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近段时间,易中天品三国在央视《百家讲坛》一炮走红,媒体各界,众说纷纭。叶力云老师《由易中天品三国想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学历史教学》2006年第11期)一文对易教授的讲授方式大加称赞,并谈了如何运用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笔者从易教授幽默诙谐的语言艺术中也受益非浅。然而,笔者认为高中历史课堂并非《百家讲坛》,易教授的讲授方式不能生搬硬套。对叶老师提出的课堂教学要“历史知识故事化”,笔者实在不敢苟同,理由有下:  相似文献   

2.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中品“三国”,把魏、蜀、吴三国的人和事“品”得出神入化;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中“读”《史记》,把《史记》“读”的栩栩如生。可是,在听了易教授的“品”“三国”和王教授的“读”《史记》之后,我们是不是就不用读《三国演义》和《史记》的原著了呢?  相似文献   

3.
中央电视台有个节目叫“百家讲坛”,是一个著名学问家、学者用自己的观点和方式评说历史、文学的节目,笔者非常喜欢看。最近厦门大学的易中天教授评点的三国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笔者还专门买了易教授的专辑DVD拿回家看,易教授品三国,确实品得不错啊!今天,笔者也想和小读者们品一品三国,不过我们不谈史书,不聊演义,我们只捡和电脑游戏有关的一点有趣的故事。从电脑游戏中品读三国,如果大家感兴趣,就听我惊堂木一拍,慢慢道来吧!  相似文献   

4.
《百家讲坛》采取讲课的形式,主讲人站在台上讲,观众坐在底下听,按理说这是一个极易枯燥的节目,但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却让万千观众如痴如醉,为什么呢?易教授“讲”得实在高明啊!如果我们能像易中天教授一样地“讲”,还怕学生不认真听吗?  相似文献   

5.
活动背景三国故事源远流长,妇孺皆知,目前又由于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品三国",全国涌现出一股三国热,而襄樊古隆中又是《三国演义》故事中主人公诸葛亮的躬耕地,结合课文《草船借箭》的学习,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更多三国故事,弘扬三国文化。  相似文献   

6.
三国故事源远流长,妇孺皆知,目前又由于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品三国”,全国涌现出一股三国热,而襄樊古隆中又是《三国演义》故事中主人公诸葛亮的躬耕地,结合课文《草船借箭》的学习.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更多三国故事,弘扬三国文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人怕出名猪怕壮”。易中天因《品三国》出了名,却也遭到一些人的非议。不管有怎样的非议,我仍认为《品三国》的语言是很有特色的,那就是作者开了用时尚语言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讲解点评的先  相似文献   

8.
这个暑期,最“热”的无疑是易中天与他的《品三国》。天热,“三国”更热——趁着暑气未消,秋凉未到,我们也赶一趟热闹,从《文化中国》大型系列节目《话说<三国演义>》中摘取片断,为品读《三国》提供更多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我视儿子为一所学校,我要做那里最好的学生。这是我给亲爱的儿子一生的承诺。——题记一这些日子,儿子成了"易中天迷"。他一集不落地看完了《百家讲坛》中的"易中天品三国"部分,一遍又一遍地读《易中天品三国》,外带着重新细读了《三国演义》,甚至还  相似文献   

10.
三国时代英雄辈出,文韬武略各展风姿。近年来,在读三国、品三国、话三国的潮流熏陶下,中学生对《三国演义》耳熟能详,部分学生甚至还涉猎过《三国志》等历史文献。课堂讲授"三国"这一课时,面对的学生绝对不是历史"小白",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怀揣对历史的敬畏,体察历史的深处和细处,从历史中获得对现实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刘向东 《文教资料》2012,(8):189-190
易中天在央视的《百家讲坛》中推出的"三国"系列节目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作者就"品三国"的趣味性,结合当下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创见。  相似文献   

12.
易中天《品三国·力挽狂澜》:“建议刘备联合孙权的,是鲁肃;说服孙权联合刘备的,也是鲁肃。鲁肃是孙刘联盟的始作俑者,也是孙刘联盟的第一功人。”易先生的《品三国》深受读者欢迎,可惜这里的“始作俑者”用错了。类似的误用还有不少。《新闻晨报》一篇报道说:“内地大片的始作俑者张艺谋昨日在面对媒体记者时终于承认,大片不应该成中国电影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3.
卜昌伟 《中学教育》2006,(12):54-55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百家讲坛》讲解阅读《论语》心得的讲稿日前结集出版。该书首印达60万册,超过了易中天《品三国》55万册的首印量。  相似文献   

14.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自从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后,人气一路飙升,拥有了庞大的“易迷”(喜欢易中天的观众)队伍。易教授不仅讲历史津津有味、舌灿莲花,在教育子女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独特方法。下面我们不妨来看一看易教授的“育女经”。从来不让女儿背唐诗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  相似文献   

15.
田力 《广西教育》2008,(8):11-12
自从《三国》、《论语》、《庄子》走进央视“百家讲坛”,《品三国》、《〈论语〉心得》、《〈庄子〉心得》就成了畅销书,名居各种排行榜前列。于丹、易中天等学者也随之走红,掀起阵阵波澜,欢呼拥趸者众,批评泼冷水者亦不少。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之人,没必要去赶其中任一个潮头,他们是大学教师,我辈是中学教师,也难辨其中对错。但于丹、易中天却于我等从业者许多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6.
以易中天教授在电视节目《百家讲坛》上通俗品三国的“易式样语言”为启发,对当代地理课堂教学的教师语言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桑哲(以下简称桑):何先生,现在对《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的解读比较多,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和刘心武先生的"揭秘《红楼梦》"很受关注.您认为我们应如何解读《三国演义》和《红楼梦》?  相似文献   

18.
文学经典的时尚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易中天品三国》和《于丹〈论语〉心得》为例,分析了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学经典被时尚解读的原因及意义,对文学经典的当下命运究竟能走多远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王艳 《学语文》2010,(2):51-51
近几年,笔者也发现社会上悄然兴起一股“古文化热”.以“百家讲坛”为主阵地,从易中天的《品三国》到于丹的《〈论语〉心得》再到袁腾飞的《两宋风云》,同样是古文化,  相似文献   

20.
近来一直在读历史书籍,目前手上的是易中天老师的《品三国》,年初则一直在读日本史学家司马辽太郎写的《项羽与刘邦》。 后来与张纪中老师相识,他因明年要开拍“三国”,我自愿替他带书。书买了共七十七本,离交给他的时间还有些时候,心想不读白不读,先阅为快,于是开始昏天暗地地读“三国”系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