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媒介帝国主义”理论衍生于“传播与国家发展”理论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 是70 年代以来西方传播学批判性研究的产物。早期的“媒介帝国主义”理论以国家主权为核心, 注重分析社会政治经济等结构性因素的作用, 认为西方媒介对第三世界的“文化输出”具有侵略和控制等负面的影响, 是二次大战后帝国主义或殖民主义发展的新形式。80 年代后, 传播研究者对“媒介帝国主义”影响过程中内外因素的作用, 以及西方文化的实际传播效果, 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产生了热烈的争论, 推动了“媒介帝国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发展。90 年代以来, 有关“全球化”与传播霸权的讨论, 使早期“媒介帝国主义”理论宏观性的批判研究取向, 再度引起传播研究者的重视和思考。对于“媒介帝国主义”的考量, 也已超越媒介与大众传播的领域, 是世界各国面对新的世界格局与“全球化”的挑战, 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探寻21 世纪的国际战略和竞争决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徐祝申 《兰台世界》2023,(3):123-127
“中日合办事业”是近代日本帝国主义对旧中国进行侵略的重要方式。1895年至1914年是“中日合办事业”的高速发展时期,中国东北地区是“中日合办事业”的重要区域。日本帝国主义利用所谓的“中日合办事业”,通过资本输出、政治渗透、军事威胁、资源掠夺等手段攫取侵略利益。剖析这一典型,有助于揭示近代日本对华侵略的手段,深刻认识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实质危害。  相似文献   

3.
冷凇 《声屏世界》2006,(8):61-63
传媒通识教育西方传媒院校普遍重视通识教育,这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的非职业化目标上,体现在非专业课程及其教学的方方面面。英国的传媒院校在一些课程设置上与时代紧密结合:如针对国际恐怖主义盛行拟定了“媒体与危机意识的传播”课程;针对美国等霸权主义国家的文化侵略政策提出了“文化帝国主义与全球化”;针对“欲望城市”“老友记”等情景肥皂剧引领流行文化的现象制订了“肥皂剧中的女权主义”教学计划;针对技术发展对传媒领域的巨大影响开设了“传播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在传媒世界中普遍存在的焦点在中国的专业课程设…  相似文献   

4.
一、武汉报刊概略: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不仅在沿海一带扩张,而且开始把魔爪伸向内地。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汉口被辟为通商口岸。从这时起,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只是军事入侵,政治渗透和经济掠夺,而且重视了文化侵略。他们除了传教办学,开设医院和印书局以外,还在中国办报,既办外文报刊,也办中文报刊,开始他们文化侵略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清朝末叶,中国发生了剧烈变化。1900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西方帝国主义组成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等地,对我国肆意劫掠蹂躏;1901年腐败的清廷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我国进一步沦入帝国主义控制宰割的灾难境地。随着帝国主义政治、军事、经济的侵略,必然带来文化、宗教活动的入侵。  相似文献   

6.
如何解释目前国际通讯流通不平衡的状况、原因,国外从事新闻传播研究的部分学者,提出了传播帝国主义理论。这个理论在当代国外传播学的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那么什么是传播帝国主义的理论呢?概括地说,它有两个重点,一是以佛兰克为代表的,主张用“依附理论”解释国际传播中的不平衡现象;一是以施勒父子为首的一派,强调“文化帝国主义”对第三世界国家文化的渗透和控制。  相似文献   

7.
张昊  徐健 《新闻世界》2011,(8):322-323
上世纪末经济全球化带来文化全球化,文化帝国主义跃入人们的眼中。如今,异质文化的不断交流与碰撞已经不能简单的等同为文化的殖民与侵略了,我们应该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来看待这种文化碰撞、融合。本文主要探讨在这样一个跨文化传播时代,如何做好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8.
如何解释目前国际通讯流通不平衡的状况、原因,国外从事新闻传播研究的部分学者,提出了传播帝国主义理论。这个理论在当代国外传播学的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那么什么是传播帝国主义的理论呢?概括地说,它有两个重点,一是以佛兰克为代表的,主张用“依附理论”解释国际传播中的不平衡现象;一是以施勒父子为首的一派,强调“文化帝国主义”对第三世界  相似文献   

9.
吴婷 《新闻知识》2006,(3):77-78
“媒介帝国主义”理论衍生于“传播与国家发展”理论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是70年代以来西方传播学批判性研究的产物。关于“媒介帝国主义”的理论,早期学者们从政治、经济等制度语境下进行研究;至上个世纪90年代,汤林森的《文化帝国主义》用文化的话语分析“媒介帝国主义”,他否定了现代  相似文献   

10.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的“九&;#183;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当局采取“不抵抗”的政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东北大部分地区被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的痛苦之中。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暴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民族义愤。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及时发表宣言和决议,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号召全国人民组织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  相似文献   

11.
吕海茹 《新闻世界》2011,(6):235-236
"文化帝国主义"伴随文化全球化而来,通过文化渗透等方式侵略弱小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安全,而且其侵略的目的和手段更隐蔽。奉行"文化帝国主义"的国家为他们的文化侵略发明了许多看似高尚合理却充满侵略性的论调,例如汤林森的"文化帝国主义"理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第三世界和弱小国家要对这种文化入侵有清醒的认识和警惕,积极参与文化全球化,大力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建立起本国的文化安全防御系统。  相似文献   

12.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同仇敌忾,而国民党政府却大肆叫嚣“攘外必先安内”,继续围攻革命根据地,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为了在全国人民面前掩盖其出卖民族利益的用心,国民党政府向国际联盟提出了“主持公道,制止侵略”的请求。国际联盟本来就是帝国主义控制的工具,国民党政府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因此,拖了半年多,直到1932年5月间,国际联盟才派了一个以英国李顿爵士为首的调查团来华。调查团的主要成员还有:德国代表希尼博、意大利代表马柯迪、日本代表吉田、中国代表顾维钧。  相似文献   

13.
近代日本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近代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主旋律紧密关联,不仅政治贷款、路矿投资和“国策”会社等形式是显而易见的掠夺性资本输出,被日本学者称之为“纯粹民间资本”输出的纺织资本的对华输出,在近代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史中也占有一席重要地位。这一所谓“纯粹民间资本”输出的背后,既有与日本纺织垄断资本集团和财问势力的日益加深的密切关系,更有着日本统治阶级对中国侵略、扩张政策和行动作后盾,这一所谓“纯粹民间资本”输出的日本在华纺织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急速扩张,是得到日本对中国政治、军事侵略行…  相似文献   

14.
日伪警察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的重要工具,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进行殖民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日伪  相似文献   

15.
利用宗教进行拉拢、欺骗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特色之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无孔不入、无所不用其极的,尽管日本从来就不是什么伊斯兰教国家,但它还是处心积虑地在利用伊斯兰教侵华方面做足了章。清算日本帝国主义的这一侵略罪行是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史和抗日战争史课题中的应有之义。然而在上述两个领域中,有关这方面的论述极少,而且语焉不详。因此笔草就拙稿,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16.
<海关十年报告>是海关档案中最具价值的史料之一.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海关逐个沦入帝国主义之手,成为帝国主义实施对华殖民侵略的桥头堡.英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利用把持中国海关之机,不仅收取关税,肆意掠夺中国资财,而且利用海关大量窃取中国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种情报,凭借媒体优势,加以传播扩散,为他们的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进入局部抗战阶段。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仍然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把主要精力对准中央苏区,不断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率先吹响抗日号角,号召全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作为中央苏区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党报,《红色中华》充分发挥了自身强大的舆论动员功能,积极宣传造势。首先,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丑陋行径;其次,强烈谴责南京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剿共”;再次,广泛宣传报道中华民族日益高涨的抗日浪潮;最后,及时向外界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红色中华》的这些举动,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起到了抗战动员的积极作用,为全面抗战时期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上演了一场“伟大预演”,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斗争中的前期贡献。  相似文献   

18.
王瑜 《传媒》2019,(8):38-40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触发了文化传播语境的全方位变革:技术多元共存,受众交互加强,文化传播“即时性”特点强化;平台多样生长,网络综艺涌现,文化节目“竞争性”加剧;文化产品更迭速度加快,消费与享乐主义盛行,显露出“媚俗化”趋势;国外文化侵略势猛,本土文化面临着“失语化”的威胁。语言是文化传播的载体,电视节目主持人身处文化传播阵地的关键位置,首当其冲面临着能力适应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文报刊是外国人首先办起来的 ,外国人在华办的中文报刊不论是宗教还是商业报刊 ,有一点是共同的 ,即科技知识的报道占重要的比重 ,这种情况在中国报刊史上具有显著的特色 ,这些外报的科学报道对中国社会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本文认为 :外报科技传播直接服务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客观上广泛传播了科学知识 ,对报刊的普及和传播起了积极作用 ,外报的科技传播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相似文献   

20.
外国在我国开办的邮政称之为“客邮”,它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客邮”使中国的邮政主权受到侵犯,直接阻碍了中国邮政事业的发展,严重地损害了中国邮政独立的尊严。它是中国被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的一个缩影,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却又卑躬屈膝地称之“客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