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意义] 为帮助读者从热点事件产生的海量微博报道中快速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提高微博事件摘要的准确性和可读性,提出一种基于事件要素的多模型微博热点事件时间轴摘要提取方法。[方法/过程] 针对微博文本特征,结合主题模型(LDA)与互信息最大熵模型(MaRxEnt-MI)的特点提取事件摘要关键词,以微博传播价值和主题相关性为标准筛选微博,以时间-摘要关键词-摘要微博的形式生成时间轴摘要。[结果/结论] 利用人工标注的测试集,与传统的TextRank方法进行对比,F值提高8%-13%,内部测试表明摘要可读性提高明显。实验文本和测试集的数量及事件丰富度需要进一步扩展,应考虑更多的加权策略模型以提高摘要的准确性。实验结果及测试反馈表明,本文的方法能很好满足用户对热点事件摘要信息需求,提高微博摘要提取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戴嘉宜 《新闻世界》2011,(7):130-131
近年来,微博已成为网络舆论的强力推手,在关于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在涉及到公共利益的突发事件的讨论中,显示出了其巨大的信息扩散能力和舆论监督作用。本文以新浪微博上关于"乐清事件"的讨论为例,对微博主们从微博平台上的言论互动到付诸行动成立"观察团"这一现象作出分析,以期为微博的良性发展提供具有可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话语的微观层面,来分析作为自媒体的微博是通过何种话语建构策略,将个体话语推向网络公共空间,并且形成公众广泛讨论的"微博事件"的。以"罗永浩砸西门子牌电冰箱"事件为案例,运用话语及物性分析、互文性分析、元话语建构分析方法,探讨罗永浩微博文本的话语特征,及其在推动"微博事件"进入公共话语讨论空间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微传播时代,微博以其对现实深刻的影响力和快、深、广的冲击力被广泛地提上了日程。本文以近年两起微博热点事件为研究对象,把微博事件划分为首发于微博、发酵于微博两类,从事件的初期、发展、高潮来详细解读微博在舆论生成中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分析目前在微博舆论生成过程中微博传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为引导微博发挥社会正能量提供一个新的参考视角。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5,(11)
"周一见"事件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广大网民的关注,成为了2014年微博传播的焦点性事件。一方面极大地满足了网民对于明星八卦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披露了公众人物的隐私。虽然为了满足公共利益和大众知情权的需要,公众人物隐私权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隐私权作为自然人当然具有的人格权,理应得到新闻媒体的尊重。尤其进入微博时代之后,信息传播加快,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问题更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6.
微博舆论即公众借助微博这一传播媒介表达出的对于身边社会话题的公共意见。自2010年中国"微博元年"以来,在温州动车事故、药家鑫案、北京暴雨等各类公共事件上,微博在其身后3亿用户的推动下,成为网络舆论的主场域。网民通过微博得以高效地介入公共事件传播,拥有了发声权,也找到了参与感。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10年至2011年3月的24个"微博事件"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什么是"微博事件",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微博事件在发生地域、所涉群体、事件类型、意见领袖、集体动员、微博舆论、传播状况等方面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特征。  相似文献   

8.
随着微博的日益兴盛,微博已逐渐取代BBS、博客成为网络爆料的第一选择,随着一个个社会事件借助微博发酵并蔓延,微博正逐渐成为反腐调查的重要舆论监督场。本文以"表哥"事件为例,分析反腐事件的微博舆论传播特征以及其带来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到2011年,微博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最给力的新媒体之一。微博传播所引发的伦理讨论也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心。笔者以手机微博直播"捉奸门"事件为例,分析其道德失范的原因,并从传播活动中的两大影响要素"人"和"环境"出发,对解决手机微博传播伦理失范现象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0.
“温州动车事故”是一起由微博首发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从信息的时效性、影响力来看,微博成为此次事故中的一个重要发声渠道,并时现实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文以温州动车事故为例,分析了该事故中涌现出的微博意见领袖的特点及其影响力,并针对引导和管理变发公共事件中的微博意见领袖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追求个性化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个体的"微观世界",媒介生产与消费也变得越来越碎片化,娱乐与体验越来越具有即时性,这便是所谓的"微时代"(微信息、微社区、微媒体)。它给主流媒体的生产方式、推广模式、营利方式都带来了变化。微博这一网络媒体全新的信息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12.
"李天一案件"是一起由微博首发的突发性热点事件。本文以"李天一案件"为例,分析了该事件中涌现的微博意见领袖的特点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刘荔 《新闻世界》2011,(8):120-121
作为网络传播最新和最具发展前景的形式,微博通过发现与分享这两个基本的传播态势,以其自身开放的交流平台、多元化的思想观点和推动公民社会建立的潜质,对公共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甚至推动了公共事件的发展。本文以"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这一事件为例,探讨网络舆论对公共事件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洪亚星 《新闻世界》2014,(10):125-126
近年来,社会上的奇观消费越来越盛行。本文以郭美美赌球被捕事件为切入点,分析新媒体时代的产制、"娱乐经济"的催生、网民群体性特征的助推是导致奇观消费火热的原因。同时,奇观消费一方面蕴含商机,带来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遮蔽真相,形成"单面人",因此,广大受众应该理性地进行奇观消费。  相似文献   

15.
微博是一种特征鲜明的即时传播媒介,互动性强、媒介整合度高、强弱连接有力等是其特点;本文以"王宝强离婚"事件作为研究案例,从微博事件的媒介生态因子和传播模式的角度来解读微博事件的叙事文本、受众生态、环境生态,对其发生发展规律及传播特点作系统性考察,从而正确把握微博事件的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16.
公民社会视角下中国微博舆情的发展与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微博在中国的发展仅仅是这两年的事,但其产生的影响却不可忽视。公民以微博为渠道参与的公共事件成为中国公民社会崛起的重要因素,促进了中国公民自身话语方式和与官方对话方式的形成,让"草根"的声音被更多人听见,也更有价值。本文从分析微博在公民社会中的角色入手,引出对微博舆论情况的讨论,并以"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引发的博友的关注为例,说明微博上舆论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生成机制等。最后论述微博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和启发。  相似文献   

17.
王丹  王佳 《新闻世界》2012,(4):110-111
网络舆论对传统社会舆论格局的冲击是显著的,微博的出现就更加强化了这种冲击。微博以其便捷、独立、自主的传播特点,冲击着原有的信息传播形态,为我们带来了"自媒体时代"。在"郭美美事件"中,微博成为舆情的发源地和发酵地,天涯论坛成为人肉搜索的大本营,在网络舆论发酵到一定程度之后,传统媒体也加入到讨论行列,进一步进行深度调查、发布权威信息,加强了舆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柯江 《新闻传播》2024,(3):64-66
本研究主要从大熊猫丫丫归国事件中主流媒体报道的传播策略及其对公众态度以及认知的影响出发,以大熊猫丫丫的归国事件为背景,收集人民日报微博客户端关于此公共事件的微博报道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文本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民日报微博报道经过不同的叙事过程和呈现方式,提高公众对于相关公共新闻事件的关注和认知水平,对事件的传播和公众态度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也存在着受众对特定信息的筛选和忽略等问题。本文旨在为媒体在公共事件传播路径优化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微博作为舆论生产平台,是人们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人们随心所欲的在微博上发表言论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以西安"手术室自拍"事件为例,通过分析其传播机制和事件的影响,对微博舆论暴力的产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金菁 《新闻知识》2012,(9):35-36
微博,归根结底是节点传播的一种实现方式,其场域特点不违背节点传播模式的特点。因而公共事件在微博场域中的特点可以归结为公共性和节点传播模式的结合。除此之外,微博在实际中还是一个特殊的舆论场,因而在其中的公共事件的产生和特征又不免受到舆论场特色的影响。本文立足媒介社会学视角,通过分析微博媒介形态特点,探讨在微博场域中公共事件的产生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