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激趣、揭题。1.小朋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板书“荷叶”)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谁能用一句话把三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2.荷叶生长在什么地方?(贴荷叶,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荷叶的不同姿态。)3.池塘里除了荷叶还有什么?(结合学生回答简笔画上荷花、莲蓬)4.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讲一个有关荷叶的故事。(师将课文复述一遍。)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后齐读)责编/范立耘[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几个问题连起来用一句话说,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
巧导入题,激发兴趣。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要靠教师的巧妙引导和激发,以巧激趣,才会产生乐学效应。无论是以何种方法入题,教师都应突出自己的“巧功”。准确、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随机应变和借题发挥的能力,是实现巧导入题、激发兴趣的关键所在。   巧用插图,增加引力。历史教材中每课都有 1~ 2幅突出课文重点内容的插图或地图,它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运用得当,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教学实效。如教《金和南宋的对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观图讨论,激励学生对问题深入研究。我边问边导,…  相似文献   

3.
揭示课题是一堂劳动课的开端。“一个好的开头是课成功的一半”。如果教师能用新颖、恰当的方法揭示课题,不仅能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而且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其学习欲望。常见的揭题方法有以下几种:1.谈话揭题。就是教师运用谈话的方式来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如《捉害虫》,教师可首先作如下谈话: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也是一门艺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积极培养学生兴趣,计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根本保证、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摆正学生的主体位置,引导学生“学然后行,思然后得”,变“要我学”为“乐学、会学、善学”。 1.导课新颖,揭题引趣 一堂课成功与否与教师的导课、揭题有着密切的关系、注意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新课伊始,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感染和激励,以愉快的心情跨入知识学习的大门。 如,教学新课“能被2、3、5整…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的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喇”。2.用学到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读懂课文,了解故事情节。3.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教学流程】一、说一说1.本单元以“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篇课文,初步了解了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今天,我们用学到的方法一起来学习《红楼梦》中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红楼春趣”,学生齐读课题,读题后让学生说一说:看到这个题目后,你认为课文主要写什么?)预设:从题目“趣”字上可以看出这篇课文主要是讲红楼的生活很有趣。  相似文献   

6.
一、揭题引趣,提示学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教学离不开审题,弄明白题意,文章的脉络也大致清楚了。当学生学习新课文时,总会围绕课题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还要知道如何学习此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心理,  相似文献   

7.
一、导人部分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选用直观演示法,深入浅出,设疑揭题。首先教师演示:一根筷子很容易折断,一把筷子不容易折断。然后请一名学生做演示:一张纸很容易撕开,一叠纸不容易撕开。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过本课后,你就会明白了。〔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后,再举几个简单的例子说说什么是集体。二、明理部分运用情节对比法,突出重点。首先出示思考题,请一名学生读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默读,初步感知课文。然后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课文故事,同时出示课前画好的课文中的四幅挂图,完成有梯…  相似文献   

8.
课文讲的是宋庆龄关心少年儿童的故事 ,语言亲切生动、浅显易懂 ,故事小中见大、平中见奇 ,结构上虽无起伏婉转 ,但间插悬念 ,结尾处画龙点睛 ,深化主题。根据刚入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基础 ,可应用“自主发展———点拨启导”阅读教学思想设计本课教学。一、破题开篇 ,读悟质疑揭题后 ,读题 ,要求读出题眼来。让学生初步建立“读文先读题 ,读题悟题眼”的认识。读题后让学生围绕课题问“为什么” ,老师提炼出一个主要问题 :为什么说这个蛋糕不平常?二、整体把握 ,明确重点本篇课文较长 ,加上三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较好的概括能力 ,要…  相似文献   

9.
一、导课激趣。根据不同的课文,设计不同的导课方法。如解释课题导入,介绍背景导入、联系旧知导入、渲染气氛导入等等。如《海上日出》一课,在上课前先让学生看录像观察日出前后的情景,使学生对学习课文产生兴趣。二、提问激趣。提问要选准时机,我提问时一般选在:①关键内容处,②内容变化处,③文章的题眼,④事物的联系之处……如《草原》中,作者借草原美景抒情,先“高歌一曲”继而“低吟一首”,我向学生提问,如果把这两个短语颠倒过来会怎样?学生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较深地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三、评价激趣。教学中,我注意对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
一 初读,整体感知 1.揭题激趣,理解题意。 师: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读课题。 生:东施效颦。 师:这是一个成语故事,相信大多数同学都知道,谁来说说?  相似文献   

11.
教学之要在善导 ,而引导之法首推设问。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理解文意、学习语言的过程中 ,有疑而问 ,无疑设问 ,环环相扣 ,层层推进 ,使教学活动不枝不蔓 ,有条不紊。  一、从题入手 ,以问促读  教材的很多课题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 ,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接触课文 ,首先看到的是课题。教师应针对题眼 ,创设问题 ,不仅会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而且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 ,一开始 ,可设计这样的问题 :“你知道鸟的天堂在哪儿 ?是什么样的吗 ?”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起始阶段就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李霜 《广西教育》2004,(7B):72-73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跨入艺术殿堂的敲门砖。那么在音乐课程中.教师应该如何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强度差异,按照导趣、激趣和增趣的“三步曲”来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水平。下面我谈一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发动机,如何让职高的学生在政治课堂上兴趣盎然,教师可通过热点引趣、故事致趣、参与激趣、游戏诱趣、图示导趣等多种途径,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让职高的政治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一、设疑导趣学习要靠自己思索而得。布鲁纳说过:“学习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愿学、乐学,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设疑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对开发学生智力,启迪学生思维起着积极作用。在该课教学时,我先引题激趣,巧设悬念:课文为什么用“十六年前的回忆”为题?作者回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接着放课文朗读录音,调动情绪,启发学生弄清课题的关键词及与课文内容的关系。然后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主体,掌握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意识,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情趣。…  相似文献   

15.
《三棵银杏树》教学设想福州师范第二附小张小双一、直观教学,形象揭题。银杏树在南方是见不到的,教师出示课题后,可先向学生展示银杏村的图片或录像,观察银否树叶和果实的标本,让学生感知银杏树枝的美丽,激发其学习兴趣。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在学生预习课文的...  相似文献   

16.
苏莉 《陕西教育》2004,(10):34-34
小学阶段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时期,那么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我是从以下几点入手的: 一、揭题方法灵活多样 我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常采用的揭题方法有:谈话揭题,设疑揭题,诗歌揭题,故事揭题等等。例如:我在教学《热爱科学,勤奋学习》(十二册)这课时,就采用设疑揭题。上课前先用投影仪映出课文中的一段文字:“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教师有感情  相似文献   

17.
郑友花 《学子》2013,(5):105
一、延伸性阅读的作用1.设疑激趣.引人入胜学生正处在一个求知欲极高的年龄阶段,当有引起他们好奇心的事物出现,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潜能就能被激发出来。当我们课前运用相关背景材料的补充阅读、一些名家名篇的点评性材料、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经典的对联、诗词、典故、传说等来导入课文,往往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会使学生对文章作者、文章内容了解更深入全面,  相似文献   

18.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了兴趣,那么,他作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在新课引入中激趣新课伊始,老师若能设法诱发学生对新课的浓厚兴趣,学生便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便大为提高。1.故事激趣。小学生最爱听故事。因此,在引入新课时,把数学知识贯穿于故事之中,便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末尾有零的有余数的除法时,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  相似文献   

19.
【教学流程】 一、揭题激趣 1.分步板书课题: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教师板书“狼”字)看到这个字你又想到了哪些词语?(教师板书“鹿”字)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狼和鹿”的故事,齐读课题。此时,面对这个课题,你产生了哪些问题?(学生自由地围绕题目质疑,教师针对学生质疑的难易程度,做适时点评。)  相似文献   

20.
樊仁秀 《学子》2013,(12):16-16
一、激趣揭题很重要 我一直认为,无论是教什么样的课文,导入新课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都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如此,一次成功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燃起对学习的渴望。因此,在导人《陋室铭》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做的:我给学生们出了一道选择题,有两个住所供同学们选择。A处住所地处繁华的闹市区,且装饰华美,金碧辉煌,但若居住在里面,将既没有任何的知心好友,又没有任何的精神追求,灵魂是空虚颓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