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1 毫秒
1.
《金瓶梅》和《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存在着诸多的不同。首先在主题的倾向上不同,一个是晚明黑暗社会的揭示,一个是与资本主义工业化对人“自我”扭曲的寓言。其次在文化价值与道德观念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即《金》描写的性专门在技术化倾向上做文章,而《查》在描写性时着眼点放在人生的探索上。再次是文化背景不同,《金》中的性描写,有许多是病态性心理的反映,并非健康的人类应有的性要求;而《查》的性描写,带有一种西方文化的颓废色彩,是一种野性的性放纵,它企图以人性的复归,即两性关系的纯自然性,来挽救西方社会的沉沦,但这种原始野性式的性表现,反而掩盖了对资本主义社会腐朽的揭露,这正像《金瓶梅》中过多的性描写,也冲淡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一样。  相似文献   

2.
性描写作为文学的一部分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文学性描写也有美丑之分,那些进入文学作品的性描写,本质上应为一种伦理与美学的情感.在文学作品创作中,性描写应该为作品主题服务,应当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应当为创造艺术美而存在,不能为性而性,把文学与性科学混淆,使性描写做了作品的佐料.  相似文献   

3.
美国近几年的畅销小说《廊桥遗梦》, 自中译本问世以来,不胫而走,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因其涉及婚外恋、性描写,而众说纷纭,或见美或斥俗。本丈从性爱与情爱之辨证关系;从性主题文学为文学不可规避之领域;从《廊桥遗梦》虽写婚外恋,却非是欣赏不道德行为;虽写性爱,却重在张扬精神沟通、心灵契合之爱、之美诸方面,为小说主题正名,兼为人性正名。  相似文献   

4.
性描写作为文学的一部分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文学性描写也有美丑之分,那些进入文学作品的性描写,本质上应为一种伦理与美学的情感。在文学作品创作中,性描写应该为作品主题服务,应当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应当为创造艺术美而存在,不能为性而性,把文学与性科学混淆,使性描写做了作品的佐料。  相似文献   

5.
性与秘史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很多作家在其作品中涉及性命题,两性描写在小说叙述中成为对人的精神存在本质进行思考和表达的手段。《白鹿原》中的两性描写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白鹿原》中田小娥形象的跃现,引发了陈忠实对文学创作中性描写的理解和认识:爱尤其是性不应成为创作的禁区,性在文学作品中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是人的生理本能和人性的合理性要求;透过田小娥这个视角,陈忠实看到蒙裹在爱和性这个敏感词汇上的封建文化、封建道德,性就成为揭示白鹿原民间"秘史"和支撑这道原和原上人的心理结构的重要构件。因此,在写作《白鹿原》时,陈忠实归纳出"写性三原则":"不回避,撕开写,不作诱饵",明确表达了自己的写作态度。  相似文献   

6.
在明代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中,《金瓶梅》不同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书,这除了作品主题、题材、人物以及其他一些不同之处外,《金瓶梅》大量的性描写是它与其他三部作品特别显著的不同点。《金瓶梅》中的性描写,不是个别的故事情节点染,而是小说故事情节总体结构的需要,是小说主人公形象塑造必不可缺的环节和因素。如若抽去性描写,《金瓶梅》就会变成另外一副面目。性描写是《金瓶梅》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7.
劳伦斯的小说因性描写而倍受争议。其实,劳伦斯是通过性反映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扭曲,企图通过性追求回归自然的人类天性,同时表达了自己以“血性意识”为基础的性理想。劳伦斯小说的性描写和他的性理想也存在着偏颇之处。  相似文献   

8.
张贤亮在"文革"后对被压抑的人和性做了大胆的突破,在其小说中有大量性描写,同时也积极探索性的悲剧原因和悲剧美,在悲剧的崇高中寻找性放纵的理由,在美的追求中寻找人性的光辉,在爱欲与文明中迷失、探索、追寻.  相似文献   

9.
张贤亮在"文革"后对被压抑的人和性做了大胆的突破,在其小说中有大量性描写,同时也积极探索性的悲剧原因和悲剧美,在悲剧的崇高中寻找性放纵的理由,在美的追求中寻找人性的光辉,在爱欲与文明中迷失、探索、追寻.  相似文献   

10.
《查太莱夫人的情人》和《废都》在性描写方面都以严肃的态度,通过对性行为的不同程度的描写,揭示了男女之间真诚积极的血性相交所带来的人生欢愉和幸福美满对于婚姻、家庭以及社会的重要意义,说明了科学地认识性、性行为与性意识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学中的性描写,将对建立和谐社会与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路线都有重要而深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性与秘史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很多作家在其作品中涉及性命题,两性描写在小说叙述中成为对人的精神存在本质进行思考和表达的手段.<白鹿原>中的两性描写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白鹿原>中田小娥形象的跃现,引发了陈忠实对文学创作中性描写的理解和认识:爱尤其是性不应成为创作的禁区,性在文学作品中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是人的生理本能和人性的合理性要求;透过田小娥这个视角,陈忠实看到蒙裹在爱和性这个敏感词汇上的封建文化、封建道德,性就成为揭示白鹿原民间"秘史"和支撑这道原和原上人的心理结构的重要构件.因此,在写作<白鹿原>时,陈忠实归纳出"写性三原则":"不回避,撕开写,不作诱饵",明确表达了自己的写作态度.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主义小说中的性爱描写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性意识的觉醒到性意识的张扬再到性意识的放纵,这三个阶段的性爱描写不仅体现出女性性意识的变化过程,也体现出女性主义小说审美取向的变化过程。但是随着商品社会消费文化中享乐主义的抬头,女性主义小说中性爱描写走向泛滥,发生了变异,背离了性爱描写的初衰,这是女性主义小说应该警惕的。  相似文献   

13.
劳伦斯在其文学作品中大量使用象征有其特有的目的和意义。对大自然的描写不是为了浪漫;对人性的描写不是对世人的责难,也不是单纯的同情;对“性爱”的描写不是要教人好色,更不是劳伦斯本人好色。其目的和意义是要揭示现代工业文明毁坏了美丽的大自然,吞噬了完美的人性,扭曲了和谐的性爱关系这一社会问题;是向往绿色环保的大自然,呼唤自然完美的人性,渴望和谐美满的家庭婚姻生活。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人们对海派文学存在着种种认识误区,或批评其商业化写作的泛滥,或指斥其性爱叙事的不伦。韩冷以女性的敏锐触觉,运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和方法重新审视中国现代海派小说性爱叙事,阐发了海派小说性爱叙事背后所隐藏的现代性内涵。在《现代性内涵的冲突:海派小说性爱叙事》一书中,作者站在文学、美学、社会学、性别学、人类学、历史学、心理学、医学、性科学等现代学科的肩膀上进行宏观研究,力图还原久被遮蔽的现代文化语境,重新描绘中国现代文学历史地图中的海派格局。  相似文献   

15.
性不仅具有生物性的一面,亦具有社会性的一面。本文认为文学对性的描写,能揭示性与生命之间的深层联系,但这种描写应该是健康的、审美性的,而不能滥写。  相似文献   

16.
从“童心”和“意淫”两个角度切入,分析了曹雪芹“人学”思想的基本表征及其在《红楼梦》中的体现。认为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倾注了对“人”的关注、爱意与温情,是“爱博而心劳”的人性悲剧。  相似文献   

17.
“性”,是文学题材的特区。沈从文在二、三十年代致力于描绘一个性的世界,乃是将性作为一种描绘生命形态的手段,一种衡量人性的尺度。可以说,沈从文的这种写作是对中国自然性爱文学传统的赓续,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也深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性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第一支温度计,两性结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白鹿原》在对博大精深的秦汉文化伦理精神的阐释过程中,对两性文化进行了深刻思考。因此,本文由性文化意义解构的视角切入,从生殖崇拜、婚嫁习俗、男性霸权、文化的悲剧与人性的复苏四个方面关注《白鹿原》中的两性文化,并揭示这种文化所造成的悲剧,从中挖掘理性与人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中外文学创作中性描写的优秀传统作为参照,比较系统地梳理了中国80年代前期小说创作中性描写的发展、演变与审美特征,论述了特定时代、文化语境中作家在性描写中所存在的艺术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