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民国初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最为风行的时期,鲁迅、胡适、周瘦鹃等推出的经典翻译短篇小说在推动文学现代化和启蒙国民方面都卓有成效.本文以《短篇小说第一集》《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和《小说月报》中的经典翻译短篇小说为个案研究对象,从文字的深加工、注释、附录与附记、序言与题头等方面探究其深度编译策略,以期能够通过多元互补的翻译策略和编辑策略,为实现翻译文学作品的经典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周渡  张向凤 《编辑之友》2011,(6):119-120
长期以来,研究界的众多学者都因为周瘦鹃长期存鸳鸯蝴蝶派文学刊物上发表小说作品,而将他视为鸳蝴派作家的代表。实际上周瘦鹃在编辑报刊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完全不亚于其文学成就,他在被世人誉为小说家的同时,也堪称是一位著名的编辑家。据笔者统计,从1920年至1940年,周瘦鹃独立或参与编辑的各类报  相似文献   

3.
张向凤  周渡 《编辑之友》2010,(2):107-109
周瘦鹃1895年出生,祖籍苏州吴县,原名周国贤,瘦鹃是他最常用的笔名。1912年,他从中学毕业之后即在上海文坛崭露头角,由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职业写作生涯。1935  相似文献   

4.
从晚清时期开始,很多外国的文学作品被翻译成中文,对诗歌、戏剧、散文和小说等文学形式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民国初年的翻译家和编辑家周瘦鹃在这其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他曾经是饱受诟病的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人物,但是当我们在当代思想的视域下回顾历史,会发现他的许多历史贡献不仅是开创性的,而且是无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5.
周瘦鹃就是一段情缘,一朵花,一份杂志,一个流派,一个自由的个体,这就是博客精神。一周瘦鹃若是开博客,博客名字该叫“紫罗兰”的。他中学毕业留校任教的时候,偶遇一位叫周吟萍的女子,活泼秀美,很是爱慕,于是往来频繁,谈到婚嫁。然而,吟萍家富足,瘦鹃家贫寒,吟萍父母坚决反对,并  相似文献   

6.
茅盾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与鲁迅、郭沫若等同属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大师级人物.茅盾的早期文学生涯是从译介外国文学作品开始的,他起先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从事编译工作,随着"五四"运动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他致力于向中国民众翻译和介绍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并在实践当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学翻译观.茅盾与郑振铎等人一起组织"文学研究会"等文学和翻译专业团体,担任《小说月报》主编,协助鲁迅创办《译文》杂志,为中国翻译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我国对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作品的译介和研究,自20年代泰戈尔访问我国至今,已经取得比较可观的成绩。就作品翻译而言,50年代的《泰戈尔作品集》出版,是至今为止对泰戈尔作品的最大译事;湖南人民出版社与上海译文出版社对其诗歌的翻译也蔚为大观。就对其作品研究而言,所有的东方文学史(或亚非文学史)都辟了专章对他的生平、思想、作品给予全面的分析评价;单篇的研究论文更是不计其数。单是国外(尤其是印度)泰戈尔生平和思想研究专著的翻译就有近十种;据笔者管见,计有:季羡林先生译的《家庭中的泰戈尔》(漓江出版社,1985年),黛维夫人以轻盈的文笔回忆了生活中的泰戈尔。倪培耕先生翻译的《泰戈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这是国内第一部也是最详尽的泰戈尔生平交接创作介绍。倪培耕先生编译的《泰戈尔论文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比较充分地收集了泰戈尔的文学论文,反映了他的文学思想。再就是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泰戈尔》和重庆出版社出版的《泰戈尔评传》,对其作品和思想进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的商务印书馆,以传播文化知识、振兴中华为己任,组建编译所,延聘文化名人主持,依靠高素质且文学素养深厚的编译队伍及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出版了大量以小说为主的域外翻译文学作品,给中国文学带来新的气息.其以期刊连载、单行本、丛书为主的多种出版形式,适应了不同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为中国翻译文学出版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韦泱 《出版史料》2009,(2):108-116
近年来,海派文学已形成一个研究热点。不少专著专论在谈到海派文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认为上世纪40年代上海文学期刊,为海派文学走向成熟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显著作用,功不可没。比如联华广告公司出版的《小说月报》,周瘦鹃主编的《紫罗兰》,范泉主编的《文艺春秋》等,却忽视了另一份期刊——《春秋》。我将全套《春秋》旧刊逐期翻阅一过,又与仍健在的两位《春秋》主编文宗山、沈寂前辈就刊物的旧事多次闲聊,加深了我对这本海派文学期刊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周仁成 《出版科学》2013,21(2):107-110
民国以来的西方文艺理论翻译,为新文学的生产与创作建构起文学话语规则。然而无论是通过最初的日本中转还是后来的直接从原本翻译,都存在"西方化"与"本土化"的两难,在翻译上具体表现为转译、节译、改译与编译等问题。从出版的角度说,西方文论的兴盛多多得益于于现代出版业的繁荣。同时拥有外语背景与留学经历的现代知识分子积极加盟出版事业,也为西方文艺理论的翻译出版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1.
那世平 《图书馆学刊》2012,35(4):113-116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是清末中国官办的西书翻译和出版机构,翻译馆具有翻译与出版相结合、翻译与编译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应用相结合、文史与理工相结合、图书与情报相结合、翻译与科技教育相结合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时世平 《出版科学》2011,19(6):52-54
包括诺贝尔文学作品在内的世界著名文学作品翻译出版,近年来在中国出版界得到广泛关注。但是,目前一些过于追求经济效益的文学翻译出版,使得翻译出版工作出现了粗制滥造的劣质化危机。文学翻译出版精品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摆脱这种危机,出版社要重新厘清文学翻译工作的性质,找准与作品内容、精神相契合的翻译者,在出版审批与监督上下功夫,以打造精品为工作标准。  相似文献   

13.
彭艳 《兰台世界》2012,(22):55-56
周作人对文学翻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其对日本文学的翻译成就,迄今也少有与其比肩者。周作人对日本文学的翻译贡献最多,在他的30多种翻译著作中,对日本文学的翻译就占了五分之三。本文将对周作人的日本文学翻译成就进行一番粗略的梳理,这些日本文学作品主要包括《如梦记》、《平家物语》(前七卷)、《枕草子》、《古事记》、《日本狂言选》、《日本俗歌六十首》、《浮世澡堂》、《徒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是民族文化的呈现与演绎,其搜集、编撰和翻译有利于民族文学价值的挖掘和传播.布依族长篇叙事诗《王玉连》的出版正是对布依族口头活态文学搜集、编译的成果,是对布依族民间广为流传的玉连的故事进行文本化与国际化的努力,展现了布依族人民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想象,三语书写更是让这个古老的布依族民间故事走出乡野,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5.
书刊编译、出版是晚清教会出版机构传播西学的重要途径。广学会作为影响最大的教会出版机构,在编译、出版书刊过程中,将书、刊结合进行连载、续编、摘译、节译、广告等,提倡"孔子加耶稣"的文化适应策略,对原文内容进行增删规避,采用"归化"策略翻译译名和术语。这些编译技巧和策略促成了广学会编译、出版事业的扩大。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文学对外翻译出版史上的典型成功个案,翻译文学杂志《中国文学》与《译丛》在出版定位、译介内容、翻译主体与出版发行等方面,探索出了可资借鉴的运营模式。毋庸置疑,对于当前正在孜孜探寻翻译出版模式的"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宏伟战略而言,这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文艺小说的各种流派,最早要数民初时期包天笑、周瘦鹃为代表的“鸳鸯蝴蝶派”,后来有以写上海题材的“海派文学”以及某些以地域为特群体的文学流派诸如山西以赵树理、马烽为代表的“山药蛋派”,河北以孙犁为代表的“白洋淀派”、广东以秦牧、陈残云为代表的“岭南派”等出现。近些年又有以程乃珊、王安忆为代表的新海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学出版走出去要建立创作意识、翻译意识与出版传播意识之间的联动机制。成功推进文学出版走出去,出版集团应与作者、译者及海外出版机构紧密合作,将文学作品的创作、翻译与出版传播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并努力建构其联动机制,从而促进中国文学翻译作品的海外接受。  相似文献   

19.
卞之琳先生是新中国举足轻重的文学翻译家。本文梳理了卞之琳的文学翻译成就,以及他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文学翻译思想,阐释了其为新中国英国诗歌汉译和莎士比亚戏剧翻译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的商务印书馆,作为当时出版界的“执牛耳者”,凭借专业的编译队伍和坚定的文化信念,出版了大量优秀的中外文学作品,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近现代文化的健康发展.民国时期的商务印书馆以域外翻译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代小说为核心内容,充分满足了不同层次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并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出版特色,不仅为当时的文学出版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对现代文学出版事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