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当下的文化语境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和创作面临着深刘的悖论。女性主义文化意在反抗男性文化.但种种原因使其文化反抗归于虚妄:女性文化面临着文化历史的苍白和身体欲望的陷阱,商业文化语境和图像化文化趋向对其文本的误读,相对主义文化语境对其内容的拆解,女性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的缺陷等等.使女性文化在沉重的肉身和文化反抗之间的深刻悖论中迷失方向。  相似文献   

2.
蓓基历来从不被看作具有反抗意思的人物形象,本文从她与几个被公认为具有反抗意识的人物加以比较、论述,从而展现蓓基的反抗意识与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3.
刘兰芝和焦仲卿是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的主人公,他们最终以死殉情,表达对封建礼教的彻底反抗。刘兰芝对封建礼教的反抗主要表现在对封建家长婆婆的反抗,对娘家兄长的反抗。焦仲卿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则突出表现在对母亲的反抗,反抗焦母给他设定的人生道路、爱情对象、家庭生活。二人反抗内容虽有不同,但他们共同高举反对封建礼教的大旗,向后人昭示了追求平等自由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葛水平的小说集《我望灯》的过程中引入加缪"形而上的反抗"这一概念,试图阐释葛水平小说中"形而上的反抗"的本土性意蕴及其反抗的路径,进而探析这种反抗产生的文化渊源及其当代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女性一直处于男权文化的包围中,逐渐丧失了女性话语的独立性,但是在19世纪的英国,随着西方启蒙运动的发展,妇女们纷纷要求自身的解放,女权主义蓬勃发展.利蓓卡夏普就是女权主义萌芽的一个代表。她独立自主,勇于反抗男权社会,反抗阶级压迫。她聪明,智慧.尤其在婚姻生活中,她把女性主义的魅力发挥到及至。作为反抗男权社会的女性代表,利蓓卡夏普向前迈出一步,虽然是一小步,却是有着历史性的一次跨越。  相似文献   

6.
无梦楼随笔     
张中晓 《新读写》2012,(7):119-120
任何宗教,任何哲学,其最中心之点,应是考究、提高人的心灵的力量(反对蒙昧),反抗对物质的屈从,反抗情欲。  相似文献   

7.
国章先生的诗集《饥饿.假寐.铁》展示了一个苦闷、孤冷、躁动与绝望的内心世界,他以自觉的生命意识对人生进行了一次追思与叩问,其间既有着国章先生对悲苦的痛切体验与真实呈现,更闪现出他对这种悲苦的默默承受以及以铁样的坚忍进行决绝反抗的精神,独特的情思意蕴使他的人生变得悲壮、激烈、精彩绝伦,也使这部诗集达到了深刻的艺术境地。  相似文献   

8.
论繁漪、陈白露、愫方的觉醒和反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曹禺先生通过笔下女性形象的觉醒和反抗阐释了“人的觉醒和解放”这个时代人主题,本文通过比较繁漪、陈白露、愫方三位女性形象在觉醒和反抗的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揭示和反映在新旧交替时期女性觉醒和反抗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从全诗内容的入梦、梦游、惊梦三个部分进行赏析,诗以梦中游仙的形式,寄托了诗人在政治上的苦闷以及超越苦闷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由、光明等理想境界的追求,对王侯、权贵的傲岸不屈的蔑视,充分展现出诗人大胆反抗现实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加缪在其哲学中展现的线索是:从荒谬到反抗,从个体的反抗到集体的反抗,又从反抗到节制;而他展现的思想则是一种平衡:生活是荒谬与反抗的平衡,荒谬是对立与比较的平衡,反抗则是肯定自己权利与否定他人越权的平衡。加缪在其哲学和相关文学作品中处处体现着古希腊式的平衡与节制的思想。所以可以说荒谬是加缪哲学的主线,而平衡是与其一直相对应的潜台词。  相似文献   

11.
一般说来,“反抗行为”是一种消极性行为,但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来看,“反抗行为”又是规范内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行为方式,当幼儿屡屡出现“反抗行为”时,教师应该反思班级规范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编辑导语 “逼上梁山”这个词最先见于《水浒传》.许多英雄好汉由于种种原因被迫揭竿而起,投奔梁山义军,走上反抗封建统治的道路。后来这个成语比喻被逼进行反抗,也引申为不得不去做某件事件情。  相似文献   

13.
巴金在《家》中成功地刻画了一位悲剧人物的双重性格:顺从与正直、妥协与反抗奇特而又和谐地统一在觉新身上。作为封建大家庭的长房长孙,觉新忍辱负重、牺牲自我,奉行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作为一个被“五四”新时代所启蒙的青年,觉新又必然产生反抗意识,尽管有些消极和被动。这种复杂性格产生于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之下,体现了深深的历史意蕴。  相似文献   

14.
“反抗期”是孩子正常的心理现象 在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2—5岁和12-15岁分别有两次特殊的发育时期,表现为性情急躁,不愿让别人干涉他们的事。以这种逆反为突出特点的现象,心理学称之为反抗期。尽管这种反抗在不同的孩子身上表现程度不同,却是一种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5.
李贺的诗,典型地表现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普遍性的悲哀。曲折、形象地再现了他所处的那个冷酷、黑暗的时代。而且具有多数儒家知识分子不敢表现的或欠缺的反抗精神。他抗争着儒学的束缚,而又深受儒学的影响。本文拟就从五个方面论述李贺诗歌的反抗思想。  相似文献   

16.
加缪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他从"荒诞"这个角度来解读我们生存的世界,并且从中找到了一条解救之路-反抗.这种反抗以人的尊严、价值为基础,他相信人通过反抗可以创造生命的价值.本文通过对加缪一系列作品的分析,来评述他的生存哲学.  相似文献   

17.
马斯洛娃虽然身处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但是她却不因自己女性的身份向男性社会屈服,而是在进行着坚决的反抗,虽然这种反抗的范围有限,但是却极具进步性。她的反抗是对男性霸权的颠覆,对于男性中心地位是毁灭性的打击。正是基于此,马斯洛娃已经是一位具有自主反抗意识、不妥协的反抗者。  相似文献   

18.
王丽 《早期教育》2005,(9):36-36
心理学认为,当孩子2~3岁左右,说出他的第一个“不”字时,孩子己经进入了人生的一个新时期——第一反抗期,这个阶段的显特点就是与父母对着干(另一个与父母对着干的阶段是在15岁前后的两三年间,又称这第二反抗期)。此时你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对立”的情绪与能力己经潜入了他们的头脑之中,直到3岁以后第一反抗期逐渐淡化与消失。  相似文献   

19.
格兰西是当代美国著名的本土裔女作家,其创作的《舞伴》展现了白人殖民霸权行为以及印第安人对此的文化反抗策略。本文借助后殖民理论,分析该作品中白人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土地占领和文化摧毁,以及印第安人的反抗策略。  相似文献   

20.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著名杂剧,本文围绕窦娥善良和反抗的性格特征,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