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台湾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经历了人生的坎坷,面对这样那样的困难,屏息静读《爸爸的花儿落了》,禁不住为作者溢一把辛酸之泪。  相似文献   

2.
《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尽管体裁上属于小说,但因为带有作家本人成长的深深印记,作品透着如抒情散文般丰富的情感、浓烈的情绪。那么,贯穿《爸爸的花儿落了》全文的情感线索是什么呢?人教版的配套教参并没有给出答案或提示。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创意 《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在选文中,作者恰恰以“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分段作结,显得含而不露,哀而不伤。前一句,以花喻人,暗示了爱花的爸爸像夹竹桃的垂落,离开了人世。后一句,写自己在爸爸的教育影响下,在思想上已经长大,特别是面对爸爸的去世,表现出“一个小小的大人般的镇定、安静”,不再是一个小孩子。  相似文献   

4.
二十年前,一部名为《城南旧事》的电影广为中国电影迷们所称道。“小英子”的形象深深地烙在了观众的记忆里。现在,小说《城南旧事》的节选部分《爸爸的花儿落了》已走进了初中课本。其平凡质朴的内容,难以释怀的形象,清爽明快的语言,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分析《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新增的基本阅读篇目,节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它是写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文章利用插叙,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从回忆中展示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回忆中有欢乐,也有伤感,有爸爸  相似文献   

6.
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原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节选自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小说集《城南旧事》。原书中还有另外四篇小说:《惠安馆传奇》《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这五篇小说在内容上既互相联系,又各自独立成篇。它们通过女孩儿小英子的观察和遭遇,追忆了女作家童年时在北京度过的时光,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生活,笔墨中充溢着浓浓的乡愁。《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反映出有关儿童心灵成长的主题,对于刚升入初中一年级学生的阅读学习来说,是再恰切不过的了。从这我们可以看出选编者独具的慧眼和匠心。  相似文献   

7.
最早看的《城南旧事》是吴贻弓导演拍的电影。留在心中挥之不去的是小英子那双无邪的、明亮的大眼睛,那雾朦朦的城门楼下缓缓前行的驼队,那幽静而蝉声如雨的小巷……还有孩子们那甜嫩而苍凉的歌声:“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在看了电影多年后才知道林海音这个作家,才读她的小说《城南旧事》。“……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读完小说的最后一句话,我还深深地沉浸在小说那惆怅、朦胧而又温婉的氛围里,久久不愿出来。《城南旧事》描写20世纪20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乐的一家。小说透过主人翁英子童稚…  相似文献   

8.
名家启示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中最后一部分《爸爸的花儿落了》,写了主人公所经历的各种人生世事。其中眼前事有:英子参加小学的毕业典礼,回家后看到凋落的夹竹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作者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书中描写的是她的童年生活,是她对北京风土人情的回顾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这本书也是林海音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城南旧事》以一个名叫英子的小女孩的视角展开叙述,分为“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五章。  相似文献   

10.
徐华军 《辽宁教育》2010,(7):108-109,115
[教材说明] 《迟到》一文节选自台湾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第五章《爸爸的花儿落了》。主要记叙了“我”上一年级时因赖床不起而挨了父亲的打,被逼着上学,后来父亲送夹袄和铜板到学校,此后“我”再也没有迟到过的事。文章以回忆的口吻叙述,首尾互相照应,情感真挚朴实,多处细节描写体现出平凡而伟大的父爱。  相似文献   

11.
徐华军 《辽宁教育》2006,(10):52-54
《迟到》一文节选自台湾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第五章《爸爸的花儿落了》。主要记叙了“我”上一年级时因赖床不起而挨了父亲的打,被逼着上学,后来父亲送夹袄和铜板到学校,此后“我”再也没有迟到过的事。文章以回忆的口吻叙述,首尾互相照应,情感真挚朴实,多处细节描写体现出平凡而伟大的父爱。  相似文献   

12.
现代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中,以诗化的语言,通过一个小姑娘英子的视角,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城中发生的故事。中学语文课本节选了其中一部分,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选文中以设置伏笔的方式来讲述一个孩子蜕变成大人的过程,读来不禁令人唏嘘感叹。下面就来谈一谈笔者对本文伏笔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长大了 初读《城南旧事》,是在小学三年级,那时朦胧而真切地感受着英子的喜乐、忧伤与迷惘.时隔几年,作为一名初中生,闲暇之余,再拾《城南旧事》,异样的版本,异样的解读.那个淳朴的英子,她淡淡的思念与忧愁,伴着夹竹桃落花的清香,在心头久久萦绕,无尽思索,无法遗忘.  相似文献   

14.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台湾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文章短小精悍,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老北京城南的冬日一景。《城南旧事》有《惠安馆传奇》《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五个短篇,这个序言用一篇文章浓缩了一段成长轨迹,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南旧事》的写作手法和艺术风格。品读这篇文章,有几个关键词是不能忽略的。  相似文献   

15.
《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台湾作家林海音的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全书以20年代的北京为背景,通过小女孩英子的自述,描写知识分子、城市平民、农民等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和他们的种种生活。《爸》文通过“我”(即英子)对成长历程的回忆和感受表现爸爸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所取得的成效,揭示  相似文献   

16.
<正>大人们总是喜欢说,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天真快乐的一段时光。我想,那只是因为成长的过程很长,所以在漫长的成长中,他们总是喜欢回忆童年。而他们回忆中的童年,已经被他们粉饰得光明幸福,而不再是它本来的样子。真正的童年,应该如林海音笔下的《城南旧事》,一路走来,有悲有喜。林海音的文笔总是那么清丽隽永,《城南旧事》更是将她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这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和《爸爸的花儿落  相似文献   

17.
我,我轻轻翻开那本封面坚硬的《城南旧事》,指尖触及淡黄色软和的纸张,思绪就被故事情节牵走了。追随着故事主人公英子成长的脚印,一抹淡淡的红晕悄然爬上我的脸庞。《城南旧事》是作家林海音用心镌刻下的一部永恒。全书五章,各有千秋。它的语言朴素得就像是一个女孩子在向你娓娓叙述她从幼稚到成  相似文献   

18.
啃书吧     
推荐理由《城南旧事》———回忆原来可以这样美故事内容:《城南旧事》是作家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根据自己的经历写的带有自传性色彩的小说,讲述了6岁的小姑娘英子的童年往事。20世纪20年代末的北京,英子住在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邻居住着“疯”女人秀贞,别人都不理她,只有英子愿意跟她玩。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相爱,并生下一个女儿小桂子。后来大学生被抓了,小桂子也下落不明。英子的小伙伴妞儿其实就是小桂子。秀贞与女儿相认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带她去找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来英子一家迁了居。她在附近的荒园中…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内容】群文阅读《城南旧事》片段【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阅读,感知到人物描写的细节预示着小说情节的发展。2.激发孩子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比阅读,发现小说中人物描写的细节作为故事发展的伏笔,预示着故事发展的方向——意想不到,情理之中。【教学年级】四年级【教学过程】一、群文阅读《惠安馆》故事选段,揭示小说中"意想不到、情理之中"的结局与人物描写的细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及教学的效果。笔者在多年的课堂教学中,积累了一些巧妙的课堂导入法。音像图片导入在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时,开头播放影片《城南旧事》的插曲《送别》,这首歌含有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容易引起听者进入对往事的回忆,音乐声中主人公经历的许多人生往事,英子满含感情的泪眼,呈现在学生面前,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