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文 《教育艺术》2001,(7):22-23
打破百里挑一的神话当新世纪的第一个夏天向我们走来的时候 ,小提琴教育家夏明友带着他教的300多个小朋友在北京剧院举办了“助申奥”演奏会 ,悠扬的琴声令中外观众倾倒。成功的实践向世人宣告 :学会小提琴不仅仅是极少数天才神童的专利。正当一些专家苦于找不到有音乐天赋的神童时 ,夏明友正在努力把一大批平常的孩子培养成为神奇的琴童。他说 :“学拉小提琴虽然不像学骑自行车那样简单 ,但是绝大多数能学会骑自行车的孩子都能学会拉小提琴 ,因为他们有健全的大脑和双手。当然 ,聋哑儿要例外。”捕捉孩子学琴的最佳时机正因为学拉小提琴…  相似文献   

2.
我不明白老天爷为什么那么为难我,在我出生三年前就创造了一个性格野蛮的姐姐。早知道这样,我就躲在老妈的肚子里不出来了。怎奈自然规律无法抗拒,我这小可怜硬是和野蛮的姐姐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了。一日,我和姐姐看电视播放的交响乐演奏会,姐姐说她最喜欢钢琴。我说:“钢琴有什么好,体积那么大,一点也不如小提琴。”“我就喜欢钢琴,钢琴是乐器之王,小提琴算什么,咿呀咿呀的,没有吃饭似的!”“小提琴就比钢琴好!”我跟姐姐杠上了。“钢琴好!啊!你再说一次小提琴好?”姐姐眼露凶光,威胁我说。“小提琴———”我话未说完,姐姐向我扑来。我赶快…  相似文献   

3.
京都五月,天空偶下淅沥的雨.路过那个街口的时候,我突然瞥到一个关于小提琴演奏会的袖珍广告.演奏会是京都区比较有名的几个学校联合举办的,演奏者多是在校的学生.起初抱着放松一下的随意心情走进会场,听到最后的独奏,我被真正地震慑了. 压轴登场的男生演奏了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本来一首充满女性柔软气息的曲子被他揉搓出一番如棉花糖被浇上了细腻热汤的感觉,尾音行云流水,给人一种静谧的暖意.最后一个音符宣布演奏结束,他后退两步,卸下琴向全体观众鞠躬.一秒、两秒、三秒……整个大厅寂静如死水,而就在他起身那一刻,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相似文献   

4.
有一位少年,他的梦想是要成为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闲就练琴,练得心醉神痴,却进步甚微。有一天,这位少年去请教一位有名的小提琴教师,教师对少年说:“孩子,你先拉一支曲子给我听听。”少年拉了帕格尼尼练习曲中的第三支。可是拉得非常难听,简直破绽百出。一曲结束,教师问少年:“你为什么特别喜欢拉小提琴?”少年说:“我想成功,我想成为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教师又问道:“那你快乐吗?”少年回答:“我非常快乐。”教师把少年带到自家的花园里,对他说:“孩子,你非常快乐,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在我看来,快乐本身就是成功。”少年听了教师的话…  相似文献   

5.
有位邻居曾向我诉说:“我孩子的老师总是说我的孩子调皮捣蛋,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一身的缺点。难道我的孩子就没有一点好的地方吗 ?”看着她愤愤不平的样子,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掌握与家长交流的艺术是多么重要。那么教师应掌握哪些与家长交流的艺术呢 ?笔者想就这个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教师应掌握与家长交流的一般技巧。孩子入园后,家长就会不时听到教师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孩子有时表现好,有时会犯一点小错误。有的教师在向家长汇报孩子的情况时,看不到孩子的优点,总是说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行。这往往使家长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流传甚广美丽的故事一《唯一的听众》。一个女孩初学小提琴,琴声如同锯木,父母不愿意听。孩子一气之下跑到幽静的树林中练习。突然,她听到一个老人的赞许。老人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感觉你拉得不错。”  相似文献   

7.
考试的故事     
“这要等校长回来。”只听教导处有人说。我到教导处一看,一位妇女携着一个看上去七八岁的小女孩,估计是学生家长带着孩子来找学校的。看到我去,杨主任向我介绍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小女孩是我校二(1)班的学生,她在考语文时,把试卷的反面做漏了。考过试,与同学一对答案,知道反面没做,也没敢告诉老师,就哭着回家了。妈妈知道后,就带她来学校找老师了,老师不敢做主,让她妈找领导。我一听就知道,如果反面没做,肯定不及格。如果这名学生不把试卷的反面做好,作为分管校长的我眼前浮现:学生将会对自己……家长将会对孩子……教师将会对学生……学校…  相似文献   

8.
在学校里有时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校门口站着几位表情“庄严”的老师,正在检查学生的文明礼貌情况,学生走过来,有的给老师鞠躬,有的向老师问好,都很有礼貌,但令人遗憾的是,学生的鞠躬也好,问候也好,却没有在老师那里得到任何回应,老师们面无表情,视而不见,有的甚至连正眼瞧都不瞧。这实在是教育的一种失误。 应当说通过开展“规范”教育,许多学生是很懂礼貌的,但如果老师们心安理得地接受学生的鞠躬或问候;而没有一个点头或者一句简单的“同学好”做为回应,我想,这就不仅仅说明老师的礼貌有问题,应当向学生学习,而且重要…  相似文献   

9.
据欧美学者的研究,人的神经系统的发育,到三岁时就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七十。这个时候如果给予运动的刺激,长大后就会成为爱好运动的人。假使幼儿的运动有遗传优势,这样做就会为他打下成长为优秀选手的基础。在幼儿园和小学的运动会上总是“旁观”的孩子,进入中学能获体育“一等奖”的例子几乎没有,这恐怕就反映出幼儿体育的重要性。日本顺天堂大学从事娱乐研究的宫下桂治副教授说:“不管男女,三岁是教给孩子运动的一个高潮,如果忽视这一点,那么就失掉了无法挽回的重要时机。”  相似文献   

10.
同义词     
一个10岁孩子问老师:“老师,什么是同义词?” “什么?同义词你都不懂,真笨!听着,这就是说,如果我现在说你是个笨蛋,那就等于说你是个傻瓜,是个蠢货。你现在明白了吗?” “明白了,同义词就是骂人。”同义词@李怀国~~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的成长要经历几个关键时期,其中,青春期就是一个关键时期。这是令许多教师、家长头疼的转型期,因此,又称为“危险期”。这一时期的孩子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逻辑思维增强。开始用分析的方法、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十岁以前的孩子,思维比较单纯,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家长、老师的话在大多数孩子的心里是权威的。到了十二三岁,随着思维的发展,知识阅历的不断增长,逐渐会观察分析家长、老师说话做事的对与错。如果家长、教师只会说,不会做,或者说得多,做得少,或者说得不对,那么,即使家长教师说得再好,对他来说也无济于事,甚至你…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小提琴的乐曲,教师引导:同学们,小提琴演奏的音乐多么美妙动听,可是,做为一名优秀的小提琴手却要付出多少艰辛,经历多少磨难!如果有人在用小提琴演奏,他的听众却只有一个,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唯一的听众》,走进这位不同寻常的老人,感受一位小提琴手成长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邻居小赵的孩子玲玲非常聪明伶俐、活泼可爱,3岁多就会简单的加减法,5岁不到就会背好多唐诗,还会说简单的英语,小嘴巴能言善辩, 且模仿能力极强,学什么像什么,小提琴拉得有板有眼。周围的人见了都说:这小孩大了可不得了!可玲玲上了大班后,小赵突然变得焦急起来, 他抱怨说:“以前聪明的玲玲变笨了, 现在非常简单的东西如描红、跳集体舞她都学得慢得很。”  相似文献   

14.
爱的偏差     
人们常说:“孩子的童心是天真可爱的。同时又是非常脆弱的。”是啊!当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你会发现那是一个五彩缤纷的迷人天地。一名教师.如果只有对工作的热情,而缺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那么.他就会在工作中不知不觉地出现爱的偏差。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如果有客人第一次登门拜访,主人就会全家在门口等候。如果有健在的父母,主人会首先向客人介绍自己的父母,然后逐一介绍孩子,不论孩子年龄多小,都会一个不漏地介绍给客人。被介绍的孩子通常是主动伸手,大大方方地与客人握手问好。而在国内,大多数父母却不是这样。当有客人到家时,父母只是向客人介绍家里的成年人,孩子则往往被忽略。即使作介绍,也只是说“这是我的儿子”或“这是我的女儿”,似乎孩子没名没姓。这种现象说明在大多数父母的思想中,没有像西方人那样尊重孩子,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孩…  相似文献   

16.
隔壁邻居小赵的孩子玲玲非常聪明伶俐,3岁多一些就会数数加减,5岁不到就会背好多唐诗,还会说简单的英语,且模仿能力极强,学什么像什么,小提琴拉得有板有眼。周围的人见了都说:这小孩大了不得了!可就在玲玲不久前上了大班后,小赵突然变得焦虑起来,她抱怨说“以前聪明的玲玲变笨了,现在非常简单的东西如描红、跳集体舞她都学得慢得很。”  相似文献   

17.
安静 《宁夏教育》2012,(7):132-133
上学期,我参加了银川市优质课大赛。在参赛教师的课堂上,我发现,几乎所有教师上课时都在不停地向学生提问题,而很少有学生在课堂上向教师提问。这让我想到了两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孩子生下来时,睁眼看世界,满脑子都是问题。刚开始学说话时,说得最多的就是“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家长在招架不住的时候会说:“你长大了就知道了。”孩子再问:“我已经长大了,为什么不知道?”家长往往会一脸茫然。  相似文献   

18.
笔者看到因特网上有这么一则报道,题目是《四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演讲:听众为何沉默不语》。“2004生命科学论坛——诺贝尔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记者注意到,每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做完报告后,全场均报以热烈的掌声。可是,当每一个演讲结束后,主持人问现场听众“有没有问题”时,全场鸦雀无声。在持续了近4个小时的4个主题报告间隙,在总计预留40分钟的提问时间里,千余名听众竟然没有提出一个问题!是的,传统的教育忽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课堂上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虔诚的“听众”。学生无需去对自己的课堂学…  相似文献   

19.
在管理领域有“细节决定成败”一说,在家庭教育中,细节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如果孩子发烧了,父母肯定会送孩子去医院。但是如果孩子睡觉打呼噜,父母可能就会觉得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如果我们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和孩子打呼噜这两件事可能是相关的。您可能更要在心中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相似文献   

20.
美国科学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决。”一个人有了自信,就会克服一切困难,从而战胜困难。如果孩子有了自信,就会对生活、学习充满信心,实现自己的理想。教师有了自信,就会教好书,育好人。父母有了自信,就会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为孩子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就会成为孩子的榜样和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