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尼采在《肉体是一个大的理性》中说到:"肉体是一个大的理性,是具有一个意义的多元,一个战争和一个和平,一群家畜和一个牧人。"《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张艺谋根据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的电影。本文将从肉体理性的多面即——多元的意义,战争与和平,家畜和牧人方面并从封建势力的代表陈佐千即"火",弱势女性的代表颂莲即"水",以及火为了防备水而筑井即陈府残忍的家规,探析小说与电影中命运相同而性格不同的两个颂莲形象。  相似文献   

2.
李昂被台湾文坛称为"叛逆的女性",她在上世纪80年代初发表的小说《杀夫》,震惊了当时的文坛,尖锐地揭示了封建家族势力和男权主义对妇女的压迫和妇女本能的反抗,其批判的锋芒直指男权社会。"新写实"的代表作家池莉在90年代也构建了一个现代社会的"杀夫"故事——《云破处》。《杀夫》和《云破处》在"杀夫"的故事框架下,都有对人性恶的书写,都  相似文献   

3.
新写实小说是继文化寻根小说、先锋小说之后,在当时的文坛上产生较大影响力的小说创作流派。其最大的阅读魅力在于用客观的笔法表现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你我他一样的人物,还原生活的原始风貌和原生质态,也就是"不篡改生活",只做"拼版工作"但肯定"不动剪刀"。①池莉1987年发表于《上海文学》的短篇小说《烦恼人生》便是这方面的典范文本。这篇小说在当时引起轰动的关键在于它的求真性,即在文本中表现出生活"纯态事实"②。然而,同样是写当今世界中人们在世的状态,池莉在散文《真实的日子》中对于真实的呈现却与《烦恼人生》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王惠 《兰台世界》2009,(11):62-63
魏晋时代,可以说是中国古代酒风最具规模的时期,饮酒的名士层出不穷。"竹林七贤"中的刘伶,嗜酒如命,堪称"饮坛北斗",而且写就了著名的酒文《酒德颂》而扬名至今。《酒德颂》虽是一篇短文,但其中却有深刻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5.
党督 《湖北档案》2012,(2):38-41
电影《白毛女》拍摄完成于1950年,是根据同名歌剧改编而成的。它的故事最原始的由来,是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阜平一带不胫而走的"白毛仙姑"传说:在一个山洞里,住着一个浑身长满白毛的"仙姑",  相似文献   

6.
正在热映的《唐山大地震》掀起暑期档观影高潮的同时,也引起一些争议。因电影开始有不少尸体和残肢场面,在香港被归为"儿童不宜",即限制级"二级片",儿童如果观看需家长陪同指导。  相似文献   

7.
以《海角七号》、《艋舺》为代表的"后新电影",是继"新电影"、"新新电影"之后形成的台湾电影新世代。台湾"后新电影"放弃了"新电影"的精英主义立场,致力于大众化、本土化的商业电影生产,并形成了以"台客影像"为主要标志的庶民美学风格。在塑造新的本土镜像的同时,"后新电影"也放大了所谓"台湾主体意识"中的后殖民内涵,表征了当下台湾在中国/西方双重凝视之下的身份困惑。  相似文献   

8.
"叫座"与"叫好"之间的差异比比皆是,总叫人困惑不已。2010年和2011年度全国电视剧收视率前40位的电视剧中,仅有《我是特种兵》《毛岸英》《解放大西南》《幸福来敲门》等11部获得第28届"飞天奖",前3位无一获奖,前10位仅3部获奖①。这个差异和2012年度喝倒彩的电影"金扫帚奖"形成奇特对称,即70%的好评节目不受观众关注,70%的热门节目获差评②。  相似文献   

9.
《一个和八个》是中国"第五代"电影的第一部影片,却是宣告了一个电影时代的开始,尤其是它在造型意象方面的"标新立异",开创了中国电影的影像美学时代。它的造型美学创造,一是从不完整构图到完整构图,二是色彩蒙太奇及其情绪结构线,三是镜头运动处理方法,四是声音造型语言与环境主题,并不断地为以后"第五代"电影所反复演绎,成为"第五代"镜像语言的典型标识。  相似文献   

10.
我国每年的"两会",国内乃至国外媒体,都会给予高度关注。党报无疑在这一大事的报道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党报如何报道好"两会",值得研究。笔者认为话题式报道和从平民化视角传播是本次"两会"报道的两大特色。  相似文献   

11.
林川 《新闻世界》2012,(3):129-130
2011年的国产动画电影迎来小阳春,其中出现的多元文化混杂传播现象十分明显。本文试从"文化杂交"理论的角度,以年度国产动画电影中叫好不断的两部大制作——《魁拔》与《兔侠传奇》为例,分析其中的文化杂交现象。  相似文献   

12.
《孙子兵法》开章名曰"计篇",开篇即论"兵者"之道,列出"五事":"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五事"之首即"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这个"道"字之解,正是战争与舆论的辩证法,可谓一语道破天机。拥有人心,破敌军心,"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战争与和平的最高境界尽蕴其中。此"道"非他,而正是战争胜负的阵地,正是人心向背的博弈,更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相似文献   

13.
潘昕彤 《大观周刊》2012,(30):35-35
作为“新浪潮”电影的代表导演,特吕弗的自传性电影《四百下》、《二十岁的爱情》、《床第之间》等影片有着突出的代表性。其中《四百下》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标志着"新浪潮"作品被评论家承认,成为新浪潮电影流派的开山之作,是艺术电影史上一座丰碑。本文以《四百下》作为起点,从特吕弗出发,探讨法国电影新浪潮的艺术理念与时代影响。  相似文献   

14.
舒畅 《东南传播》2010,(4):113-114
两位才华横溢的年轻女性——萧红与田沁鑫,选择了在时空流转的一个交结点上遭遇,而这个交结点便是从小说走向话剧的《生死场》,作为小说的《生死场》与作为话剧的《生死场》之间,呈现的是一种"和而不同"的微妙关系,可谓是艺术传播中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相似文献   

15.
张际会 《军事记者》2011,(10):59-59
鲁迅评《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从史学文学两方面肯定了《史记》的地位价值。在一部史学著作中为后人保留了许多鲜活面孔,是《史记》一大特色,这得力于司马迁赢余历史人物的传神之笔。本文试从《高祖本纪》和《项羽本纪》中挑出"泣数行下"这一特写镜头,  相似文献   

16.
常静  秦明超 《今传媒》2016,(4):96-97
文学与电影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两者之间有着极其复杂而又重要的关系.文学(尤其是小说)为电影提供充实的素材.电影必须从间接的"祖宗",从具有数千年悠久传统的文学、戏剧和造型艺术那里寻找资源,来构成电影表现形式.第五代导演霍建起根据莫言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的电影《暖》寻找记忆中挥之不去的往昔.在霍建起的影像下经过导演的改编,一切的残酷似乎变得柔和温情起来.  相似文献   

17.
朋友春节期间来访,掷下一本《东藏记》,说是曾经获得过鲁迅文学奖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推荐给镇日忙于学术论著论文很少看当代小说的笔者以为"休闲",不料随手翻阅了一下,竟然颇感惊悸,遂记于左。其中一对人物尤其引人注目,即尤甲仁与姚秋尔夫妇,以笔者之见其实是暗指钱锺书与杨绛夫妇,或是说以其二人为原型。《东藏记》中主要故事发生抗日战争时期的明仑大学,所谓明仑大学指当时并入西南联合大学的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抗战时期由北京大  相似文献   

18.
温雅彬 《东南传播》2010,(11):90-91
电影《武训传》以及对于《武训传》的批判在中国电影传播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由于其处于中国电影传播史中的一个特定的过渡时期,因此也带有许多明显的时代特征,成为中国电影史,乃至政治思想运动研究的焦点。本文从媒介权力的视角出发,探讨在批判《武训传》的过程中,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的媒介权力效用的发挥,以期透视媒介在整个批判运动中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吕红星 《新闻世界》2010,(11):69-70
《环球时报》驻阿富汗记者邱永峥、郝洲通过与美军签生死状,从而得以"嵌入"美军第101空中突击师作战部队,以战地日记这一独特的报道方式记录下了他们眼中的阿富汗战争,给广大读者架构了一个真实、客观、全面的战争场景。本文从战地日记这一角度出发,研究"嵌入式"采访以及这种手法给《环球时报》在国内国际新闻报道上带来的领先性。  相似文献   

20.
贾军红 《出版广角》2016,(24):84-86
美国作家威廉·沃顿的著名小说《乌人》,自出版发行以来除获得多项国际奖项之外,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众多读者的关注与评论.《鸟人》通过对主人公博迪生活轨迹的描述,探讨了深层次的生命价值与意义,从而引发社会大众对战争与和平的反思.除此之外,《乌人》的出版还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实现了图书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