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般的物理习题都是拟题者根据自己头脑中的一个理想化物理模型,结合某些问题情境和物理条件而拟定出来的.解题过程就是还原拟题者物理模型的过程,也就是把实际问题模型化,把具体问题抽象成熟悉的典型物理问题的过程.这种模型化的方法是物理解题中的一种普遍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学物理模型一般可分三类:物质模型、状态模型、过程模型.构建物理模型是一种研究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法,从本质上讲,分析和解答物理问题的过程,就是构建物理模型的过程.,物理模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培养学生掌握这一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巧选迁移物.化陌生为熟悉 物理解题中,当遇到比较陌生的研究物而引起物理情景的生疏,阻碍了思维的进一步深入时,根据研究物所遵循的物理规律,巧妙迁移,寻求相近的熟悉代替,往往以化陌生为熟悉,有利于物理模型的构建,有益于思维的深化.  相似文献   

4.
刘娟 《高中数理化》2014,(16):40-40
模型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形态,是物理知识的一种直观表现.构建物理模型必须通过细心的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后才能构建起来.一般来说,构建物理模型的途径有3种:  相似文献   

5.
“理想模型”既是物理学赖以建立的基本思想方法,也是物理学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但是物理模型是有限的,而客观事物是无限的,尤其对于中学物理教学而言,由于学生所学物理知识的局限和数学能力的制约,许多物理情景并不能直接抽象成学生熟悉的模型.  相似文献   

6.
周春雨 《物理教师》2000,21(4):11-11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强调了要注重学生建立、应用合理的物理模型研究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合理的物理模型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1建立模型,概括总结,触类旁通 在高中物理复习中,我们可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同类、相似的问题进行比较、概括、总结,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例如,在“类平抛运动”的复习中,我们把平抛运动和带电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电场中的运动问题从初状态、受力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共性,建立“类平抛运动”模型,从而得到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例1]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恒力F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帆 《高中数理化》2011,(13):75-76
等效思维方法是物理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或物理过程转化为熟悉的、简单的、易于研究和处理的物理问题或物理过程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模型的等效替代、物理过程的等效替代、物理量的等效替代等3种.解题中若能巧妙运用这3种等效思维方法,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物理习题都有确定的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抽象为能用典型的物理概念、规律解决的理想化模型的过程叫“建模”.建模分为两类:一是直接模型;二是间接模型.建模的方法也很多,比如借用传统的经典模型,将复杂的物理场景整合后类比成常见模型,将陌生、抽象模型转化为具体的熟悉的模型,有时,虚构一个物理模型对问题的分析把握有很大的帮助.下面介绍一下有关虚拟模型,在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物理习题足依据一定的物理模型设计而成的,明确物理模型是解题的关键,物理解题中的“模型联想法”是指通过相似、相近、类比、相关性等联想,以一些基本的物理模型为思维元素,并借助它们进行思考分析,从而迅速把握物理问题的处理方向.运用“模型联想法”解题,可将那些物理过程复杂,已知条件隐晦的物理模型变换成与之等效的简单、明了的基本模型或分解成一些基本物理模型的组合,往往可达到别开生面、化繁为简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袁泉 《中学物理》2012,(6):46-47
1物理模型与建模教学 物理模型是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抽象的处理,用一种反映原物本质特性的理想物质或过程或假想结构,去描述实际的事物或过程.建模既是一种思维过程,也是一种思维方法,其实质就是将隐藏在复杂的物理情景中的研究对象或物理过程进行简化、抽象、类比、提炼甚至思想化形成雏形物理模型.这种模型是物理系统或物理过程概念化的...  相似文献   

11.
构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规律和物理理论的基础。在模型构建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创造真实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感知能力,将模型建构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提取真实情境中的本质物理要素,将情景问题类比迁移为基础的物理模型。这样可将物理问题建构还原成熟悉的物理模型,促使学生对问题情境进行自主分析、深度分析,培养其物理模型建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典型的物理题所体现的物理模型往往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在引导学生分析、解答这些典型题目时,如能帮助学生透过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去粗取精,抓本质、抓核心,弄清题目体现的物理模型,然后通过典型例题拓展,强化学生的物理模型意识,使学生能将陌生的物理问题通过抽象、转移、类比等途径回归到与之对应的熟悉的物理模型上,这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谈物理习题中物理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凤鸣 《物理教师》2009,30(3):58-59,62
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学,在学生学习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重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物理学的概念和规律通常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物理模型之上的,教学中应让学生体会物理模型的构建过程.比如,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等,就是在一定的物理情景下创立的物理模型.创建物理模型是我们研究物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考命题以能力立意,而能力立意又常以问题立意为切入点,千变万化的物理命题都是根据一定的物理模型,结合某些物理关系,给出二定的条件,提出需要求的物理量的.而我们解题的过程,就是将题目隐含的物理模型还原,求结果的过程.因此,如何于实际情景中构建物理模型进而借助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则成了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沈自强 《物理教师》2013,(12):93-94
物理模型是对物理实际问题的一种抽象,在竞赛考查中常会出现一个实际问题包含几个模型,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否将题中隐含的模型逐一还原是成败的关键.笔者以下面一道竞赛试题为例,浅谈物理模型的构建与运用.  相似文献   

16.
朱琦 《物理教师》2003,24(11):16-18
所谓物理模型就是人们为了研究物理问题的方便和探讨事物的本质,通过对各种事实和现象的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等思维过程,根据研究对象和问题的特点,对研究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描述或模拟. 在高中物理中,学生所学的每一条物理原理、定理、定律都与一定的物理模型相联系,解决每一个物理问题的过程都是选用物理模型、使用模型方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物理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说它比较抽象,这是由其学科特点造成的。汽车的运动、天体的运行以及微观的原子核式结构是十分复杂的。我们为了研究这些复杂问题,我们往往是抓住研究的主要问题,忽略一些次要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为了达到以上目的,物理学中常常把它们抽象成一些物理模型,然后从物理模型出发,确立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等来研究物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审题,我们了解清楚物理现象,接着就是建立物理模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过程.这一步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的过程,是决定问题能否解决的关键.不少同学怕解物理题,其根本原因是不会建立物理模型,更谈不上应用物理模型,即缺少用模型的思想来思考问题的习惯.建模与用模不仅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它包括分析、抽象、概括等多种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我们有时将数学问题转换成物理模型来处理问题比较方便;而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往往又要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来处理问题比较方便。所以,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之间的转换,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方法,在物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都得到广泛的使用。其实,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在这里笔者仅举一例说明。  相似文献   

20.
史纪元 《山东教育》2002,(32):48-49
1.物理模型所谓物理模型,即在分析和解决实际物理问题时,经过突出主要的、本质的特征,忽略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对实际物体和物理过程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描述或模拟。比如质点,就是突出了物质的质量,忽略了它的形状、体积、温度、发光和带电等因素而形成的一种理想化模型。根据物理模型在实际问题中所起的作用,一般分为三大类:一类是表示物体的模型即对象模型:如质点、刚体、弹簧振子、单摆、理想气体、点电荷、点光源、原子核式模型等;另一类是表示状态和过程的模型即过程模型:如匀速直线运动、弹性碰撞、简谐振动、准静态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