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辞海》是综合性的辞书,最初刊行于1936年。1979年修订出版的《辞海》共收单字14872个,选收词目91706条,包括成语、典故、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的名词术语等。释文主要是介绍的基本知识,以解决读者“质疑问难”的需要为主,兼顾各科学的固有体系。《辞源》是一部专收古代汉语语词及古代名物、典章制度等方面词目的语文工具书,编纂于1908年,1915年出书,它  相似文献   

2.
汉字的检索法有:部首检字法、笔数检字法、四角号码检字法、音序检字法等,这几种检字法都不便使用.常用的部首检字法,缺点很多.第一,没有统一的标准,不规范.以权威性的工具书《辞源》与《辞海》为例,两者部首的数目不同、同一个部首有的笔数不同、有的同一个字收归不同的部.如《辞源》共设242个部首,其中16个为《辞海》所没有;《辞海》共分282个部首,其中42个为《辞源》所没有.“阝”在《辞源》为三画;《辞海》为两画.“委”字《辞源》归入“女部”、《辞海》收入“禾”部,“思”字《辞源》归入“心”部,《辞海》收入“田”部.“章”字《辞源》归入“立”部,《辞海》收入“音”部.第二,部首繁多,很难记全.第三,有的字很难区分属于哪一部.由于这些缺点,部首检字法使用起来非常不便.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词典》“尔”字下收有“尔耳”。注释是:“(书)如此罢了;如此而已:不过~|聊复~。”我认为。“尔耳”根本不是一个词,《现代汉语词典》不应当把它收录进去。《辞海》《辞源》和《汉语大词典》等大型工具书都是只收“尔尔”,而未收“尔耳”。  相似文献   

4.
现行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课文《上枢密韩太尉书》中有“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之句,课本第200页将“百氏”一词注释为“指诸子百家”,笔者认为这个注释是不妥当的。《辞源》将“诸子百家”释为“先秦至汉初各种学派的总称”。《辞海》对“诸子百家”是这样解释的:“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诸子指各派的代表人物,如儒家的孔子、孟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等,亦指他们的著作。百家指各学派。”《辞源》《辞海》是大众公认的工具书,其解释应该是正确的。按照《辞源》和《辞海》的解释,“诸子百家”只限于先秦至汉初各家…  相似文献   

5.
191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辞源》。《辞源》除了单字,复词以外,还收了大量的成语典故、典章制度、古今人名地名以及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 在《辞源》问世二十年以后,中华书局又出版了《辞海》。由于《辞海》以《辞源》为借签,避其短而扬其长,因而也就具有它自己的特色。《辞海》采用了新式标点,引证注明出处,释义详尽而易懂。  相似文献   

6.
释“礼节”     
《廉颇蔺相如列传》“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壁,传之美人,以戏弄臣”句的“礼节”一词书中无注。南方五省(市)编写的教学参考资料释“礼节”为“态度”,许多古文译注之类的书,对此词均不加注,译文也照抄不译.这对教学特别是学生自学是欠妥的。《说文》释“礼”为“祭神以致福”,《辞海》“礼”字的第二义项是“为表敬意或表隆重而举行的仪式”。《辞源》“节”字的第八义项为“礼节。《论语·微子》:‘长幼之节,不可废也’”.《辞海》“节”字的第五义项是“礼节”,引例是《荀子·乐论》:“三揖至于阶,三让以宾升,拜至,献酬,辞让之节繁。”可见“礼”与“节”在  相似文献   

7.
宠物     
“宠物”是个新名词。不信?你查查《辞海》、《辞源》或是《新华词典》,都找不到这个词儿。不过《新华词典》上倒有个词叫“宠儿”,解释为“指受到特别喜爱的人”。由此引申,把“儿”字换成“物”字,那么把“宠物”解释成“指受到特别喜爱的物”,可能就说得通了。  相似文献   

8.
“焉”字处在古汉语句子的末尾,是兼词呢,还是纯粹的语气词呢?笔者想在这一问题上提出与传统见解不同的看法。众所周知,明清学者,近今专家,皆训句尾“焉”字为兼词。象杨树达、王力、杨伯峻、郭锡良、韩峥嵘诸先生,都明确指出、古汉语句末尾的“焉”字是兼词。而《辞源》、《辞海》等辞书,亦因近人旧  相似文献   

9.
谈到散文写作,人们常用“散文贵有眼”这样的话以概括散文写作的特点和规律。“文眼”一词,查《中华大字典》《康熙字典》《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中文大辞典》以及《佩文韵府》等书,均未见收此条目。人们的通说,是以晋人陆机语“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作解。  相似文献   

10.
正书名:《辞海》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年:2012年《辞海》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辞典,是以字带词,兼有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功能的大型综合性辞典。作为一个写作者,字、词是每天必须面对的,只有熟悉每一个字、词的意义、温暖、力度,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思。认识每一个字、  相似文献   

11.
但是,课本没有对这个词作注。笔者查阅了《辞海》《辞源》等工具书,《辞海》只收有“无数”词条,《辞源》则收有“无量”“无数”词条,但均无“无量数”一词。无怪乎学生疑惑不解,不少教师也为之困惑。“无量数”是什么意思?上海师大语言研究所所长张斌先生认为:“‘无量数’是一个古语词,意思是多。无量即不可估量。如:《吕氏春  相似文献   

12.
释“移时”     
“移时”一词,在阅读古籍时经常遇到。为了弄清楚它的含义,我翻检了一些词书。下面是这些词书对“移时”的释义: 《辞海》(解放前版):谓暂时也。《辞海》(试行本)语词分册:历时,隔了一时。《辞海》(未定稿);历时,经时。《辞海》(七七年版)语词分册和七九年版《辞海》的释义均与《辞海》(未定稿)同。  相似文献   

13.
“胜”在我国古代可表示一种物品的名称。对这个名物字的意义,《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辞源》、《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等有影响的字典、辞典的注释基本上是一致的。例如《辞源》(修订本)的注释是:“妇女首饰。《山海经·西山经》:‘(西王母)蓬发戴胜。’《注》:‘胜,玉胜也。’”《辞海》(缩印本)的注释是:  相似文献   

14.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题解及教学上海/唐王英《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九回,完整目录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关于“风雪”两字的理解,翻阅《辞海》、《辞源》、《古代小说词汇释》、《古汉语词典》,均无“风雪”一词的解释。课题实际告...  相似文献   

15.
略说语感     
“语感”这个词见于夏丏尊、叶圣陶著《文心》(1934年)一书,虽然人们经常说,经常听到,但是《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补编》、《辞海》、《辞海增补本》、《辞源》、《汉语词典》、《新华词典》均未收列。只是《汉语大词典》有个简单的解释:“对语言的感觉”。专论语感的文章也非常罕见。邢公畹先生曾说过语感是对语言的感性认识。这个定义较宽,不仅包括感觉,还包括知觉和表象。语感属于语言心理,我们认为主要包括语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对"公车上书"事件中"公车"一词的含义存在不同的解释,《辞海》和《辞源》在解释该词条时出现明显失误。"公车"来源于汉代的"公车司马"。"至公车上书"与"公车上书"之间存在一个由官职和机构名称到参加科举再到专指举人的演变过程。而"安车蒲轮"是造成《辞海》和《辞源》失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上古文言中,“莫”主要用作无定指代词。但这种意见,只反映在一些古代汉语语法著作中,而许多大型辞书中,如《辞源》、《辞海》都没有无定指代词“莫”的义项。中华书局影印的《中华大字典》、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词典》中也没有。使用较广的《汉语成语小词典》(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在解释以“莫”字为开头的成语时,统统释“莫”为“不、不能”或“没有”。其实,无定指代词“莫”在文言中  相似文献   

18.
常用的字书     
(一)《汉语词典》和《同音字典》《辞源》和《辞海》仍以旧字书的反切标音,读者取音感到一些困难。《汉语词典》是一部以新的方式标字音的大型词典。它不仅能弥补《辞源》、《辞海》的缺陷,而且兼具同音字典的功效。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一生博览群书 ,知识渊博 ,他在读书学习中对工具书十分重视。一、重视编撰工具书毛泽东同志重视编撰工具书 ,具体表现在他提议重编《辞海》与修订《辞源》上。在中国的知识界 ,《辞海》、《辞源》过去一直是影响最大、使用率最高的两部辞书 ,但是毛泽东同志对这两部辞书都不甚满意。1957年 ,他见到《辞海》的主编之一舒新城时说 :“我20年前使用《辞海》到现在 ,在陕北打仗的时候也带着 ,后来在延安敌情紧急的情况下 ,不得不丢下埋藏起来 ,以后就找不到了。现在这部书太老了 ,比较旧 ,希望修改一下。”这次谈话是在北京。此…  相似文献   

20.
祖冲之儿子叫祖暅.“暅”字究竟读什么?长期来不统一,各读各的. 《辞源》、《辞海》(旧)都没有这个字.1978年《现代汉语词典》用现代汉语拼音标出"啦"音g亡ng〔更〕.1979年新《辞海》给它注音是xuan〔选〕,又读g色ng〔耽〕;1980年《新华词典》注音是xt,ar;、g亡:1〔亘〕;新《辞源》又把t'I亘"(xoan)作"啦". 据数学史家梁宗区教授考证,"啦"应按隋《博稚》注音读"g色nq'。(群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