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郝铭鉴,笔名雷刚、贺征、斯言、楚山狐等。江苏建湖人。1966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中系,1968年分配到上海人民出版社历史编辑室,后借调至市教办公室工作,1978年调上海艺出版社艺理论编辑室。曾任上海艺出版社副总编辑、上海艺出版总社副社长、上海化出版社总编辑,兼任《皎嚼宇》主编、《编辑学刊》主编等职。中国语报刊协会、上海编辑学会、上海语协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责编图书《朱光潜美学集》、李泽厚《美学论集》、《巴金论创作》等。主编或参与主编《艺鉴赏大成》、《化鉴赏大成》、《中国新学大系》、《艾青论创作》和《革命烈士遗大典》等。[编按]  相似文献   

2.
《隋史遗文》是根据晚明说唱文学编写的,柳敬亭所说评话《秦叔宝志传》可能就是它的底本。《隋史遗文》是当时普通民众心态的艺术写照;小说写秦叔宝艰难而漫长的成名史,体现了民众“重利荣身”的价值观;秦叔宝行侠仗义及与单雄信、程咬金结义之情的描写,表现了民众以“义”为核心的伦理观。  相似文献   

3.
与其诗歌创作一样,遗山的词创作始终贯穿着对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尊崇和追摹。独特系统的杜诗学理论,相近相仿的人生经历,是遗山词学杜甫的根本原因。而诸种杜诗风格的融入,是遗山词学杜的具体表现。杜诗对宋金词人如周邦彦、苏轼、辛弃疾、元遗山等影响很大,其中以元遗山最为显著和独特。因此,称遗山词为词中的“杜陵嫡派”是毫不为过的。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是非遗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非遗文化传承日益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文章结合非遗文化在高职院校传承的政策背景、内涵研究、保障机制对非遗文化在高职院校传承的路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试论元好问的乐府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元好问的诗歌研究中,一般从总体上探讨其审美特点,评价其成就的多,进行分体研究者则很少,且比较零散,而这种分体研究应该说是总体探讨的一个深入和发展。因为在遗山诗中,可以说是诸体具备,而且都有一定分量。同时,元明以来的论者又认为遗山诗歌的成就主要是在五七言古诗和律绝方面,尤其认为他的古诗和律诗,沈雄老健,慷慨苍凉,直追少陵。而乐府诗作为遗山诗中之一体,还未见前贤对它有较系统的论述,只有对其中几首的零星评说。究其原因,可能是乐府诗在遗山集中数显不多,仅五十首,其成就也不足为遗山诗之代表。所以在不同程…  相似文献   

6.
苏艺森 《成才之路》2023,(18):137-140
深入挖掘和体验非遗文化的内涵,将其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让非遗文化能更好地传承弘扬下去。非遗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能让幼儿接受非遗文化的熏陶,开阔幼儿视野,提升幼儿美术素养。非遗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可采取以下途径:创设丰富的艺术环境,身临其境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请进来,走出去”,丰富美术教育形式;以项目课程为依托,进行深度的学习。  相似文献   

7.
论遗山词的词史地位及其独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词融会北宋词风的过程中,遗山以其在文坛上的领袖地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金词和北宋词的交融是中原地区汉民族的农业文化和北方少数民族的草原文化的交融,遗山以其极高的词创作成就而成为这两种文化交叉点上的佼佼者。遗山推崇苏、辛,词风豪放,对元词的发展走向很有影响。在沟通宋、金词以及在金、元词的延续上,遗山词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遗山还是在具体词学理论指导下进行词创作的金代最重要的词人,其词体制完备;词中尊杜,极善融化唐诗;其词又有明显的“史”意识影响的痕迹;金、元之际文人歌酒狎妓之风在其词中时有反映;清代词论对其词毁誉不一。凡此种种,都体现了遗山词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8.
国家、地方形成合力聚焦非遗传承。众多研究者积极响应政策,探索非遗项目如何进入高职教学的问题。国家级非遗项目凤翔泥塑造型浑厚质朴生动,纹饰富贵艳丽独具特色。以民族志方法考察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凤翔泥塑教学,发现非遗文化进入高职教学实质是一个文化融合的创新过程,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更新优化,才可能趋近于完善。具体策略是:以非遗传承与保护的国家政策为保障,以教育管理部门顶层设计为抓手;结合教学改革,以非遗为师,不断提升传承保护的能力与水平;优先挖掘本土非遗资源,充分挖掘其服务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价值与功能;适应高职教学管理制度,争取资金和资源的供给。  相似文献   

9.
在作及时贤已推出的有关谢榛的整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辑得《四溟山人全集》(重修赵府冰玉堂本)遗诗4首、遗诗句2则、遗诗话21条,发现诗话异较多22条。  相似文献   

10.
张菁  隽永 《天津教育》2011,(3):61-61
(586)不可遗忘不能忘记,铭记在心。(遗:忘记。如“遗其姓名”。遗忘,属同义复指构词)  相似文献   

11.
黄溍交游考     
黄溍是活跃于元代中晚期文坛的一位重要作家、学者,一生经历丰富,性喜交游。而关于黄溍的交游情况至今研究较少,作者根据黄溍及其同时代的众多作家的文集,对黄溍的交游情况作一番梳理,从而大致展示了黄溍一生的交游事实。  相似文献   

12.
《诗经》今存写本,以敦煌石窟所见卷子为最古,皆唐以前人手写,大有裨于《诗经》研究。除此之外,还有古代流传于日本之唐抄本和日人所书写之抄本数通。唐人抄写而自唐传入日本的抄本,学界称为唐抄本。同时,还有日人抄写而与唐抄本密切相关的抄本。[1]其中静嘉堂藏《毛诗郑笺》20  相似文献   

13.
黄道周是明朝末年的名臣、大儒和民族英雄,以学行高天下,世所推重。虽学问渊博,著述宏富,涉猎广泛,然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思想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故而比较容易被研究者忽视。本文鉴于心性论在儒学特别是宋明理学中的特殊地位,以此作为研究视角,选取黄道周有关心性论的若干问题,略加探讨,以期对其心性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亦有利于更加深入、全面的把握黄道周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4.
温庭筠生平事迹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史料的佚失和温诗文言深旨晦之双重难度 ,温庭筠的生平仍有不少问题尚未论定。本文在辨析前人诸论说的基础上 ,通过对温诗文的剖析 ,对温庭筠的生年、寄籍及收养人等问题提出一些新看法 ,认为“淮南李仆射”是李珏 ,温庭筠当生于元和十一年 (816年 ) ;他的寄籍不是江南 ,而是关中 ;他早年丧父 ,为人收养 ,他的收养人不是温造 ,而是段文昌。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0月,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南开大学吴振清、徐勇等先生编校整理的《黄遵宪集》,是目前收录黄遵宪诗文最全面的集子,编者尽了最大努力广搜博采,采择的范围遍及海内外,但还是不免遗珠之憾。对个别散佚的黄遵宪作品,编者未能参校更好的版本出处,也未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成果,因此而造成参校有所疏误。通过对《黄遵宪集》的补遗与正误,以方便同道更全面了解至目前为止黄遵宪诗文的存佚情况。  相似文献   

16.
在阅读宋金人著述《梦溪笔谈》、《分门古今类事》、《清异录》、《庄靖集》、《滹南集》等著作时,偶见唐五代人诗而前贤尚未及者,在逐句和《全唐诗》以及《外编》、《补编》、《续拾》等全部唐诗资料核对以后,共补辑唐五代佚诗凡19首131句,是近年来学界较大规模的唐诗辑佚工作。  相似文献   

17.
汉初统治者采用黄老学说作为治国之圭皋。集中体现黄老思想的《黄帝四经》是研究黄老学说的重要典籍,其中的《经法》篇对于法制的具体阐述集中体现了黄老学说的法律思想。其余各篇中也有法律思想的具体表述。《黄帝四经》的法律思想同儒家法律传统之间存在诸多契合点,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在后世的发展中,黄老思想已融入以儒家为主流的帝制政治法律思想体系之中,并成为后世一些具体法律制度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8.
《明文案》、《明文海》和《明文授读》是黄宗羲入清以后花费巨大精力编纂的三部文章选本,其目的是以选本的方式保存明代的历史与文化。本文对这三部选本的编纂情况进行了梳理,并且结合选本序言、评语以及其他相关材料对黄宗羲的明文批评进行了论析,指出以理为主、情理兼顾是黄宗羲评论明文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9.
黄遵宪是近代著名外交家、学者和诗人。其百年忌辰将届,而其全集至今未能问世,颇令人遗憾。今整理解析其佚作数篇,聊补阙如,以引起学界重视。  相似文献   

20.
“齐诗”是汉代今文三家《诗》之一,有汉一代繁盛一时,但其衰亡较早,“‘齐诗’魏代已亡。”因此利用现有资料复现“齐诗”学派的历史面目,考辨其佚书及著述体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