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莉亚 《学子》2013,(11):24
茅盾曾经说过:"仿写可以说是创作的第一步,仿写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结合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仿写——对于作文刚入门的小学生尤其重要,是让学生从扶着"走路"到自己"走路"很好的过渡方法。仿写基于"儿童性"。中年级学生,认知特点经历着由直观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此时"模仿性"也最强。根据儿童这一心理特点,将教材中典型片段与习作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有利于降低学生习作的畏难情绪,保证学生习作时兴趣的高涨。借仿写搭建桥梁。学生刚从低段的听话、写话过渡到写句成段,往往在写作文时无话可写,即使有话可写也无表达方法,而仿写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难,难就难在学生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难,难就难在没有"没有材料可写"可写。要解决学生这一大难题,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生作文,首先要有话可说,要有具体的内容;其次才是话怎样说,怎样把具体内容表达出来。学生为写作文而苦恼,主要是没有内容可写,然后才是不知道怎样写。面对许多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困惑,我认为,比较有效的途径是指导学生写"生活作文"。所谓"生活作文",就是有意识地培养和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然后从中选择生动有趣、有价值的素材写成作文。要让孩子们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到底引导他们写什么呢?一、让你会笑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4.
说到写作文,往往是很多孩子所头疼的。我们的老师常常抱怨,学生积累的生活素材太少,等到写作文的时候,便无话可说。即使有材料可写,也是干干巴巴,毫无生活性,更无艺术性。而学生往往也是抱怨生活,没有什么可以写的,不知道怎么写才好。我觉得,有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学生缺乏一双会观察的眼睛,更缺少一颗洞察的心。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观察一切可见之物,还要静下心来,潜心研究写文章的诀窍。  相似文献   

5.
祝敏英 《小学生》2010,(5):52-53
很多学生惧怕写作文,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疼。究其原因是不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无材料可写;对自然、对人生没有深切的感受和体验,心中无情可抒;阅读量少,词汇不足,即使胸中有所积蓄,想一吐为快,也无语可写。而这一切的根源是对写作不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力量,  相似文献   

6.
李文平 《今日教育》2014,(7):118-118
你是否有这样的苦恼,学生写作文总觉得无话可写,思路打不开,即使勉强写出来。也是干巴巴的。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课程标准强调: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因此,在小学生写作起步时,教师就要训练小学生如何去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更能提升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经常听到很多父母说自己的孩子语文不行、数学不行、英语不行;还有看到教师不停地讲,学生静静地听;亦或是教师连珠炮似的问,学生只是反反复复地答;写作文时学生无话可写,或者有的写了、说了,但所写所说的东西总是言词单调,表达肤浅。有时,我也会遇到这样的教学问题。我时常在想:这是为什么呢?通过看一些名家访谈的节目,我渐渐明白了,导致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就是阅读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8.
学生作文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多了解生活,这样才能使他们写作文时,有"米"下锅",有话可写.  相似文献   

9.
帖银霞 《快乐阅读》2011,(24):70-71
学生要想写好作文,需要知道写什么,还应懂得如何去写。而事实却是,害怕写作文的学生绝大多数感到"没有东西可写",或者觉得"有话写不出来",即"言之无物"或"有物不能言"。笔者认为,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做好生活积累、阅读积累、仿写积累这三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每位语文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爱上作文,乐意用自己的笔记录下童年的点点滴滴,乐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可是,事实上总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作文,惧怕作文,一提起作文,有的学生就头疼。那么,什么是作文呢?其实,作文就是"吾以吾手写吾心",就是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心里想说的话,用笔真实地表达出来,这就是作文。教师也常讨论:有的学生口头说得不错,可是一落实到笔上,就发愁了,不知道该如何写。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调查了本校三至六年级的学生,究其原因,学生写作文难,大致有三:一是对作文没有兴趣,二是没有生活素材,三是平时练笔太少。  相似文献   

11.
韩莉亚 《学子》2013,(9):24-24
茅盾曾经说过:"仿写可以说是创作的第一步,仿写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结合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仿写——对于作文刚入门的小学生尤其重要,是让学生从扶着"走路"到自己"走路"很好的过渡方法。仿写基于"儿童性"。中年级学生,认知特点经历着由直观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此时"模仿性"也最强。根据儿童这一心理特点,将教材中典型片段与习作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有利于降低学生习作的畏难情绪,保证学生习作时兴趣的高涨。借仿写搭建桥梁。学生刚从低段的听话、写话过渡到写句成段,往往在写作文时无话可写,即使有话可写也无表达方法,而仿写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许多学生一听到要写作文便觉得头疼,甚至逃避作文,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也写不出一个字,引用学生的话就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即使完成,也是言之无物,内容空洞。其根本原因就是在学生的心中没有一定的写作素材,缺少相应的生活体验,真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相似文献   

13.
写作文时,大部分学生往往既存在搜肠刮肚"无材料可写",又存在材料仿佛一大堆,"不知写什么好"的问题。其实,作文如炊。学生畏惧写作,原因无非有三:一是"无米可炊"——学生的习作脱离实际生活,无话可说,也无字可写;二是"有米不知该如何炊"——有许多话说,却不知怎样下  相似文献   

14.
【写作导航】提及写作文,很多同学总是愁眉苦脸地说:"我的生活如此平淡,没有材料可写啊!"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试想,厨师没有蔬菜鱼肉,怎能做出鲜美的饭菜?  相似文献   

15.
张豫涛 《快乐阅读》2011,(24):68-69
一位语文老师说:"如果去问问中学生喜欢不喜欢写作文,大概有90%的人会说不喜欢。如果我们的学生接受了十几年的语文教育,最后的结果是讨厌作文,只能说我们的语文教育是失败的。"学了十几年语文,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害怕写作文,面对作文题,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没有什么可写的。这是为什么?这固然与学生自身的阅读面、生活面狭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欠缺有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大多数小学生怕写作文,教师也怕教作文,作文教学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瓶颈。学生写作文,总是拿起笔来冥思苦想,绞尽脑汁却仍然没有东西可写,即使写出了也多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像记流水账一样。静下来细想,孩子们为何作文无处下笔呢?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没有  相似文献   

17.
"作文难,怕作文"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学生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找不到素材可写;由于知识面窄,表达能力弱,学生写作时往往词不达意;或是学生写作不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任务"和"分数",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农村教师,要敢于突破,改变学生"作文难,怕作文"的心理负担,使学生学会写作文,愿意写作文,乐于写作文。  相似文献   

18.
刘学军 《学周刊C版》2011,(12):141-141
不爱写作文,害怕写作文,几乎成了很多学生的通病。不论教师怎么说,总有一部分学生觉得无内容可写。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眉头紧锁,咬着笔杆,苦思冥想半天写出一句话,端详半天又用笔划去,写篇作文真比登天还难。每次我都替他们着急,恨不能替他们去写。缺乏生活积累,缺乏作文兴趣,  相似文献   

19.
学生不喜欢作文,害怕写作文的现象相当普遍。教了十几年的书,我十分清楚这一点。怎样帮助孩子渡过难关呢?一、初定方案“面向生活,自由表达”是现在作文教学的热点话题。一个人懂得自由表达必然能放飞心灵,有了各种各样的想法,也就自然而然地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写法。于是我开始让学生尝试着用笔说话、交流,引导他们学会用笔表达,把写作文当成自己生活中的一件乐事。1.大量调查了解学生的需求。调查学生如果有心里话最想对谁说,结果有90%的同学认为老师是他们最信任的朋友,他们最想对老师说。针对这种情况,我引导学生与老师建立“实话实说”对…  相似文献   

20.
谈到写作文,好多学生会头疼,不知如何下手去写,也不知怎么写出自己想说的;即使写出来,也是东拼西凑而成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怎么解决这个让学生苦恼的问题呢?笔者就从这两个方面下手,谈谈自己的一些拙见。一、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1)学生缺乏写作兴趣。提到作文,学生就色变,更不用谈及兴趣了。(2)学生积累的作文素材太少,缺乏思考生活。平时,学生不留心生活,也没有动笔记下的好习惯。这样就造成写作文时,总是"言之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