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月光启蒙》是根据我国著名“煤矿诗人”、民间文学作家孙友田的《月光母亲》改编的。课文语言朴素,情真意切。分析题目,“月光”、“启蒙”、“母亲”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启蒙”又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其一,编者把原文题目《月光母亲》改为《月光启蒙》,并在课后安排了这样一道练习题:“默读课文,讨论一下,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看来在教学中“启蒙”不可少。其二,编者还将  相似文献   

2.
月亮本为自然之物,但古人对月亮情有独钟,古诗词中写月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绘皎洁柔和之光,表幽雅明艳之美“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皎洁的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干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色,天底下仿佛只有月光存在。宋代词人张先的“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描绘了柔和月光把隔墙的秋千的影子送过来,让人想到了荡秋千的丽人轻盈翩跹的身影。  相似文献   

3.
三点导读     
美点赏析海子的《月光》是一首耐人寻味的佳作。月是常有的,但有月不一定有月光。即使有月光,也不一定就“美丽”。在商品经济浪潮卷来的年代,空中弥漫着风沙、烟雾、尘埃,月光要么被封杀了,要么只能艰难地露面,或迷朦或晦暗,久违了“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佳境。这令人何等的惆怅、哀怨,进而深沉的追溯!更何况现实中的失落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回忆,《月光》就这样诞生了。诗人无比兴奋地赞叹“今夜美丽的月光”,并约请我们抬起头来,“你看多好!”于是诗人一再强调“不要说”“不要问”,其实是非说不可非问不可,因为世俗的污浊与晚…  相似文献   

4.
“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第十二册《月光曲》)这句话的主语是“月光”,谓语是“升(起来)”,简缩这句话,即“月光升(起来)。”“月光”怎么能“升”呢?显见搭配不当。实际  相似文献   

5.
人们都知道散文《荷塘月色》有一个名句:“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上句把月光比作流水,下句承流水的比喻而来,用描写水流动感的“泻”字来描摹月光的普照,使静态的月光流动起来。有一种说法叫“将修辞手法贯彻到底”,说的是在文章中运用了修辞手法,就会带来一个语言环境,即修辞语境.对左邻右舍的用词就有一定的影响,作者就应当主动顺应它,在语言运用上积极配合。否则,虽未必出现语法病句,但在语言的表达效果上就要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6.
孙友田的《月光启蒙》是一篇优美的文章,“言美情浓”,饱含诗情、诗意是本文最大的特点。教学时可以“夏夜的美妙”“民歌、童谣的美妙”自然引申“母爱的美妙”逐渐靠近作者,逐渐走进文本深处,发现“月光”与“母亲”相连,感受月光、歌谣以及母亲的美丽。现以本课教学的三个片断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月光曲     
从古至今,人们都很喜欢月光,爱在月光下吟诗作画。看见月光,让人思念家乡亲人,于是人们作了很多诗。如李白的“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和杜甫的“露从今夜台,月是故乡明”这两首诗。看到月光,便使人想到诗。  相似文献   

8.
被抹上了“荒凉”底色、背后时刻感受着“惘惘的威胁”的那样一种月光的意象,构成了张爱玲作品“恐怖的月光”的“传奇”,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这不仅源于她童年情绪中不幸的情感体验,也是她在港战中对人生的悲凉体验,其后有许多作家受到她的影响,月光的传奇仍在不断上演。  相似文献   

9.
作业三部曲     
窗外,温柔的晚风轻拂着婆婆的树叶.银色的月光透过淡淡的窗帘印照进来。这样一个美好的夜晚,床头的闹钟却不解风情似的发出刺耳的“滴滴”声,寻声望去,指针竟指向了“8”这个数字。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通感呢?通感的定义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简单地说.通感就是指文学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之间的互相沟通.如“冰冷的月光”.仿佛视觉和触觉相通:“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仿佛视觉和听觉相通。  相似文献   

11.
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在江西省南昌市隆重举行,福安市实验小学陈智文老师执教的《月光启蒙》一课荣获本次大赛一等奖及“最佳教学手段应用奖”。《月光启蒙》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意蕴丰富的文章,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伴随下,母亲唱民谣童谣和讲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怀念之情。他携着我们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感受着《月光启蒙》,建构了“整体感知、强化实践、自然生成”的和谐课堂,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2.
《月光启蒙》选自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第5单元,是一篇叙事散文,文章回忆了母亲在宁静的夏夜伴着明月星光,为儿时的“我”唱民歌、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的动人情景,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充满乡土气息的民间文化是精神成长的根基,是生命历程中不可或缺的宝贵精神财富。文中母亲、歌谣、月光其实已经融为一体,置于“故乡”这一背景下,“母亲”和“月光”已经成为一个统一的意象,成为学生通往“月”文化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3.
汉语拼音教学一结束.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音节词和句子后.我就让学生准备漂亮的笔记本开始写绘画日记。先让孩子学习用拼音写一两句简单的话.并配上图画。最初的简单有效的写话训练可采用给词写句的方法。如学了“月”字.可组词“月亮”“月光”“日月”“明月”等.请想象一下.什么样的月亮挂在什么样的夜空?你能画出来码?然后让孩子用上“月亮”一词把自己画的画说一句话并写下来。  相似文献   

14.
在《唐诗鉴赏辞典》中读到赏析大诗人李白《静夜思》的短文,“透过窗户的皎皎月光射到床前”,“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显然,作者把“床前明月光”的“床”认作是房中睡卧之床了。皎皎月光透过窗户  相似文献   

15.
美点赏析古今中外,月光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虽然是一句笑话,但外国散文《如幻的月光》一文为我们展现的的的确确是异域梦幻般的月光。在这里,“松枝”能“抚摸月亮的  相似文献   

16.
美丽在心     
喜欢上林清玄的文章,最初只是因为他集子扉页上的一句话,“温一壶月光下酒”。我喜欢上了这句话,喜欢上了这样美丽的月光,我想找寻这种美丽。这样的月光似乎很容易找到,在许多诗词里都可瞥见它的身影:它隐藏在“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意境  相似文献   

17.
记忆里,那天夜里有雪.但并不冷。一栋楼的大门口。破烂的墙上用白色的涂料刷了个“拆”字.在月光下明晃晃的。女孩只穿了一件毛衣,孤零零地坐在台阶上等人。阿旋知道.再过几分钟,那逼仄的巷子里就会传来男孩轻快的脚步声。“命运就算颠沛流离.命运就算曲折离奇……”男孩瘦削高挑的影子映入眼帘.他嘴里正哼着荒腔走板的粤语歌。  相似文献   

18.
乔羽先生曾把多彩的老年生活比作“夕阳红”,我则把退休后的生活比作“月光下”。没有喧嚣,没有烦躁,只有月光下散步的那种闲适、恬静的感觉,更何况我还享受着一份源于少年、延续至今、超越时空的纯真友谊。  相似文献   

19.
我的梅园因为刚刚建好才一年多的时间,宽阔的院子里栽种的几种树木都还没有成荫,只要是有月光的晚上,无边的月光无遮无拦地倾泻下来,满院子里到处都是明媚的清辉。只要是这样的晚上,15岁的孩子必定为清丽的月光所吸引,兴奋地喊我:“爸爸,快来看,月亮在我们院子里升起来了。”然后,孩子又会问:“爸爸,我们在城市里这么多年,怎么没有见过月光呢?”  相似文献   

20.
李白的《静夜思》是摹仿之作刘朝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这首小诗平白易懂.简短好记.琅琅上口.是典型的“启蒙读物”。早在宋代,就被选进《千家诗》一书而“家喻户晓”。从古至今的文学评论家和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一致认为.这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