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有"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句,教材为"弄清影"作的注释是"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配套《教师教学用书》提供的赏析文章也明确说"‘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不论是教材注释,还是相关的赏析文章,都把"弄清影"理解为作  相似文献   

2.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这是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对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评价,赞誉之高,极见诗文分量。“弄”字即见于词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及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和无限热爱。全词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分上下两阕。“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为两阕之转折,其中…  相似文献   

3.
自南宋傅干《注坡词》至今人龙渝生先生《东坡乐府笺》,对苏轼《水调歌头·中秋》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二句,皆注作自李白《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化出。众家亦皆遵此旧注,理解为:既然“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于是词人徘徊于月下,戏弄随身作伴的清朗影子,觉得天上不如人间温暖、快乐。并强调说,这是词人入世思想的胜利。①诸如此类大同小异的注释,已经被视为定论。  相似文献   

4.
水调歌头     
《英语沙龙》2009,(6):7-7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相似文献   

5.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相似文献   

6.
初中刊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价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可见其影响之深远。全词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基调乐观,富于哲理,咏物、写景和抒情、议论水乳交融,互为表里,缠绵之情,让人玩味不尽。上下两片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为转折,过渡自然,尤其是该句中的“弄”字,匠心独运,是该词意韵幽深的“诗眼”。起舞,本应是一个欢快愉悦的活动,多为人们开怀时的一种陶醉之态,而清影则是一种凄凉的意绪,一种清冷的寂寞,二者通过一个“弄”字,形成鲜明的对照。同时,“弄”字处于二…  相似文献   

7.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相似文献   

8.
“弄”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频率是很高的。口语中常常用到它,古人诗词里也不乏其例,可谓雅俗共赏,故在此一谈。“弄”字的结合能力较强,从整体看,与名词结合在一起,作动词用的占大多数。有与名词结合在一起仍作名词用的,也有与名词、形容词结合成成语的。现按这两大类分别谈之。(一)“弄”作动词,与名词或形容词结合,按感情色彩可分三类:(1)褒义:弄月,赏玩月色。李白《别山僧》:“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又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句中的“弄”字,有“舞动”之意。  相似文献   

9.
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宋词鉴赏辞典》,选取了宋代734篇词作进行赏析,全书可谓宏大博观,是研究宋词的一个新成果。从撰稿者来看,大多是名家。但翻开此书细细一读,发现有些解释并不精确。本文检选其中几首常见的词进行评析,以就教于宋词研究者和教学第一线的同行们。(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30页)这首词前面的解释都是对的,唯对“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解释不确。解者说:“两句是说,既然天上回  相似文献   

10.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英语世界译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七个版本情况进行了概述,并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异质文化语境中的七个译本进行了分析比较:对词牌名的翻译处理、对标题的翻译处理、对苏轼标题后的说明的处理以及对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本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五处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阏、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相似文献   

13.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为名篇中的名篇,一句“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已经尽显其文学价值。我要说的是,在“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之际,我们吃惊地发现这首词原来是一个惊世大预言!苏东坡早在927年前就精确地预言了我国航天飞船的首次载人飞行。这说明苏东…  相似文献   

14.
感悟人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这首历来为人们所传诵的《水调歌头》也可以看作是一首由自然风景感悟人生的千古绝唱。诗人由中秋节的一轮圆月,产生一连串奇妙的幻想,比较了天上人间的不同感受。尤其是下半阙,以月亮的阴晴圆缺比喻人间的悲欢离合,人生感悟与自然现象珠联璧合,可谓神来之笔,妙手偶得。“但愿人长…  相似文献   

15.
一、古诗词赏析。 1.赏析苏轼《水调歌头》并答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斥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相似文献   

16.
原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  相似文献   

17.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明月你,什么时候开始才有?我高举着酒杯仰面询问青天。不知天上明月居住的宫阙今,天夜里翻看日历是哪一年?我很想驾着长风飞到天宫去,又恐怕在琼楼玉宇难以久居因,为离地太高经受不住风寒。莫如跟月下的影子翩翩起舞天,宫的生活怎能比得在人间!皎洁明月又转向朱红的楼阁月,光低低地射进了美丽窗扇照,射着失眠的人儿难合双眼。月亮啊你,对人不应有啥恨怨可,是你不知道人的悲欢合散—…  相似文献   

18.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相似文献   

19.
幻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官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古人,尤其是文人极爱观月。写月的清,写月的冷,描绘月的神秘莫测。但他们对月的思考也仅限于嫦娥奔月、吴刚守宫和天狗食月,甚至于连月亮的阴晴圆缺也不知为  相似文献   

20.
中秋词 月入诗词,即成审美对象,月光随美感跳跃,乃现风彩,中秋赏月,遂多妙词。东坡密州作《水调歌头》,为古今中秋词之冠。其词曰: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如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时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