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这篇课文写的是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动人情景,再现了周总理对傣族人民的关怀,以及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深刻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教学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这里的“笑容满面”、“特别高兴”、“开心”体现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参加泼水节时无比高兴的心情,“一手……一手……”、“祝福”、“一边……一边……”、“祝愿”展示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幸福”、“难忘”表达了傣族人民1961年过泼水节时的感受。两颗连在一起的心表现了…  相似文献   

2.
《难忘的泼水节》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新增选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动人情景,再现了周总理对傣族人民的关怀,以及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  相似文献   

3.
教材理解 :《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叙述了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来到黎明城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作者先写总理到来之前的情况 ;接着写傣家人欢迎周总理到来时热烈、隆重的盛况 ;再写周总理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欢乐场面 ;最后写幸福、难忘的感受。作者重点写了欢迎和欢度两个场面 ,表现了敬爱的周总理关怀各族人民 ,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高贵品质及各族人民爱戴敬爱的周总理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 :周总理同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场面。教学难点 :体会周总理关怀各族人民及各族人民爱戴周总理的思想情感。教学…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看图与学文,了解 1961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从而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后四段。   3.学会本课 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用“四面八方”“笑容满面”造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引导看图,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介绍泼水节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提的问题,答案都在课文中,只要我们仔细看图,认真读课文,都会解决的。   2.引导学生看图,…  相似文献   

5.
《难忘的泼水节》描写的是傣族人民和敬爱的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时无比幸福、欢乐的情景,表现了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深厚的感情。这篇文章感情真挚,文辞优美,教学时,要以读为本,指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之间耶种难忘的真挚感情,达到吟咏品“难忘”,美读颂真情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难忘的泼水节》描写的是傣族人民和敬爱的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时无比幸福、欢乐的情景,表现了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深厚的感情。这篇文章感情真挚,文辞优美,教学时,要以读为本,指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之间那种难忘的真挚感情,达到吟咏品“难忘”,美读颂真情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谈□兰州实验小学孙玉梅《难忘的泼水节》,讲的是1961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到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这篇看图学文由一幅画和一篇短文组成。所以教学这篇课文,就要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相似文献   

8.
《难忘的泼水节》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爱祖国、爱家乡。这篇课文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相似文献   

9.
“难忘的泼水节”语感训练史红《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描述了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的情景,表达了总理与人民心心相印的真挚情感,其基调是欢快的。教学本文,可以通过语感训练使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一、加强朗读,品味任感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  相似文献   

10.
看图学文《难忘的泼水节》讲的是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来到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动人情景。教学时,教师可以图导读、图文结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周总理和各族人民心连心的情感。一、谈话引趣,提示课题新课开始,教师启发谈话,设置悬念:同学们有谁参加过泼水节?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节日?为什么说是难忘的呢?(板书课题)让学生在充满好奇,引起强烈求知欲的环境中进入新课文的学习。二、以四号汛指导现农这将看图学文的画面生动地再现了周总理和修族人民共度发水节、相互祝福的动人场面。观察图画时…  相似文献   

11.
教材简析:《难忘的泼水节》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组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的一篇充满温情的课文。课文再现了1961年新中国总理周恩来参加傣族人民一年一度泼水节的欢乐场面,表达了人们激动、幸福和难忘的心情。由于年代久远,二年级的学生对周总理知之甚少。因此,教学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周总理的资料,让学生询问身边的长辈,了解周总理的感人事迹,为学习  相似文献   

12.
《难忘的泼水节》属看图学文课型。它由一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课文内容同画面相联系 ,共有8个自然段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述了敬爱的周总理在凤凰花盛开的时节来到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盛况 ,生动地反映了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真挚情意。《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明确指出 :“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点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篇看图学文无论是从图画 ,还是从语言文字 ,都能让读者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那浓浓的情意。…  相似文献   

13.
《难忘的泼水节》一课以欢快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感人场面,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一、朗读赏析,开掘难忘之境 ①定好朗读基调。教师板书课题后,可让学生思考:课题中哪个词点明了中心?(难忘)文中哪一句是中心句?(课文最末一句)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因为  相似文献   

14.
【教学预设】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3.能根据课文内容,做合理的想象,进行说话练习。【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  相似文献   

15.
傣族: 春节期间,人们要身穿五彩缤纷的民族服装,互相拜访。村寨里还开展“丢包”、“象脚鼓比赛”等。 泼水元旦节;傣历的新年在傣历的六,七月间,大约在农历清明节后一个星期。这一天,人们互相泼水祝福,所以又叫泼水节。50年代,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曾经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  相似文献   

16.
《难忘的泼水节》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课文讲1961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来到西双版纳的黎明城 ,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表达了人民爱总理 ,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真挚感情。教学这篇课文 ,要引导学生从看图入手 ,图文对照 ,把看图和学文结合起来。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学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一、启发回忆 ,揭示课题教学伊始 ,可出示挂图《清洁工人的怀念》。提问 :①这幅图画的是谁和谁在握手?(周总理和一位清洁工人在握手。)②周总理为什么特意去和清洁工人握手?(周总理尊重和关怀清洁工…  相似文献   

17.
《欢乐的泼水节》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之意和深深的民俗风情。但是,对于江南的学生来说,傣族的泼水节离他们很遥远,很难理解泼水节在傣族人民心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切身感受到欢度泼水节时人们的浓浓的喜庆之情。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决定用“情境教学法”,把全班学生组成一个“小小导游团”,走入课文情境,以“导游”的身份带领“游客”感受傣族人民的泼水节,但是,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却和我预设的效果有很大差距。课后反思,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8.
《难忘的泼水节》一课叙述了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1961年共度泼水节的动人情景,表现了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血肉关系。引导学生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幸福的”、“难忘的”节日,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因此,如果教师紧扣“难忘”一  相似文献   

19.
写出心情来     
1.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开心!  相似文献   

20.
<正>【教材分析】《欢乐的泼水节》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之意和深深的民俗风情。全文共有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交代了泼水节的时间,第2自然段描绘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快乐情景,第3自然段描绘了傣族人民狂欢到深夜的快乐气氛。【学情分析】作为云南人,学生对泼水节都有所认识,有的学生还亲身体验过泼水节的欢乐气氛。因此,在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时,我紧扣课题中"欢乐"一词,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通过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