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明 《视听界》2007,(6):120-120
临近年底,会议多了,应酬繁了。农人是一年之季在于春,媒体却是一年之季在于冬。冬季不打好底子,不规划好来年,不把版面改好,不把大客户招待好,春季就要抓瞎。依我的体验和观察,近来媒体老总忙的大致是这么几件事情:改版;招商;公关;动员;双选。这么多的事情,其实指向非常明确:竞争对手。在“本期话题”中,我们约了一组有关改版的文章,有意识地将品牌概念锲入改版的步骤之中,编辑意图非常明确,改版不是为改而改,改版的核心理念是创新,是打造品牌,是瞄准对手的错位竞争,是在竞争格局里“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坚守。  相似文献   

2.
金加宝 《新闻记者》2005,(12):60-60
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年度总决选早已结束。但各路媒体模仿、克隆而形成的“媒超风”却甚嚣尘上。  相似文献   

3.
杜图 《声屏世界》2011,(6):48-50
媒体竞争时代,似乎什么节目样式都可以模仿,什么节目运作办法都可以克隆,但总有一些东西是难以模仿和不能克隆的。俗话说,情到深处无怨尤,艺到精时品自高。深圳广电集团"环球财经传媒"打造财经品牌的历程就很好的诠释了这点,他们用专业的精神专注于自身专业的事也给当下浮躁的传媒市场带来别样的景致。请看——  相似文献   

4.
中央台“中国之声”改版对我们震动很大,作为基层台我们深感压力。中央台是国家电台,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重要媒体之一,也是世界上拥有听众最多的国家电台,代表党和政府在发言,面向全国,权威性强,受众众多,影响面广。新推出的“中国之声”形式上确立了直播形态,强化整体包装,凸显频率品牌,风格庄重大气,节目改版非常成功。  相似文献   

5.
今年,自从春风文艺出版社向外界透露“布老虎”大改版后,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关注这个文学图书第一品牌的自我变革,出版界、发行界人士也都在观察“布老虎”十年来的走势以及“布老虎”即将发生的变化,为自己正在  相似文献   

6.
王丹 《新闻传播》2009,(10):93-93
今年多家电视台改版,在众多改版举措中,电视的新闻节目是重点。改版又重新举起了“新闻立台”的大旗。本文结合多家电视台改版的案例.重点剖析央视改版的背景和动因,阐述以“新闻立台”为本,打造和创新品牌栏目是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超级女声》带来的收视效果、取得的营销突破、产生的巨大影响、引发的舆论震荡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业界称之为“中国电视的奇迹”,学界称之为“奇特的文化现象”,美国的报纸评价《超级女声》“红透中国”。在电视同质化竞争日益严重之际,凭着《超级女声》,电视湘军再次树起了一个娱乐新标高。于是,学习的、模仿的、克隆的接踵而至。如今,一向严肃的主流媒体纷纷“俯身”来研究《超级女声》,连《时代周刊》等国外的报刊也要对《超级女声》探个究竟。其实,《超级女声》走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的品牌特性与众不同。比起单纯的模仿,也许…  相似文献   

8.
话题     
《视听界》2007,(6)
话题板块本期话题:资源优化与品牌创新:电视媒体新一轮改版的路径选择每年的第四季度,正是各电视台、频道、栏目筹划改版的火热期。改版是媒介主动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行为,它立足于资源优化,核心元素  相似文献   

9.
曾益 《新闻前哨》2009,(2):73-75
电视节目长期克隆,已对我国电视业界的品牌建设带来了影响。品牌建设现在已是各电视媒体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战略,要打造成一个品牌卫视频道,其中非常关键的就必须要有一批有广泛影响、有稳定的观众群、有较高的收视率的品牌栏目。在中国电视已发展多年的今天理应出现更多的原创节目、自主创新品牌,而不是老走模仿之路。  相似文献   

10.
吴镭 《视听界》2006,(6):60-62
像是受到“生命在于运动”这一说法的启发,媒体也认为自己的“生存在于改版”。最近若干年,媒体特别热衷于改版。这也有道理:受众在一段时间的收听收看中,已对节目形成了“审美疲劳”——最初感觉新鲜的渐渐就不新鲜了,最初感觉有趣的渐渐也就没趣了,“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为此,媒体就把改版当作既能显示自身不断成熟,又能持续吸引受众的“良方”。当今我国经济体制处于转型过程中,社会情绪的浮躁与张皇随处可见,没有一个健康的媒体,就没有一个健康的社会。处在转型中的新闻媒体,只有戒除自身的浮躁,才能使改版达到预期效果。面对当…  相似文献   

11.
中国报业在世纪之交进入厚报时代后,“改版”已成为媒体的普遍行为。从中央大报到地方报纸,甚至广电媒体、网络媒体等几乎所有媒体都在改版。改版已成为关乎各报竞争能力甚至生死存亡的战略布局,尽管手法不同,运作模式多样,但报纸改版还是蕴含着一定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2.
司马剑 《新闻前哨》2012,(10):67-68
竞争是最好的老师,催生媒体优化改版。责任是最强的动力,促进媒体自我升华。7月9日,一直在传统晚报媒体中谋求不断蜕变的武汉晚报,注入新的理念,再度全新改版。它秉持“为百姓谋利益”的办报宗旨,从读者视角出发.突出对社会和生活的“两个关注”.加快向“好看、好玩、好用”的新型都市报演进,抢占舆论引领话语权。从十来天的版面运作和社会反应来看。此次改版达到“三好”报纸的基本目标,其信息传播的新闻强势、版式文体的阅读愉悦、服务贴近的实用功能融为一体,初显媒体追求与报道品质的双重提升。  相似文献   

13.
2007年,《临沂日报》进行了新一轮改版。此次改版的指导总原则和要求是,坚持党报性质和沂蒙特色,积极实施新闻精品化工程,立足时政,体现综合,服务中心,面向市场,对《临沂日报》的新闻结构、版面结构进行全新调整和整合。力争版式更新颖,信息更丰富,内容更贴近,反应更及时,全力打造“主流媒体,时政大报”的品牌。  相似文献   

14.
《新闻导刊》2008,(2):56
据悉,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近期确立了新的发展思路。在媒体发展方面,一是巩固现有品牌,推进《湖北日报》改版,促进《楚天都市报》向主流媒体转型,创新《楚天金报》市民报之路,力争《特别关注》的发行量上半年突破300万份,打造“中国期发行量第二大刊”;二是立足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武汉城市圈,利用集团品牌优势、  相似文献   

15.
2011年3月1日重庆卫视以建设“主流媒体、公益频道”为目标进行改版.这次改版的突出变化体现在不播出商业广告,减少电视剧和外购外包节目,增加新闻节目、自办文化栏目、公益广告和公益宣传片几个方面.①这次改版引起了传媒业界的争论,叫好者认为改版是坚守媒体责任的表现,反对者认为这违背了市场规律.  相似文献   

16.
报纸多长时间进行一次改版是正常的?《报纸改版九问》的作认为,一次改版后的报纸风格最起码要坚持十年。在国内一些频繁改版的媒体看来。这样低的频率未免太缺乏创新精神。创新和坚守是一对矛盾,这对矛盾中两的此消彼长最终会产生媒体前进的最佳方向。但究竟是什么促使国内媒体频频“创新”?除了锐意进取的精神外。媒体创新的随意性常常导致对创新结果的责任感的缺失——反正这次不行还能再改嘛!  相似文献   

17.
卜宇 《传媒观察》2007,(7):22-25
媒体发展日新月异,报纸改版已成一种常态。党报如何通过改版,进一步凸显党报特色,有效地提高宣传报道的到达率,提升社会舆论的引导力,扩大市场的影响力,强化报纸的综合竞争力,这是南京日报2007年春季改版着力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改版以来,“责任铸就形象”这一改版目标口号得到了读者的广泛认同。围绕“责任”二字展开的新闻改版实践得到了社会的好评,初步实现了改版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改版就是推陈出新.尽管有时是针对特定的竞争对手.但‘大敌无形’.改版的参考坐标应更为高远。因此.对任何媒介任何媒体改版而言.其核心是超越自己。只有不断超越自己.才能最终超越他人。”  相似文献   

19.
媒体是时代的记录者.同时是时代的引领者。当今时代已经进入“大众传播”的时代,读者阅读方式与倾向也呈现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的新变化。在市民报纸主流化转型的浪潮中,三峡晚报作为省级区域性市民报.在新一轮的改版中,按照“主流化、本土化、市民化”的走向,以打造品牌、注重品位、提升品质为制胜法宝,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20.
引进与超越--对西方电视娱乐节目中国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朋 《当代传播》2005,(4):40-41
照搬或者克隆西方节目的内容与形式不利于我国电视媒体的进一步发展,西方电视节目的“中国化”是必由之路。本文以西方娱乐节目为例,从引进与借鉴的途径(解中介化)、方式(创造性模仿)以及合法性(保护节目知识产权)三个方面提出对于西方电视节目中国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