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周眙 《兰台世界》2020,(2):29-31
对于高校档案工作,新媒体带来了巨大的信息量,同时也为管理方式带来了跨越式变革。步入新媒体时代,为保证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有必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建立全新的档案管理方式。文章针对我国高校在新媒体环境下档案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究,着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以此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发展进程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新媒体兴起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改变,自新媒体发展以来,社会的各个领域迅速被新媒体所覆盖.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各大高等院校自然也不例外.高校开展新媒体,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方便和高效、为老师的教学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为高等院校管理带来了便捷.本文主要探究新媒体在高等院校开展的意义及其新媒体的特点,其次简要的阐述新媒体的开展给高校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的广泛使用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这必将对高校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文章首先揭示新媒体的内涵、特征,进而深入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最后结合新媒体的主要形式提出了相对应的信息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发展而不断增多的各种高校信息,对高校建设发展造成了各种不同的影响。良好的网络形象有利于提升高校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从而为其综合实力的提升创造有利环境。本文阐述了高校形象与新媒体网络传播之间的关系,分析新媒体发展对高校形象的影响,总结出高校应对新媒体网络传播对形象影响的不足,并提出高校正确应对新媒体网络传播对形象影响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逐步提高,处在新媒体时代的人们在获取知识信息途径方面有了更多元的选择,高校学生也不例外。在国家大力提倡“全民阅读”的背景下,高校学生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改变,高校图书馆对于新媒体的推广也愈发重视,而在阅读方式选择方面,微媒体凭借其明显优势成为了首选。基于此,本文将主要针对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微媒体阅读展开探讨,希望能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共同为推进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傅杨 《青年记者》2016,(23):159-160
当前我国高校的安全教育主要是通过讲座、演习、不定期检查等方式进行,教育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可持续性.因此,为了提升安全教育效果,需要创新安全教育机制,丰富安全教育的形式,而新媒体为安全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方法与路径. 新媒体的特征 新媒体是伴随着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以互联网、通信卫星等为传播媒介,以电脑、手机等为载体.对高校的大学生来讲,新媒体是他们经常使用的信息工具.新媒体环境指的是由新媒体技术、新媒体传播内容、新媒体使用群体所构成的媒体活动氛围,新媒体环境下的安全教育工作表现出了即时性、互动性、网络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7.
随着智能手机等新媒体在高校校园内的高频使用,新媒体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紧密结合呈现愈发迫切的趋势。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是当前高校党建基层工作中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新媒体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实际运用为切入点,论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科技发达的新媒体时代,实现了各种信息传播的快捷性和广泛性,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来说更是新的历史机遇。社会各阶层也都积极运用新媒体手段实现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深入传播,以实现新时期大众思想建设的发展,对于我国高校学生来说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抓好高校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建设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好基础。就当前的实践传播来看依然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广大高校管理者进一步探究传统理论与新媒体有效结合的路径。本文就当下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实现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展开探讨,希望通过理论研究,能给实际教育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青年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培育对于国家富强、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至关重要.新媒体视阈下,高校要围绕一个精髓,立足新媒体平台弘扬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关注两个组织,利用新媒体特性助力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把握三个导向,深挖新媒体内容唱响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助力青年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0.
正主持人语:在新媒体主导下的传播格局中,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而推动了媒介的组织传播模式及形态的改变。互联网技术下的新媒体发展引发了大众对微博、微信的追捧和使用,组织内、外部传播的新媒体沟通形态广泛以微博、微信为主。从传播学角度而言,微博、微信能够帮助人们多渠道的获取资源信息,使组织中的成员都有参与意见表达的机会。由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对社会化的信息具有开放性和传播范围广泛等特点,不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为高校的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效运用新媒体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高校在新媒体运用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有效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为高校教育工作确立更加明确的方向是非常关键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新媒体技术正被广泛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课堂中, 面对传统教育方式的不断淘汰, 关于新媒体环境中英语教学的改革正慢慢展开,我们需要根据当前高校运用新媒体的现状入手, 结合高校发展实际, 找到更加有利于新媒体技术与高校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搞个措施. 一、 新媒体视阈下英语教学优势 在我国,新媒体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时间不长,但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极大的改变了高校英语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与技术上的实现,使得高校英语教学目标在不断提升,英语教学过程变得丰富有趣, 让英语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实现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晓磊 《青年记者》2017,(24):96-97
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至关重要.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的一项长期工作,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时代,要充分认识新媒体在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高校要把握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和优势,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新媒体,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使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得以提高,把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势转化为高校发展优势,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4.
廖宇飞 《青年记者》2012,(27):76-77
高校校报以微博为载体,是新媒体下高校校报创新发展的一个有力"推手",对于提高高校校报的宣传具有重要的意义。微博正逐渐成为高校校报推广宣传的又一个新形式,是高校校报创新发展的又一个平台,高校校报开通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给高校教育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要想利用新媒体为教育服务,必须要积极应对挑战,强化优势作用。本文以大学生思政教育为例,对新媒体的利与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新媒体已经渗透到不同群体的生活中,大学生群体是新媒体适应程度最高的一个群体,对新媒体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这说明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  相似文献   

16.
叶成霞 《河北科技图苑》2020,33(2):17-20,16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为高校图书馆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促使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分析了新媒体时代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的冲击,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资源、加强用户互动三个方面探讨了新媒体时代推动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广泛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而随着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陆续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与新媒体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内容丰富"等特征,而这些特征在现实应用中,都已发展成了新媒体的优势。可以说新媒体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而在新媒体的影响日益加深的今天,高校的基层团组织的建设也迎来了新的机遇。高校的基层团组织应当积极利用新媒体,加强团队交流,提高团队的凝聚力。本文以"新媒体"与"高校基层团组织"为视角,通过对新媒体与高校基层团组织的综合分析,总结出将新媒体应用于我国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合理路径,以期为我国高校利用新媒体建设基层团组织提供理论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为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带来了新变化,尤其对于大学生的意识行为、思维模式等影响更为明显。新媒体为高校管理工作拓展了新途径,同时也使学生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也应当体现出现代特色,积极发挥新媒体优势,为提高学生工作质量拓展新平台。  相似文献   

19.
黄辉 《青年记者》2012,(18):43-44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己影响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主要使用群体,他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与行为模式等也深受影响.如何驾驭和把握新媒体的两面性,加强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引导,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为教育和管理服务,是当前高校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与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媒体的发展,为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文章探讨了新媒体的定义和特点,并阐释了新媒体在高校图书馆创新信息服务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