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菲 《出版广角》2018,(3):77-79
动画片作为一种多媒体文化传媒深受学前儿童的喜爱,并深刻影响学前儿童的身心成长.在丰富学前儿童生活、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同时,动画片中蕴含的一些消极因素对学前儿童的成长产生了不良影响,尤其是暴力元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消极影响尤为突出.文章分析动画片中的暴力元素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动画王国中的暴力内容分析——以北京地区收视环境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2004-2007年间北京地区的收视环境为例,就电视、电影、网络视频点播以及版权音像制品等诸多渠道热播、热卖、热议的动画片进行了类别化的内容普查,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考察此一区间热门动画片中暴力内容的分布情形、展现方式以及文本寓意等.研究发现,近年来动画收视环境及方式正在发生明显变化.传统大众收视渠道中,国产动画片暴力内容较三年前略有减弱;进口动画片中暴力内容的比例明显高于国产;网络等新兴传播渠道热播的动画片中暴力内容的数量及展现程度均明显大于传统媒介.分析认为,与其他大众化的艺术形式相比,动画片中暴力内容的展现方式更加具有想象力、艺术表现力、隐蔽性和幽默感等特质,进而为其对儿童的影响研究展现了更为多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朱文哲  龙耘 《传媒》2015,(10):72-73
动画片的受众以少年儿童为主,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观点,动画片是儿童观察外在世界和学习他人行为的社会教材.但令人担忧的是,这部“社会教材”里却充斥着暴力、粗鄙等不良内容.本文在回顾媒介规制演进历程的基础上,探讨了动画片影响儿童的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动画片中不良内容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回避的.职能管理部门应全面论证并尽快建立动画片生产及播放的规制机制与实施细则,以制度促进动画产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王君杰 《东南传播》2013,(8):105-107
媒介暴力一直是媒介效果研究的热点问题。在信息全球化的过程中,整个大众传媒都充斥着大量的暴力内容,甚至连动画片中也存在暴力镜头,严重影响了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媒介暴力的控制问题迫在眉睫。本文以国产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为例,运用实证研究法中的内容分析法与个案研究法探讨了媒介暴力对儿童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2013年10月初,国内20家动画片制作和播出机构联合发出倡议,希望全国同行承诺决不制作播出含有暴力、低俗、危险情节、不文明语言的动画片,切实保证动画片在未成年人成长中发挥积极健康的引领作用。央视《新闻联播》把矛头指向了《喜羊羊与灰太狼》和《熊出没》系列动画片,把社会上出现的儿童暴力、不文明等现象归咎于动画片的内容。很多人质疑,把责任归于动画片未免过于牵强,儿童的暴力行为真的是受到动画片的影响吗?两者之间是否有必然的联系?早在80年前的美国,就对这一问题开始了一系列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张萌 《新闻世界》2014,(5):203-204
近几年来侦探悬疑类动画逐渐火热。本文以《名侦探柯南》为例,针对侦探类动画的暴力内容进行内容分析与文本分析,找寻侦探类动画的暴力内容图景。研究发现,以《名侦探柯南》为代表的侦探悬疑类动画,多含高曝光度与冲击力的隐晦暴力。侦探类动画往往呈现整个施暴过程与细节,并在暴力场景中有鼓动儿童的暗示,有着极高的模仿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儿童动画片中的人物性格是一个动画人物的灵魂,决定着动画片的风格,影响着一部动画片的生命力。为了制作出更符合儿童观众收视习惯和成长发育的动画片,本文着重分析了儿童动画片中人物性格设定的技巧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动画产业的兴起,优秀动画片大量面世。众多的动画片一方面丰富了我国儿童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对儿童的身心健康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对当前国产儿童动画片价值导向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传统动画和电脑二维动画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陈士宏动画片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观众,尤其是儿童,几乎一天也离不开动画片。“国产动画片太少”“外国动画片充斥中国荧屏”,甚至有“救救中国动画片”这类的强烈呼声。可以说,从国家领导到社会各界热心人士,...  相似文献   

10.
中央电视台《大风车》栏目受欢迎中央电视台于今年“六一”儿童节改版的儿童栏目《大风车》,以动画片、系列剧、学前节目、儿童游戏与专题节目等5个内容为主,开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大风车》里的小栏目,是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要设置的,是...  相似文献   

11.
张一凡 《大观周刊》2012,(29):175-175
动画片是每一代人童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刻的影响着少年儿童的成长方式,审美倾向。然而这些大多来自于欧美或日本生产的动画片充斥着中国儿童的视线,占领着中国的市场,使得国产动画片在本土仍难有立足之地。深刻分析中国动画产业的现状,找出原因,把握住动画产业的发展趋势将有利于我国动画产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产儿童动画片生产数量大幅增长,艺术质量不断提高,丰富了少年儿童的精神生活。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儿童效仿动画片情节,发生人身伤害事件;存在成人化倾向,模糊了儿童与成人的界限;商业色彩浓重,教育职责被忽视。国产儿童动画片中的问题,不禁让人冷静审视、反思如何为孩子们制作播映健康有益的动画片。  相似文献   

13.
本文梳理了电视动画内容管理历程,分析了国产动画产业由注重数量规模到注重质量效益转型的新时期动画内容管理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提出了新时期动画内容管理确保动画片导向正确、内容健康,提升动画片质量、推动精品创作的两大目标和重点要求。文章就改进强化新时期动画内容管理提出了抓好"中国梦"主题重点动画项目,发掘播出机构的"水龙头"调节功能,发挥行业组织、广大家长作用,建立动画更正修改制度,建好动画基地、办好动漫节展,开展国际合作,建立全方位多媒体传播体系,提高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管理能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阮婷 《传媒》2016,(2):79-81
用宏观的眼光、历史的视野和通融的意识来观照动画片作品及其作为戏剧元素之一的动画片戏剧冲突,立足于其自身特点,对其特征进行专门的研究总结,有利于分辨动画片戏剧冲突与其他不同艺术作品冲突之间的区别,更有助于把握其独特于动画的特殊规律.鉴于动画片这一形态区别于其他的主要表征和呈现环节,本文从内容特征与审美特征两个方面入手,力求从内容创作、媒介传播、审美接受及动画戏剧冲突本身几个方面,概括动画戏剧冲突的特征,把握其可用以构建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4,(7)
《新闻联播》报道关于部分国产动画涉及暴力镜头、限期整改的消息,再次引起媒体及大众对于动画不分级制度,以及动漫内容不宜儿童观看的质疑。本文从动画作品评介的角度,对于我国动漫出现内容不宜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论述我国动漫在新时期应如何把握"商业"与"文化"的天秤,加强动画的思想性,以文化诉求作为动画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做到商业性与思想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动画工程的思考钟抒1995年,江泽民、李鹏同志分别致信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就发展中国自己的动画片和动画读物问题作出了重要指示,对中国动画事业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制定的“中国儿童动画出版5155工程”的...  相似文献   

17.
李琦 《声屏世界》2010,(8):43-45
在媒介时代,电视动画片对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BBC的《花园宝宝》和国产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都是针对低幼儿童而作,童真童趣童心在剧中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两片在得到小观众认可的同时,又赢得了巨大的商业利益。针对近年来国家对国产动画片大力扶持、动画产业不断扩大,但是影响力仍不尽如人意、深受欢迎的作品依然很少的状况,《花园宝宝》《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播出,能给我国电视动画片的未来发展带来哪些经验?我们又该为青少年提供怎样的电视动画片?值得电视动画片制作人深思。  相似文献   

18.
张然  路盛章 《现代传播》2006,(4):149-150
动画艺术的发展史证明,儿童是电视动画片最忠实的信徒,这种忠诚缘自动画片的表现形式与儿童心理特征的吻合。迪斯尼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吸引了以儿童为主体的各年龄层观众,并在风靡全球之后成为了美国的国粹,世界的瑰宝。但是,儿童时代是一个庞大的概念,短短十几年却跨越了人生变化最大的时期,如果只是泛泛地将整个儿童群体定位成儿童电视动画片的受众,其实等于没有建立受众概念。只有将艺术创作与儿童阶段性心理特征紧密结合,才能为中国儿童电视动画片在市场中找到良性发展的道路。本文以学前期儿童(3~7岁)收视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对当…  相似文献   

19.
人们通常认为,动画片的主要受众群为低幼儿童,于是《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黑猫警长》、《舒克和贝塔》之类低幼化的作品仿佛就是动画片的范本。而事实上,动画片的受众中还包括大量13岁以上的青少年,但过于低幼化的动画作品引不起他们的观赏兴趣。从年龄特点上说,13岁以上青少年对动画片的迷恋和依赖程度甚至超过低幼儿童。据尼尔森观众收视调查,我国大城市中电视剧、动画片、新闻的收视率分别为20%、18%和10%到13%。  相似文献   

20.
动画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的观众,不论儿童还是成年人都被动画片那色彩斑斓的世界、亦真亦幻的场景、夸张搞笑的动作、简单纯真的故事所深深吸引。然而一部优秀的动画片只有这些还不够,这些只能算外在的皮肉,渗透在其中的文化元素和艺术元素才是动画片内在的精气神,是动画片打动观众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