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原意是指"创立或创造新的"。目前所说的创新教育,主要是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目的是培养出大批创新型的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基础教育对于提高千百万劳动者的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更应该重视创新教育。 一、调整教育目标,转变教育观念 传统教育是一种接受式教育、它以继承和接受前人积累的文化遗产,以学习已有知识为主要目标。创新教育是以继承为基础、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正成为当代教育的主旋律。基础教育是为学生未来发展打基础的教育,它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影响着学生的未来走向。一个人将来有没有创造力,能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教育阶段打下的基础。因此,基础教育作为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面向未来、服务创新,要牢牢把握创新的目标,瞄准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美教育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中国的基础教育与美国相比,人们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学多悟少”,而美国的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学少悟多”。对此观点,笔者在数百名教育工作者中进行了一项调查,其结果是,72.02%的人表示赞同,23.46%的人表示不同意。另有2.47%的人认为,中国的教育的确是打基础的教育,但学的东西并不多,美国的教育的确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但学的东西并不少。  相似文献   

4.
教育质量是教育发展的根本,教育质量标准的选择与质量的判断对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具有导向性、基础性和全局性的影响与作用。基础教育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打基础的教育阶段,我国的基础教育主要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相似文献   

5.
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历史赋于当代教育事业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来说,正是为学生的人生打基础的阶段,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情感只有在小学阶段奠定坚实的基础,将来才有可能发展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6.
王丽杰 《吉林教育》2000,(11):20-20
中央教科所所长阎立教授曾给创新教育下过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即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他的论述包括三个要义:1、创新教育培养的是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2、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3、创新教育是基础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担负着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打基础的重任。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号令 ,并且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也就是说 ,我们的教育(当然也包括基础教育)应该是一种创新教育 ,应该是能“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能“为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的教育。而目前我们的“教育在体制、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相对滞后” ,要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教育本身要创新 ,要深化改革。这是我们要深入…  相似文献   

8.
创新教育,是指在当前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创新教育能发挥人才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田梅 《小学生》2012,(12):23-23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呼唤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呼唤创新的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包括两个要义:1.创新教育培养的是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2.创新教育是基础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担负着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打基础的重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相似文献   

10.
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女士说:“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表现自己的舞台。每个人都希望能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精彩.而学校就应该是那个搭建舞台,为学生拉开大幕的‘人'”。高等师范教育承担着我国基础教育师资的培养任务,对基础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针对现存的弊端,积极推行诸如“实行学分制”等各种教育制度改革的实验。  相似文献   

11.
“做中学”: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提出“做中学”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探究掌握知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基础;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就业做准备。在高等学校的“做中学”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做中学”的引导者;“做中学”应该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学生科研资助应该针对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说过,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因此,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就迫切要求教育要创新,特别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任务是为人的发展打基础,也是为人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打基础。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是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的关键。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创新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勇…  相似文献   

13.
沈克非 《湖南教育》2002,(22):37-37
以学生为本,或者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最根本的观点,也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立足点。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就是以学生为本位,把培养人、完善人、发展人作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中小学阶段,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发展、完善人。爱因斯坦指出:“有时人们把学校看成仅仅是将尽可能多的知识传递给成长中的一代的工具,但这是不对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是为活人服务……学校的目标必须是培养能独立行动和思考的个人。我更认为应该反对把个人像无生命的工具一样对待。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  相似文献   

14.
就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来看 ,小学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 ,打基础是小学教育永恒的主题 ,也是最重要的任务。但是 ,基础教育应该打什么样的基础 ,或者说应树立什么样的基础观 ,这是教育界同仁一直在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 ,小学教育除打好文化知识基础外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某些基本素质 ,至关重要。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是学生基本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点体会和看法。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相互合作、双向交流的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其灵魂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是知识教育基础上的更高要求.课堂教学活动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那么如何改革化学课堂教学、构建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使化学教学充满创新活力呢?就以上的问题我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其灵魂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是知识教育基础上的更高要求。江泽民主席曾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课堂教学活动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本文就如何改革化学课堂教学、构建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使化学教学充满创新活力谈几点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民素质高低,掌握知识的程度,拥有人才的数量,特别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起关键因素。基础教育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阶段,中小学教师肩负着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任,因而中小学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学手段,改变以应试考试为目的的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为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打基础,为国家培养出跨世纪的刨造性人才。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创新。因此,现代教师应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鼓励学生去创新求异,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思考之一:创新不忘打基础.在打基础中创新 没有基础就没有创新,基础是任何创新的根本。一个人无论有多么高涨的创新精神,多么超人的创新能力,但若没有扎实的基础,也是徒劳的。就小学语文而言,小语学科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小语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  相似文献   

19.
一、对“创新教育”的理解   对创新教育的界定,目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笔者的所见所闻中,中央教科所阎立钦教授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创新教育解释是比较通俗易懂的。“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的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认真做好‘普九’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中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问题。这种创新不同于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创新。我们所指的创新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把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主导方问,把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作为教育改革的目的,彻底摆脱“升学教育”的束缚,更好地为提高民族素质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既要为培养科学人才打基础.又要为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德、智、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