法找到出路,刑事司法的理论和实践唯有采取一种有能力承认对话、循环性和多维性的复杂性范式,运用两重性逻辑,深刻理解刑事司法理论模式合理性与局限性的交织,建构国家权力与社会自治的互补.创设网络化的刑事争端解决机制,才能在新的平台上实现超越.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由于涉世未深,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实践也证明,未成年人犯罪比成年人犯罪存在可矫治的倾向。所以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从轻处罚和非监禁化已成为国际司法发展的趋势,对未成年犯罪可在广泛意义上适用恢复性司法程序。恢复性司法制度是一种在庭外调解刑事案件的方式,他的前提必须是首先其行为构成犯罪,经过恢复性司法调解无效后再公诉法庭。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这一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戒,核心价值不在于报应和震慑,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弱化、消除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侧重于对未成年人的身心矫治。检察机关运用刑事和解、暂缓起诉、社区矫正等“恢复性司法”制度处理未成年人犯罪,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运用“恢复性司法”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既有赖于立法的支撑,更有赖于司法的践行。  相似文献   

8.
恢复性司法是指犯罪人与受害人及受犯罪影响的其他人,在调解人的帮助下,共同参与解决由犯罪造成的问题的一个司法过程。它具有主体广泛性、参与自愿性、目标正义性以及运作模式多样性等特点。恢复性司法的构建有着深厚的理念基础、哲学基础以及法学基础。恢复性司法是中国儒家“仁”的传统思想的集中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选择,是刑法人权保障机能的充分展示。  相似文献   

9.
当前,犯罪的国际性和跨国性需要国与国之间开展国际司法协助,但是我国在惩处外逃罪犯、打击跨国犯罪以及开展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方面却存在着制度层面的障碍,中加刑事司法协助面临着同样的制度困境。开展我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制度及其改革问题的研究,对指导中加刑事司法协助立法和司法实践,破除中加刑事司法协助制度障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司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已经展开了一系列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司法实践,但在犯罪认定、刑罚裁量、恐怖组织认定和刑事司法合作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为此,中国应完善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刑法立法;在刑事司法中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完善恐怖组织认定机制;加强反恐领域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  相似文献   

11.
在恢复性司法模式下,犯罪人、被害人以及社区等各方参与司法过程,尊重各方的权利,充分发挥各方的作用。首先,可以让犯罪被害人倾诉感受,找到平衡,以求抚平创伤,为犯罪被害人提供具体帮助。其次,有利于犯罪者深刻认识犯罪性质及后果,明确罪责,便于其内心的平衡与真正服罪,利于其悔过自新。再次,充分发挥社区作用,在发生刑事案件时,可以有更多的人出来制止和抵抗犯罪,有更多的人来帮助受害人和犯罪者,从而减少和预防新的犯罪和重新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转换视角:马加爵案与恢复性司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先分析了马加爵案所折射出来的刑事司法思维现状,然后转换视角,阐释恢复性司法模式.认为恢复性司法强调减轻乃至消除被害人因犯罪所导致的物质和精神损失,使被害人尽快摆脱犯罪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以期提升我国刑事法治的实践水平,为我国刑事法治模式的建构提供一个全新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3.
现行法律对于职务犯罪案件中犯罪所得以外的违法所得应如何处理没有明确的规定,从而影响了检察机关对此类款项的追缴。完善司法追缴的主体和程序,赋予检察机关完备的追缴权,是维护法律的尊严,也是制裁犯罪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被害人学理论的迅猛发展动摇了传统的犯罪观念,凸显了法律对个人尊严和人权的保护。而我国被害人保护相关法律没有与国际接轨,借鉴恢复性司法的理念能使刑事被害人在整个刑事司法过程中的权利得到有效地保护。  相似文献   

15.
刑事司法协助是一国司法权的有效域外延伸,具有重要的外交和司法价值。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跨国犯罪的增多与国家间交往的扩大,使得作为打击跨国犯罪主要合作手段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制度在国家对外关系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我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起步较晚,但发展比较快,不过也存在许多亟待完善的问题,仍然值得我们去探索、解决。  相似文献   

16.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与此同时,跨国犯罪尤其是腐败犯罪正急剧增加,对犯罪分子进行审判将面临证据收集、利用、移交以及犯罪分子的跨国移送等国际层面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多数情况下必须通过寻求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因此,处理腐败犯罪案件时,我们应该重视国际司法协助的运用,注意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协商性司法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诉讼主体通过对话与协商,经过利益博弈,达成互惠的协议,从而解决刑事争端的一系列程序或制度的总称。协商性司法的制度形式分为横向的协商制度和纵向的协商制度。刑事诉权理论为协商性司法提供了正当性理论基础,既诉权的平等性是横向的协商性司法程序正当性的保障;刑事诉权主体对诉权有限的处分权,是横向的协商性司法制度的前提;诉权对审判权的制约,使法官参与协商不受制于片面的犯罪追诉目的,从而有利于罪刑协商的顺利开展;被害人是诉权的主体,因此其参与协商是协商性司法制度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适当地运用法律方法有助于法官实现对违法未成年人的教育功效。在少年司法活动中,司法者要在"司法者"思维与"社会工作者"思维之间进行转换,同时,法官应注意法庭语言对未成年人审判对象的影响。基于此,通过普法使社会群体对犯罪少年的轻刑化、缓刑化给予理解与支持,建立健全"法官社会化"的支持系统,强化法官语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以人为本,少年司法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行少年司法,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研究逐渐成为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部门关注的焦点。为了有效地治理未成年人犯罪,我国开始在探索建立自己的少年司法制度。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我国少年司法在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犯罪,促进和谐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少年司法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立法、司法及机构建设等方面都还有待发展。  相似文献   

20.
《集宁师专学报》2017,(5):68-75
内蒙古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而当地环境刑事司法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收效甚微。行政处罚对于制裁环境违法行为具有局限性,不足以遏制环境犯罪的滋生。司法机关与环境执法部门在案件移送、接受上的不顺畅,地方保护主义及熟人社会中人情关系的影响使环境刑事司法的独立性受到挑战,当地环境司法专门化程度低、司法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亦使内蒙古西部地区环境刑事司法的强化面临困境。在环境违法行为严重威胁生态环境的情况下,运用刑事司法对环境犯罪进行有效的惩处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