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学校场域由行政场域、教学场域等构成。每个场域的行为主体都有行使其权力的边界.有着不同的惯习,形成了不同的行动逻辑。各种不同的思维活动和行为表现相互交织构成了学校的生态环境。适应时代对教育的要求,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师惯习,建立教师专业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教学的本质是人与人的关系而非人对物的改造与加工,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宰”就是一种惯习。这种惯习,使课堂交往中的教师不自觉地主宰课堂,而学生则配合着教师的“主宰”。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课堂教学场域的规则已经转变,然而在理念更新背后,“教师主宰”的惯习却未来得及被形塑,也就造成了交往阻梗。本文将从场域和惯习的视角对阻梗进行简要的分析与出路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学校是青少年实现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场域,打造阳光、安全校园是社会以及亿万家庭的共同诉求,然而频频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却让学校教育教学面临重重挑战.学校场域中规章制度的过度"规训"、教师教育惩戒权不明、师生课堂交往的失衡、同伴群体对游戏规则的漠视以及家庭场域中不良惯习的迁移都会促使校园欺凌的滋生,通过加强学校...  相似文献   

4.
许子柱 《考试周刊》2015,(9):187-188
本文借鉴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分析班级环境中的学生心理、行为方式及形成原因,通过对"班级场域"、"资本"、"惯习"等概念的梳理,初步阐述三者的关系,并针对班级场域中改造学生惯习提出应对策略:以文化资本积累为中心,构建学生发展目标体系,催生学生的学习惯习;以制度建设为保障,营造和谐的学习场,强化学生的学习惯习;以教师的各种资本为资源,创造成长机会,增强中等及后进学生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5.
惯习,作为"体现在人身上的历史",呈现于学前教育男生的见习日记中。文章借助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对折射出一定教育行为的一则学前教育男生的"见习日记"进行阐释和分析,并以此为借鉴选择其专业成长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场域论下的教师教育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用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来研究并探讨教育转型时期教育场域发生的变化以及场域与惯习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导致教师角色转型、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和教师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场域—惯习”理论与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都以丰富的社会关系为根基,以充分社会实践为动力,达成客观型塑与主观建构的统一。结合实证调研数据和信息,遵循“场域—惯习”的主客观统一规律,高校要推动学校外在“场域”营造与研究生主体内在“惯习”养成的相互促进,紧扣课堂场域、科研场域、交往场域、校园文化场域,优化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路径,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研究生思想情感转化为研究生行为实践的实效。  相似文献   

8.
就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学校文化场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载体。学校文化场域中作用于教师成长的力量结构包括行政力量、经济力量、家庭力量、同侪力量、学生力量及教师自我,这些不同的力量以不同的文化价值存现或制约着学校文化场域,并存在着多种文化冲突,主要有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组织文化与自我文化,规范文化与经验文化等。作为价值主体的教师的专业成长,正是在这多元文化场域中根据他们在空间里所占据的位置以其或规避、或迎合、或整合等各种行为选择,不断进行一次又一次的价值定位,以求维持或力图改变其在空间的范围和形式,由此才由一名"新手型"教师逐渐成长为"骨干教师",甚而"专家型教师"。  相似文献   

9.
乡村教师培训是提高乡村教师素质的重要举措。审思乡村教师培训的实然矛盾并探究其应然路向,是当前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基于布迪厄实践理论视角,乡村教师培训具有生成性和博弈性的特征。培训需要立足于乡村教师的既有惯习和乡土立场,处理好场域内和场域间的博弈关系。然而,乡村教师培训存在主体迷失和认知错位、联动不足和场域割裂等问题。因此,乡村教师培训应是“重塑惯习—变革场域—反思实践”的过程,即在联动教师个体知识中生成动态思维,在构建协作学习社区中回归乡土情境,在探寻自我中提升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0.
“表演”“作秀”被认为有损于公开课的价值取向,回归真实课堂便成为相关研究关注的焦点。事实上,公开课有别于日常教学,具有特殊的场域逻辑和行为惯习。以重庆市Y区优质课大赛为例,从时间、空间、人物三个维度分析公开课活动现场,发现三者皆具备剧场要素特质,形成了公开课的剧场效应。公开课场域具有逻辑独特性、资本竞争性、结构稳定性,参与者的“期待”是场域的核心。因此公开课场域养成了教师独有的教学惯习,体现出公开课上教师行为的自觉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场域理论的三个核心概念为场域、资本和惯习,教师发展共同体是高校教师进行自我发展的方式之一。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师发展共同体的调查后发现,大学英语教师发展共同体场域结构松散,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大学英语教师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部分教师之间缺少合作学习,教师发展共同体学习的内容与教师目前的教学实践联系并不紧密,教师培训在时间和地点上的安排不合理,政府对于教师培训的资金投入还需要再进行调整,教师发展共同体缺少共同心理建构的评价体系。大学英语教师共同体需要帮助教师进行资本因素的积累,学校要加强教师共同体场域的合作文化构建,并帮助构建协商式、具有共同心理建构的大学英语教师发展共同体评价场域。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过重已成常态。基于对12所学校19位中小学教师进行非结构性访谈,发现中小学教师存在教育教学工作压力大、非教育教学工作繁重的困境。从场域视角分析,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是由教育场域边界模糊、教师资本不足、传统教育关系失衡等原因造成。为此,立足于教育场域的特点,通过明晰教育场域边界、统筹整合教师资本、重塑教师惯习等途径能够缓释教师压力,落实教师减负。  相似文献   

13.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提出的"场域"与"惯习"理论也可用于指导外语教学。制约外语阅读理解的三重障碍,即课堂话语权力网络的制约、个体限制性编码的制约及"惯习"的制约,其制约机理源于不同"场域"之间的冲突以及"惯习"的缺乏。外语阅读课程在实施时如能打破这三重障碍,确立不同"场域"的平等地位,形成不同文化"场域"间的有效沟通,并使学习者形成良好的阅读"惯习",则能提高学习者的外语解码能力。  相似文献   

14.
家庭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是贯穿于一生的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基于教育社会学视角,家庭教育场域、惯习和家庭文化资本构成家庭教育的要素。家庭教育中的个体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家庭教育场域等要素的彼此关联与协同作用,形成家庭教育共同体,并促进家庭教育中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家庭教育中的个体在实践活动中与家庭教育场域、惯习、家庭文化资本深度融合,体现体验性、交互性和发展性的特质。创设以孩子为本的家庭教育场域,培育引领示范的惯习,获取优势的家庭文化资本,进一步助推家庭教育共同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高校与学生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两大主体。高校主体创新不足与学生主体积极性的缺乏是高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布迪厄社会学场域理论视角研究发现,高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培育中的问题与大学教育场域中场域资本的输出羁绊和场域惯习的路径依赖有关。高校应注重场域资本的提升,寻求场域惯习的突破来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6.
社会学中的场域理论为研究刑事证据提供了新视角和理论工具。对刑事证据进行社会学的研究,就是从关系的角度即群体的内在结构和内在关系来思考个体的特性,由此形成了刑事证据场域。"刑事证据场域"是由刑事证据及证明活动所引发的社会利益关系网络"场"以及刑事证明的环节、程序和规则所限定的"域",再加上相关主体的"惯习"这一主观的性情倾向系统构成,包括场域的主体、时间、空间、资本、程序和惯习六要素。  相似文献   

17.
惯习属于典型的学校文化场域中的一种性情系统,它的产生是多元的、复杂的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对该场域的行动人员的思维、行为产生一定影响,具有难以改变属性的特点,对学校文化场域的形成、学校文化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将惯习作为重要的切入点,对其内涵进行学理性审思,认为在民族地区学校文化建设中,惯习重塑有利于学校共同愿景形成、制度文化建设、主动权的掌控以及资源重新分配。明确办学理念,全员参与惯习重塑;找准定位,深化惯习特色;发挥专家引领作用,惯习重塑赢在起点;深挖掘民族元素,传承民族惯习;开展民族文化活动,在实践中重塑惯习等路径是民族地区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8.
国内对农民的性别偏好及其生育行为的相关研究对个人与结构、微观与宏观之间的学术断裂未能提供更有效的解释路径,布迪厄的实践理论为此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文章在对"场域""惯习"重新理解的基础上,引入"阶层""资本"概念,对农民生育性别偏好行为进行微观剖析。研究发现:在村庄场域中,生育惯习是一种生育行为的"实践感",也是一种历史沉淀的群体认知和记忆;农民的生育惯习是一种策略性与选择性的实践过程;在同一场域和惯习中,不同阶层的"精英分子"和"村民百姓"对性别偏好的理解具有不同的选择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课堂边缘人群在课堂中的存在,不仅不利于课堂教育公平的推进,还阻碍着学生个体获得充分而全面的发展。基于课堂边缘学生发展困境的主要表现,从宏观视角运用场域理论剖析课堂边缘学生发展产生困境的主要原因,并从场关系、场资本和场惯习三方面提出对应的应对建议,以期帮助课堂边缘学生“去边缘化”发展,重返课堂的中心舞台;帮助一线教师关注课堂边缘学生,为其提供针对性帮助,使其获得良性发展,助力课堂教育公平的推进,促进高质量课堂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在建设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新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已成为中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以其独特的视角开辟了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理论切入点。通过文献回顾发现,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场域、资本和惯习等概念已用于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研究领域,但与中学新手教师结合较少。新手教师一般自身文化资本积累不足,社会资本及物化资本均薄弱,导致其位于教育场域的边缘位置,处于受支配地位,在学校竞争中处于劣势。中学新手教师应努力增进文化资本积累,拓展社会资本网络,正确应对物化资本薄弱现实,提高专业身份认同。同时,学校要动态调整场域资本架构,加强教研共同体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不断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