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方式已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人文生态旅游方向转变。都市民俗旅游作为人文生态旅游方式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广泛存在的都市民俗旅游事象,通过分析其生发的机理,探讨都市民俗旅游的定义、对象、特征和开发的价值,构建了都市民俗旅游理论体系。并提出了都市民俗旅游开发的模式和在开发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民俗旅游成为人文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国内外旅游者的浓厚兴趣。重庆民俗‘文化丰富多彩,通过SWOT分析法对重庆民俗旅游开发的优势与弱势、机遇与威胁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促进重庆民俗旅游的开发。  相似文献   

3.
闽北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秋艳 《华章》2008,(15):157-158
从分析闽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特殊性出发,在分析闽北民俗旅游资源特征、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闽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原则,并探索闽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若干对策,以期对闽北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俗旅游是现代旅游的主体潮流之一,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和民俗旅游活动的开展是构筑地区旅游特色的关键。黑龙江省民族民俗特色浓郁,民俗旅游资源“丰饶”,民俗旅游极富发展潜力。本文从黑龙江省民俗旅游资源特性的剖析认识出发,指出了黑龙江省民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主题、布局形式及项目方案等,为黑龙江省民俗旅游业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民俗旅游的开发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发商、当地居民和旅游者开始关注民俗旅游真实性的问题。文章通过对民俗旅游真实性问题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审视在民俗旅游开发过程中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传承的双赢策略。  相似文献   

6.
王琳 《华章》2010,(29)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新认识与重视,民俗旅游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旅游理念与旅游形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是决定民俗旅游兴衰的关键.黑龙江省的民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地方文化差异对旅游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努力开发黑龙江省的民俗旅游资源,是弘扬地方少数民族民族文化、发展黑龙江旅游产业的必然选择.本文就黑龙江省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以济南的古城民俗旅游与节庆民俗旅游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济南古城区民俗旅游资源的特色与优势,对泉水人家、民风民俗、古老的街巷、丰富的节庆活动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针对民俗旅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从民俗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济南市古城民俗旅游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民俗旅游是时下一种颇具吸引力的旅游形式,民俗旅游产品是当前最具有垄断性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之一。汝城拥有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但其开发状况不尽人意。笔者从汝城民俗旅游资源的类型和特色入手,分析了汝城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民俗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文化类型的旅游活动已经越来越热,但是丰富多彩的九江民俗旅游资源却未被开发出来。文章分析了九江民俗旅游资源的形成及特征,结合九江民俗旅游资源的实际,提出开发战略,以期对九江民俗文化和旅游发展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民俗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功能入手,分析了目前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 这些问题提出了在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五点建议,强调了主题性和地方性这两大原则。  相似文献   

11.
理本论是朱熹哲学思想的核心和最高范畴,也是朱熹整个学术思想的核心和理论基础。这是一个具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和伦理本位色彩的哲学范畴。其本体论哲学的构建是通过对传统文化中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全面吸收和改造而完成的。具体讲:吸收佛学本体论的思维模式并将之改造为道德本体论;吸收儒学的道德学说并将之改造为伦理本位的哲学:吸收道家的认识论思想并将之改造为伦理体验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内容分析法和语料库手段研究国外优秀英语教材词汇和语法的编写特点。以认知心理学的记忆理论和加工层次理论为基础,结合二语习得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文分析了美国和德国两套英语教材词汇和语法的布局、复现及练习方式。结果显示: 由于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以及目标群体的英语水平不同,两套教材在语言点所占比重以及词汇和语法的处理方式上均有差异。尽管如此,它们都提倡要将词汇与语法的学习融入有意义的语言交流中,在词汇和语法的布局及练习方式上充分考虑了学习者的情感和认知因素,重视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Theory in the cognitive sciences around schemas, neural networks, and mapping supports and complements a hermeneutic rhetoric's championing of informal and practical reasoning against more rigid structures of logic, where concept, category, and judgment are born out of contingency and the to and fro of discursive practice. Contingency is not some extrinsic nuisance to adaptation for a neurobiological theory that posits a labile and dynamic structuring of cognition in the ongoing interaction of organism and environment. The endless reconfiguration and enrichment of neural patterns that come about through experience are born out of contingency and are suggestive, at their own level, for the performative view of rhetoric as the medium of reason at the level of discourse. This venture into cognitive science and neurobiology is undertaken to illuminate and develop our understandings of topical invention in rhetoric.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的改革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涉及了写作的思想与方法、过程与评价、反馈与矫正,还涉及了吸纳与输出、积累与整合、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等方面的研究与改革。新课程理念下对作文的创新评价应从评价理念人本化、评价功能激励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形式民主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等方面来进行,以激发学生自主写作、快乐写作的欲望,让学生在写作的实践过程中抒写自我的心灵感受,实现人格与能力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伦理学是对发展观展开反思和批判的最锐利的理论武器。形而上学发展观根基于机械的自然观和自然主义的历史观,只看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主客体关系,忽视发展主体的伦理性和伦理诉求。可持续发展观将自身奠基于生态伦理的自然观和历史观,不仅重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主客体关系,而且重视其间的伦理关系。其评价标准是一个包括生态经济尺度、环境尺度、资源尺度、人的尺度在内的综合性、系统性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6.
文明是劳动的积累和积累的劳动,是人类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人们开创新的历史的既得力量。人类社会的进步取决于人类文明的历史传承与创造,社会个体的价值寓于个体自身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创造。历史的实现方式在于人们对人类文明的历史传承与创造。英雄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取决于其是否融入创造历史的群众运动中去。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创造是人类历史走向进步的重要基石,也是人类历史得以延续与发展的社会基因。人类文明的历史传承与创造积淀成历史的现实与现实的历史,人类历史的演进与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创造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17.
在引进现代先进的行政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时,只注重物质设备、管理形式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而忽视管理者思想观念和素质的现代化,不仅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而且会葬送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因此,在中国行政管理现代化过程中,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是必须更新管理者的观念,重新定位,转变角色,树立现代管理和服务意识,极大地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从领导上和组织上保证党的事业的健康发展,保证市场经济顺利运行.本文针对我国传统行政管理存在的弊端和干部队伍存在的现实问题,根据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市场法则,从角色、产品、服务三个方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行政管理和服务意识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修辞话语建构的过程中,通感(联觉或移觉)的作用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的问题,修辞话语的产生往往是感觉、知觉变异(包括错觉、联觉、幻觉)的结果。当人们用语词去描摹人的感觉、知觉的细微变化时,主体以变异错位的方式对人类主观心灵世界和客观物质世界进行变形重构,事物超越其常态属性,修辞主体把不同的感觉、知觉经验在语词层面重组,从而给我们以新异奇特的审美享受。主体在求新、求异、求变、求奇中建构话语,使话语变成“有意味的言语形式”。  相似文献   

19.
意境美是舞蹈中的灵魂和精髓,也是舞蹈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舞蹈作品中的意境应该是描绘生活景象和表达思想感情而形成的统一融合的艺术境界,它在舞蹈作品中表现为寄托着人们思想观念和审美理想的创作思想,"情"与"景"、"意"与"境"的完美统一使精神内涵将外在的动作与内心情感结合起来,构建了舞蹈作品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20.
试析大清律中例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律例合编的法典编纂形式和“有例不用律”的明确规定,使得清例的法律地位大大提高、律的法律地位大为降低。律例合编一度协调了律例矛盾,例对于律的补充、修改、废止作用也曾适应了统治的需要。但是,由于例多为一人一事而设,为贪官污吏徇私枉法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导致吏治腐败,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