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动农民自我投入积极性 推进新农村科普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场县作为农业大县,农村科普工作中,农民是主体,真正的动力来自于农民自身,只有把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农村的科普工作才会有持久的动力。围场县为国家级贫困县,农村基础建设长期投入不足,资金成为推进农村科普工作的最大难题。为深入分析总结全县农村科普工作中农民自我投入积极性的方法举措,以该县第一、二、三批文明生态村和第一批新农村试点村为例,对如何调动农民自我投入积极性加快新农村科普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
《科协论坛》2014,(11):27-28
<正>中国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分校开展农民科技素质培训已有20多年历史,这是一所面向社会传授先进实用技术、培养实用技术人才、所有课程都免费学习的函授大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民变市民,瓯海区农函大通过调查研究,大胆创新,勇于探索,转变办班思路,开展"科技富农""科普惠民"品牌行动,积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变"要你学"为"我要学",为广大农民提供喜学乐学、真正有用  相似文献   

3.
《华夏星火》2008,(5):57-57
近年来,安徽省滁州市在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中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农业新科技为支撑,以各类"农业专家大院"为阵地,加快普及农业新技术,实行产学研对接,1000多名农业技术人员走下基层向广大农民传授新技术,为农民掌握新技术和实现增产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武汉市江夏区乌龙泉街积极贯彻《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为目标,以科普助推都市农业发展为抓手,以科普惠农为目的,锐意创新,务求实效,逐步培养出了一大批素质高、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也培育出了一大批高效、优质的现代都市农业科普示范典型,形成了"街有产业群,村有基地群,队有示范户,户有农技人才"的科普惠农大环境,为该街现代都市农业快速发展和追求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气象条件是影响农业生产的最主要的环境因子。长期以来,我国气象部门一直把为农业服务作为气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为农村防灾减灾、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气象为"三农"服务工作逐渐显示出一些问题,如:气象服务如何适应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新要求?如何提高农用天气预报的水平?如何将气象信息迅速传递给农民朋友等?本文将对西藏琼结县气象为"三农"服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是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五大重点之一。四川省宜宾市把推进科普新村建设作为大力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全面实施"科普惠农"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农村科普活动,培育农村新型科技服务组织和精准扶贫的综合载体,服务创新宜宾、转型宜宾、绿色宜宾建设。  相似文献   

7.
孔维新 《学会》2017,(1):62-64
<正>在江苏省市科协的领导下,江阴市山芋种植业协会认真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因地制宜做好农业科普的"万家灯火"。近10多年来,协会推广普及新品种新技术13个,培养了207名农民技术员,30个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真正做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丰富了菜篮子、米袋子,又让老百姓吃上了大自然的"保健品",使大白元、牛踏扁毛豆、长寿菜等新品在祝塘、文林、陆桥、河塘、长寿、璜塘、长泾等地区家喻户  相似文献   

8.
廖建文 《科协论坛》2007,(12):10-12
加强农村科普,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切实提高农村的科技普及率,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进而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应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吴丽娜 《学会》2001,(6):42-43
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简称农函大.它是一所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学校,也是一所推广、普及先进的实用科学生产技术,培养农村专业技术人才,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学校.为实施"科教兴农、科教兴省"的战略,促进科普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我省农函大在各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配合下,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办学原则,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涉农信息传播研究视角,剖析融媒体时代下我国农业科普期刊存在的问题,探寻农业科普期刊的融媒体转型路径,助力我国农业科普期刊创新发展。【方法】面向陕西省8个重点农业生产县区的农户、专业合作社成员、驻村扶贫干部及农业科研院(所)工作人员等群体开展问卷调查和专项访谈,通过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当前,陕西省农民对获取涉农信息的媒介渠道、信息可信度、传播成效的满意度不高。农业科普期刊作为涉农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面临着融媒体发展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结论】农业科普期刊通过入驻社交类短视频平台、深耕专题,覆盖农业生产全过程,推动组织、人才、平台、市场多层融合等路径,进一步构建"融媒体+"的农业科普期刊新格局,提升农民对涉农信息传播成效的满意度,进一步实现农业科普期刊的学术意义与时代价值,助力我国乡村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11.
聂军  张岩 《中国科技纵横》2010,(22):261-261
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是我所在开展科技惠农、送科技下乡工作中探索出来的一项服务“三农”的创新模式。它作为一个综合性农业科技服务平台,以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企业发展为目标,以农民需求为导向,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运行一年多来,为农民、一线农业技术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农业信息和技术服务,在促进我市现代化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科协论坛》2005,20(11):14-15
多年来,在中国科协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会紧密依靠广大科技人员,围绕“三农”工作的重点,以建立健全科普网络为基础,以强化科普服务手段为重点,积极探索农村科普工作的新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村和农业科普工作,促进了农业新技术普及推广和农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发挥示范基地在农村科普工作的主阵地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世俊 《科协论坛》2004,19(9):21-22
创建科普示范基地,是深化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方法。它能有效地解决农村科普工作中存在的深度不足、有效性不强的问题。自2000年起,宜宾市科协开展了创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活动。近4年来,市科协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于“三农”为目标,在创建工作中积极普及科技知识、推广实用技术、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功能,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4.
农业科普期刊是科技期刊中一支重要的方面军.它以面向农村生产第一线的农民读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普及农业科学知识和传播农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信息为主要任务,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普及性、时效性等特点.目前全国有农业科普期刊30多家,期发数一般在10万份~30万份,多的60万份以上,年发行总量5000万份左右,深受广大农村读者的欢迎.很多农民称她是"不吃饭、不抽烟的农艺师",是"生产参谋,致富帮手,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5.
《科协论坛》2008,(4):38-38
春节前后,甘肃省山丹县农口部门的干部纷纷走进自己联系的乡镇村社,以“三下乡”、“科普之冬(春)”等活动为契机,避免“老格套”对“症”开良药,广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农民缺什么就培训什么,真正让农民掌握了自己需要的农业科技知识。  相似文献   

16.
<正>银川市老科协常务理事王学义,曾担任过乡镇党委书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农牧渔业局副局长等职,敬业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2003年,他提前离开行政岗位,直奔田间地头、生产一线,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至今已经10多年。他执着的信念是:"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是农民哺育我成长成才,我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无私地奉献给农民"。  相似文献   

17.
蔡峰 《华夏星火》2009,(4):79-80
眼下,各地农民都正在忙着春耕生产。而如何减少农业生产灾害,自然也成了广大农民关心的一个重要话题。日前,与其它保险行业蓬勃发展相比,作为农业生产的“一把保护伞”,农业保险仍然处于农民买不起,而保险公司产品跟不上的尴尬局面,农业保险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8.
自2007以来,武汉市科协和市财政局联合在全市开展科普助推都市农业行动计划。黄陂区科协按照实施此项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以完善科普示范基地科普及培训设施为重点,以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金秋科苑》2014,(3):39-39
银川市老科协常务理事王学义,曾担任过乡镇党委书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农牧渔业局副局长等职,敬业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2003年,他提前离开行政岗位,直奔田间地头、生产一线,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至今已经10多年。他执着的信念是:"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是农民哺育我成长成才,我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无私地奉献给农民"。  相似文献   

20.
陈括 《今日科苑》2007,(15):96-97
老石,河南省开封县的一个普通农民。提到河南的农民,在一些人眼中河南农民愚昧和笨拙。作为河南人的我,对此并不否认,但我想说的是为什么会是这样?河南是个农业大省,计划经济时期,国家收购农副产品的价格低于价值,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农民穷,接受教育就相对少,怎么会不愚昧?加之传统的小农经济,落后的生产组织形式,与外界交流少等原因,当然农民就显得憨憨的。改革开放后,河南农民的物质生活与精神面貌在变化,特别是近年,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中央"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的贯彻,给像老石这样的农民提供了发展空间,他们在观念上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这里我说的农民老石,就是这样一个新思维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