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宪法与宪政,于中国而言,是“一字之差,百年之别”。中国有宪法已将近百年,时至今日中国宪政才刚刚踏上希望之路。甚至有的学者认为中国没有宪政。为什么宪政的幼苗在中国大地的成长如此艰难,甚至不如某些后发的中小国家?本文拟对当前中国宪政建设的困境及当前中国宪政建设的路径进行简要的思考和分析。1宪法与宪政宪政(constitutionalism)通常也称为“立宪政治”或“民主政治”。它作为一种政治理念和政治形态,在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就已出现,最初的含义是以宪法来控制国家权力行使的一套制度设计,规范统治机构和政权的安排。[1]我国学者上官丕亮认为:“宪政是以权力制约和人权保障为基本内容,并体现法治精神的宪法在国家的实际生活中充分实施所形成的现实的民主政治体制。”[2]美国学者丹莱夫认为:“宪政意指法律化的政治秩序,即限制和钳制政治权力的公共规则和制度。宪政的出现与约束国家和官员相关。”[3]日本宪法学者阿部照哉认为:“宪政是依据宪法而进行政治的原理。”[4]可见,在宪法学的研究中,宪政的概念基本上是与宪法密切相关的。一方面,宪法是宪政的前提与基础,没有宪法就无所谓宪政。有的学者把宪法与宪政的关系比作建筑物的设计图样和建筑...  相似文献   

2.
宪法诉讼制度是近代宪政理念及其制度建构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且宪法诉讼自其产生以来就在整个宪法监督体系中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宪法诉讼的价值是多元的,在宪法诉讼的价值体系中,宪法诉讼的宪政价值无疑具有最为重要的地位。宪法诉讼作为宪法的免疫器和宪政的守护神,对一国的宪政建设无疑具有首要的意义,即"无诉讼则无宪政"。本文简要分析了宪法诉讼的宪政价值,即民主之纠错和反思机制,法治之精义,人权之保障器。  相似文献   

3.
宪法惯例是宪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国宪政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因符合宪政精神、实际操作需要及某些优良政治传统而被公众接受和认可,成为重要的不成文宪法规范,主要起着补充和完善成文宪法的作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过程中,研究和发展社会主义宪法惯例能促进宪政实践,及时适应时代变化,丰富和发展宪政内容,完善宪政运作机制,培育民众的宪政精神,对实现真正的中国宪政有着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民主宪政的一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权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我国对人权的保护得到进一步完善.但是,该项权利的保障依然有许多值得改进完善的地方.最为重要的是,要将宪法原则变为实际行动,将应然化为实然.这需要我们切实遵守人权原则,将人权落实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5.
人权不仅是一个法律原则 ,还是宪法的根本原则。限制政府权力、保障基本人权 ,是宪政的核心目标。民主政治作为一种社会存在 ,是一个随着经济文化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过程。“人权”入宪是中国民主政治的跨越式发展。我们应该对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充满信心 ,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6.
鲁南希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3):138+140-138,140
宪政意识是宪政建设的观念基础.宪政意识与宪法的权威和效益化程度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作为引领每个新时代的领军群体——大学生,他们的宪政意识,更是对中国宪政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民主,法治,人权方面对现代大学生的宪政观念加以分析并提出拙见.  相似文献   

7.
宪法修改程序是宪法修改制度的重要方面,对规范宪法修改、维护宪法的稳定性、保障宪法的权威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现今的宪法修改程序却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与我们的宪政精神也相去甚远。本文针对我国宪法修改程序的问题与不足,基于宪政的视角,结合宪政的法治、民主、人权这三大要义对其进行分析,进而作出宪政环境下我国宪法修改程序的思考设计。  相似文献   

8.
依宪执政是依法执政的核心要素,是全面推进法治国家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中国当代的宪政演进之路,其实质是宪法条文在中国被社会大众所普遍认同的一个过程;宪法实施,宪法司法化,宪法私法化和违宪审查是中国当代宪政建设的三个位阶;民主、法治与人权是推行依宪治国乃至依法治国所必须秉持的价值共识。  相似文献   

9.
迁徙自由是现代法治国家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也是近代民主宪政条件下公民的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利。在我国宪法中恢复迁徙自由势在必行。而迁徙自由权的立法保障是一个渐进式逐步推进的过程.其关键在于宪法如何规定迁徙自由权以及如何建立相应的法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刘怀印 《天中学刊》2003,18(4):33-35
根据现代宪法学原理,公民权利产生国家权力;国家权力从属并服务于公民权利。保障人权是宪政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宪法的核心思想。宪法是最根本的人权保障法。因而,保护被追诉人的人权是国家专门机关行使追诉权时基于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宪法关系而应承担的义务。从宪法层面讲,加强对被追诉人的人权保障,就是防止立法机关制订损害已被宪法所规定的被追诉人的人权的刑事法律和法规,同时,为已制定的刑事法律、法规是否符合宪政精神提供审查依据。并为被追诉人免遭不法侵害构筑一道宪法防线。  相似文献   

11.
从个人主义方法论出发,布坎南深入研究宪政、民主、自由和人权诸问题,形成其独特的宪法思想。布坎南独特的宪法思想对于正在迈向民主与法治的中国不无借鉴意义和教益。  相似文献   

12.
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当代中国民主宪政的最新发展,是国家追求的基本价值和根本目标,它使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具有了新的内涵。将宪法规定贯彻在实际工作中,就必须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规范行政行为和以人为本、立法为民。  相似文献   

13.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第四次宪法修正案的最大特点是围绕如何进一步保障人权来进行制度设计。“人权”概念的首次入宪将推动我国民主宪政事业的重大发展;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成为人权保障的核心内容;社会保障制度入宪则使人权更具制度化保障。  相似文献   

14.
聂早早 《池州师专学报》2005,19(2):32-34,41
对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正是对现行宪法的发展,是一次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的宪政活动。在我国民主宪政建设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执政党对宪法的尊重,保持宪法的稳定性和适应性,树立了宪法的权威:这次修宪是全国人民有序参与政治民主决策和充分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过程,充分实现了政治民主。发展了民主政治;体现了法治要求,强化了法治原则,彰显国家法治化程度的提高;人权观的解放和人权保障力度、范围的加大.是我国人权事业的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中国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目的问题。法律作为社会发展模式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法治化水平不高或法治模式正在建构的中国,应当顺应发展模式和发展目的的选择,这也为处于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宪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科学发展观具有宪法指导思想价值、宪法性方法论价值、保障基本人权价值。科学发展观将对中国宪法观念变革、宪法内容变化和宪政体制机制完善发生重要影响,将对宪法理论和宪法学体系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权利贫困是法学解释中弱势群体的首要特征,而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法治为基石、以人权保障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因此,作为“人权短板”的弱势群体其权利问题的研究解决属于宪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平等权是其他宪法基本权利实现的基础,宪法是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最坚固壁垒,从宪法实施角度寻求基本权利救济,也是弱势群体平等权保护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宪政国家的生成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乾瑞 《天中学刊》2003,18(6):33-35
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实施宪法,限制、控制政府权力,防范权力的滥用,保护公民权利,是人类理想的政治制度。实施宪政旨在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宪政包含民主、法治、人权等诸多内容。宪政国家的实现需要有平等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高度民主的政治、健康多元的文化为背景和支撑。  相似文献   

18.
宪政是以良宪为依据,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充分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宪政建设呈现出阶段性特征。30年来,宪政实践表明:制定一部良好的宪法并适时修改是推动宪政建设的基础,渐进展开、稳步推进是宪政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坚持党的领导、实现党的理论创新是宪政发展的重要保障。科学发展观顺应了可持续发展观下的世界宪政发展新趋势,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要求符合现阶段我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国情,因而应当成为新时期宪政建设的指导思想。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宪政建设的条件: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加强宪政文化建设、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1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不同历史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不同的人权主张.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开展工人运动和维护工人、农民的权益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通过的《宪法大纲》,规定了人民应享有的种种权利,是百余年来中国宪政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把争取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作为最迫切的任务,在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民主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保障人权的施政纲领和法律条例.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人权主张集中在废除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实行人民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权利方面.建国初期通过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奠定了新中国宪法的基本模式和框架,对中国宪法的发展和保障人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宪政是当代社会发展的民主形式,为绝大多数国家所选择。社会基本权利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权形态,产生于宪政之中,作用于宪法规范之外,并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宪政的要求。公民权利的实现离不开宪政的发展,宪政的发展亦是公民权利实现的基础。社会基本权利起于人民主权思想,在社会公平正义理念指导下形成国家之义务,最终追求实现人权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