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时评”是“时事评论”与“时政评论”的略称。这个定义明确地把它与“新闻评论”和“杂”区分开来。它包括“新闻评论”,或说“新闻评论”是它的“子集”,换言之,“时评”可以取材于新闻,“被动”地对新闻事件和人物发表议论,也可以不依傍“眼前”的新闻,而就“身边”事、“心头”事发表意见,只要是关于当下的(现在进行时)意见,就是“时评”。新  相似文献   

2.
韩鸿 《新闻界》2005,(1):37-38,40
2004年,“变脸”、“洗牌”、“推销”、“整合”成为省级卫视频频出镜的关键词,东方卫视、安徽卫视、湖南卫视纷纷在各地游走,举办各种各样的“推介会”“研讨会”,掀起了省级卫视新一轮的“定位”大潮。东方卫视“新闻立台”,湖南卫视则“娱乐中国”,安徽卫视继续“剧行天下”,以各自的特色来抗衡央视的垄断。在西部地区,贵州电视台继续向“西部黄金卫视”挺进,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时代,纸质媒体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践证明,时下,纸质媒体很难再以“快”取胜.而扬长避短。以“深”取胜,则是提高竞争力、吸引读者“眼球”的有效途径。要做好“深”字这篇文章,从某种意义上讲,就需要在“专”字上狠下功夫,因为“深”与“专”往往紧密相联,“专”有利于“深”,“深”有赖于“专”,二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4.
提起古籍中带有“马”字的典故,大家耳熟能详的有“青梅竹马”、“金戈铁马”、“盲人瞎马”、“指鹿为马”、“塞翁失马”、“厉兵秣马”、“车水马龙”、“老马识途”、“万马齐喑”、“天马行空”、“走马看花”、“马革裹尸”、“一马不跨两鞍”等,但也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现辑录如下,以迎接“马”年的到来。犤立仗马犦排立宫门前为皇帝作仪仗的马。喻畏祸而不敢直谏的臣子。《新唐书·李林甫传》:“林甫居相位凡十九年,固宠市权,蔽欺天子耳目,谏官皆持禄养资,无敢正言者。补阙杜环再上书言政事,斥为下封令。因以语动其余曰:‘…  相似文献   

5.
吉路 《北京档案》2005,(4):48-48
据台湾联合晚报和东森电视台报道,名作家李敖在去年当选“立法委员”后,依旧不改大师本色,他对记说:“还是称我大师吧,委员算老几!”。他在名片上印的不是“立法委员李敖”,而是“毁法立委李敖”,因为他表示进“立法院”的目的,就是将一些他认为不适宜的“恶法”全数删修。2月1日,新一届“立法院”成员集体照“全家福”时,独见他从中走出,拒绝合影。  相似文献   

6.
新边 《新闻导刊》2004,(5):53-53
“称赞”“称道”“称颂”都表示赞扬的意思,但这三个词的词义有细微差别,表示的程度也不同,要避免混用。说“人人称赞民族英雄”,表示的程度就轻了,应该用“称颂”。说“见义勇为的人受到称颂”,程度就重了,应该用“称赞”。  相似文献   

7.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词与字不同,一个词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不止一个字。例如“奶奶不看电视” 这句话共有六个字,但却只有“奶奶”、“不”、“看”、“电视”四个词。这是因为,“奶奶”之“奶”,一般不单独使用;而“电视”的同义决不等于“电”和“视”这两个字义的简单相加。在这时候,“奶”、“电”、“视”三个字都只是构词的备用单位,简称“语素”。 关于词的知识,掌握的重点是对词义的理解和词的分类。 理解词义是运用词语表情达意的前提。我们通常所说的词义,是指词的词汇意义,亦即与同的语音形式结合…  相似文献   

8.
寥寥无几 其中的“寥”容易和同音词相混。有写“廖廖”的,有写“了了”的,有写“聊聊”的。“寥寥”读 liá oliá o(疗疗),表示稀少。成语是指很稀少,没有几个。“了了”读 liǎ oliǎ o(燎燎),表示明白,如“不甚了了”。“聊聊”读 liá oliá o(疗疗),表示闲谈。“廖”读 lià o(撂),表姓氏,不能重叠。这几个同音词都不表示稀少,所以都不能和“无几”组合成成语。   两全其美 把这个成语理解成双方面都美好,于是就容易写成“两全齐美”,这是错的。“全”指顾全,“美”是美好,“其”是他们。成语的本意是做一件…  相似文献   

9.
在报刊上出现的错字中,字形相似的字出错,占的比例较大。其原因,也可能是作者笔误造成的,也可能是没有校对出来,后一种可能性大一些,因为即使作者笔误,校对有责任纠正其错误。所以,无论是作者或是编辑、校对,都有责任共同消灭这种错误。这里举一些常见的错误例句,以引起注意。有的是字形相近,而字音、字义不同,例如:“有的还能用英语、奥语进行交流”——“奥语”的“奥”字,同广东的简称“粤”字,字型很相近。误将“粤语”错成“奥语”。“收到爱人寄来的一朵枯萎的攻瑰”——“攻瑰”中的“攻”字,同“玫瑰”中的“玫”字…  相似文献   

10.
“在这个功利的年代”,一位“身价过亿”、有“一子绕膝”的“成功男人”以这样的方式“期望邂逅一份纯洁真挚的感情”——掷百万金,在全国16家媒体登广告,要求“天性忠贞”、“无性经历”(初,要求“无恋爱经历”,后改换成这样)的女子。上述引语即出自这则气势磅礴的广告词中。  相似文献   

11.
记者的选择     
记者的选择瞿长福最初,记者称为“访员”;后来,称“记者”。称“访员”时,记者的地位还很不行,称“记者”时,就伴随有了“无冕之王”的美称。可见记者对社会的贡献日益为人们所认知,记者的形象也逐渐树立起来了。然而不幸,现在,大街小巷的人们对“无冕之王”又不...  相似文献   

12.
沧浪之水何时清——坚守出版理想的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有所谓“大煞风景”之说,诸如“焚琴煮鹤”、“刀劈杨柳”、‘情泉濯足”、“花间喝道”,等等。雅事不可俗做,自古以来崇尚修心养性的文化人,最忌用鄙俗举止玷污了斯文。宁说“阿堵物”,不可说“钱”;宁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不可老子天下第一;宁可“吟向秋风白发生”,不可“为赋新词强说愁”。否则,便是俗。  相似文献   

13.
古代词人的美号宋代饶节有“间携经卷倚松立,试问客人何处来”之句,人们称他做“倚松老人”。北宋词人张先,因词作中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语,而被人呼为“张三中”。张先又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使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  相似文献   

14.
元旦的由来     
元旦,是每个新的一年的第一天。“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相似文献   

15.
唐娟 《兰台世界》2006,(11S):69-69
众所周知,江西境内无论城乡,陌生人相逢,彼此总爱以“老表”相称。或视对方年龄,将“老表”具体化为“表公(奶)”、“表叔(嬷)”、“表兄(嫂)”等。包含在这一声“老表”中的乡情、亲情,足以使人平添几分“他乡遇故知”的欣慰,从而迅速认同、消除距离。尤其有趣的是,外省人(如湖南、福建、广东、四川也惯于将江西人称作“江西老表”或简称“老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红军来到井冈山,深入赣南腹地,上上下下都尊称当地群众为“老表”,很快使军民亲如一家,情同鱼水。  相似文献   

16.
校对的"察"与"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对是校对主体对校样差错“察”与“断”的结合。“断”是“察”的结果,“察”是“断”的前提。“察”就是在校对差错时善于察其源,观其形,识其义,辨其音。  相似文献   

17.
兰璞 《西安档案》2006,(6):10-12
兵谏亭为西安事变有数的几个纪念性建筑之一,址在临潼骊山当年蒋先生“被捉”或“避走”处。其肇建的时间,一说在事变后,一说在抗战胜利后,一说事变后建立抗战后重修,久焉难以详考;而且初始名称,有说“蒙难亭”者,有说“正气亭”者,有说“复兴亭”者,也有说初名“正气亭”而后改“蒙难亭”,或初名“蒙难亭”而后改“复兴亭”者,亦久焉难以详考。但其解放后数十年间皆称“捉蒋亭”,斯为不争之事实,自1986年事变50周年纪念其易名“兵谏亭”,更是人所共知.毋庸赘言。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中提到法西斯德国的“国家社会主义”、“国社党”即“纳粹主义”、“纳粹党”,在译文上似有商榷的地方。据熟悉德文的专家指出,正确的译法应为“民族社会主义”,而不是“国家社会主义”,与此相应的“国家社会主义党”,应为“民族社会主义党”。相关的资料请参见本文后附录的《关于“纳粹主义”译为“国家社会主义”的商榷》一文。  相似文献   

19.
丁涛 《新闻窗》2006,(4):31-32
电视创作是“形象、理念、感情”三者的统一。电视的特点决定它主要是以画面语言即用“形象”说话的,但说什么话,对谁说,以什么方式说,这里就涉及“理念”和“情感”的问题。对此,在电视界存在声画“两张皮”现象的今天,电视新闻画面的“细节”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笔者认为:要拍出令观众满意的电视新闻作品,使电视纪实语言凸现出“人本化”的新理念,就要突出“细节”描写,这是电视新闻创作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庄志龄 《档案与史学》2001,(6):35-40,46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贸易中心和工业生产基地,对全国的经济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日本对之垂涎己久。“八一三”事变后,日军占领了除苏州河以南租界外的全部上海地区,即用“军管”的名义,将占领区内的民族资本产业攫为已有,从直接的盗拆盗运,到利用“委托经营”、“合办”、“租赁”、“收买”等方式,实施“军管理”。所谓“军管理”,据日本“兴亚院”的解释,就是依据“国际公法”和“战时法规”没收“敌人官产”的行为,但为防止“不逞之徒”加以破坏,对占领区内的无主私人产业也由军方暂时予以保管。由此可知,日军“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