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在新闻学研究生的学习中、新闻从业者的工作中和学者的理论研究中常出现的误区和困境,笔者重在探讨。传播学和新闻学的关系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目前新闻学和传播学的教育和学习,提出一些的见解和意见,以期促进我国的新闻和传播教育能培养出更多出色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信息参考     
2001年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热点综述 刘鹏在《新闻记者》(2002年第1期)上撰文指出:新世纪第一年,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繁荣发展、深化改革的一年,也是新闻传播理论研究创新发展的一年,也是新闻传播学术论著出版的丰收年。 一、新闻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2001年发表的新闻理论研究单篇论文虽然不多,但新闻理论著作精品不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复旦大学出版社分别推出了——《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和《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新世纪版)》,它们虽然以讲述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为主,但与过去的新闻理论教科书相比,这两种新版新闻理论教材在传统新闻学的基础上,吸收了传播学最新学术成果,重新审视新闻传播现象,对新闻传播及各个分支领域的基本规律、学科特点、操作原则等进行了比较科学、系统的总结,构建了相对系统、完整、清晰的新闻传播理论框架。另外,复旦大学出版社还推出了由全国多位著名学者撰写的《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丛书,从理论新闻学、应用新闻学、新闻史学等多个方面,对20世纪我国的新闻与传播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集中展示了20世纪新闻理论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我国英语新闻只占极小的部分。虽然数量相对较少,在受众数量上也不能与传统中文新闻报道相比,但由于它担负着的重要使命,其地位和作用还是令人瞩目的。作为中国在国际上声音的传播者,英语新闻以其使用英文采写、针对性强、图文并茂、信息量大等优势,成为目前中国影响西方受众的主要传播手段之一,在增进交流、传递信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应注意的是,英语新闻在迅速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致使它们在国际传播中的声音比较弱,“西强我弱”的局面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为使英语新闻更好地完成对外报道任务,更有效地实现对外传播,研究英语新闻的特点,分析其在对外传播中的优势与不足,明确其今后发展的目标与出路,就成为新闻工作者们期待解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我国英语新闻只占极小的部分.虽然数量相对较少,在受众数量上也不能与传统中文新闻报道相比,但由于它担负着的重要使命,其地位和作用还是令人瞩目的.作为中国在国际上声音的传播者,英语新闻以其使用英文采写、针对性强、图文并茂、信息量大等优势,成为目前中国影响西方受众的主要传播手段之一,在增进交流、传递信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应注意的是,英语新闻在迅速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致使它们在国际传播中的声音比较弱,“西强我弱“的局面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为使英语新闻更好地完成对外报道任务,更有效地实现对外传播,研究英语新闻的特点,分析其在对外传播中的优势与不足,明确其今后发展的目标与出路,就成为新闻工作者们期待解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融合新闻教育改革近年来刚刚起步,面对媒体领域对于融合性人才的强烈需求,几乎所有的新闻传播类院(系)都迈出了自身特色的教学改革步伐,倾力于融合新闻人才的培养。然而,融合新闻对于人才培养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中国的新闻传播类院校如何应对挑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研究的充分关注。中国融合新闻教学改革必须有自己明确的目标、路径与规划。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相比于别的学科,新闻学的研究者往往要多面对一个尴尬的问题,就是“新闻到底有学无学”。朗朗乾坤,何以在潜心于斯时还得经受“新闻无学”的耳边凉风,而且这股凉风还绵绵不断呢。据理力争固然必要,审视自己更加难得。陆定一的文章《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发表60年了,当我们从学科发展历史的角度重读时,这篇影响了中国新闻学研究几十年的里程碑式的文章,让我们这些后辈想得很多。  相似文献   

7.
几年以来,社会上有这么一种论调,似乎当代西方国家存在着新闻传播的“完全客观”和“绝对自由”。实际情况究竟如何?本文拟利用一些比较新近的西方新闻学著作中的材料予以论述,揭露其维护垄断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本质。 与新闻传播共生的多元矛盾 在西方曾经有人认为新闻是“第三势力”或“第四权力”。但近年来一些西方新闻传播专家们已经提出了根本性的怀疑。法国的贝尔纳说:“很多人经常说新闻是‘第四权力’,甚至他们似乎认为这个权力已成了第一位,因为它实际上统治着其它权力,这种假设显然是天真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5月9日至14日,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新闻教育学会联合在武汉召开会议。教育部高教司刘凤泰副司长、文科处阎志坚处长及来自全国50多所高校新闻院系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与会代表研究讨论了以下问题:(1)21世纪中国新闻传播教育模式与课程体系研究;(2)21世纪中国新闻传播学科教材建设规划。会议除了认真交流各院系新闻教学的情况和经验外,还就一些带普遍性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5月10日,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7人就教材建设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会上,…  相似文献   

9.
吴廷俊 男 , 汉族 ,1 945年 1 1月出生于湖北天门 ,1 969年 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社会兼职主要有 :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记协和新闻学会常务理事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吴廷俊长期从事历史新闻学、网络新闻学和新闻教育学方 面的研究 ,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多媒体技术与新闻传播”、“传播技术发展史”;教育部研究项目“数据通信的法规…  相似文献   

10.
论建设面向21世纪的新闻传播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新闻传播事业需要与之相应的科学。本文论述了建立新闻传播学的理论体系、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及它的科际坐标,认为:用“新闻传播”取代“新闻报道”、用新闻传播学取代新闻学乃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何梓华在《中国记者》2005年第6期上撰文,认为:从本世纪初开始,新闻学类专业点(新闻学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广告学专业和编辑出版学专业和传播学专业统称新闻学类专业点)开始了“超常规”发展。据统计:1994年以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回顾、研究了我过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百年来兴起发展的历程,深入研究和总结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的发展特点,为少数民族新闻学的研究和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借鉴;它承载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少数民族文化风采。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视民生新闻的繁荣,人们更加关注它的发展与走向,电视民生新闻的生命力到底在哪里,它的追求指向何方?笔者从民生新闻的内涵、成长试分析其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4.
《考试》2008,(2)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是河南省第一所培养新闻与传播专门人才的学院,设有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四个教学系和编辑出版科学研究所、传媒研究所。学院拥有新闻与传播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新闻学、传播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等5个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工69人,硕士生导师30人,教授20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30人,师资力量雄厚。  相似文献   

15.
新闻摄影是新闻学本科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专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操作和实用性很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新闻摄影的传播功能日益强大。使得新闻摄影与其他媒介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如何让学生掌握新闻摄影的技能,并应用于各种媒体中,充分发挥新闻摄影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信息社会的骤然来临,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新闻学与传播学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火爆,除传统的新闻学专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外,广电新闻、网络新闻、媒体管理等专业蓬勃兴起;博士、硕士、本科、大专、高职、中专、中职、二学历、业大、函大、远程教育等层次和类别都在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媒介融合涵义及发展趋势的剖析,结合以美国密苏里大学为代表的世界老牌新闻传播名校以及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新闻学名校针对媒介融合发展趋势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做出战略性调整的经验,剖析了目前陕西新闻传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以西北政法大学为例提出了陕西新闻传播教育进行改革的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闻传播学是应用学科,但目前国内高校的新闻学专业教学却普遍存在实践性不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缺少实践平台和实践师资是其根本原因。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必由之路。浙江万里学院新闻学专业推行"3+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前3年在校学习为主,后1年在媒体实习为主,实现了校媒深度合作。  相似文献   

19.
《滁州学院学报》2021,(6):130-133
智媒时代的到来使新闻传播行业受到广泛关注。面对信息的爆炸性输出,传统媒体所能承载的信息量和传播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已无法满足当前受众的信息需求,因此,在技术赋能下产生了多种信息分发平台。平台的诞生与信息的传播形式的改变令高校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如何培养出符合当前社会所需的新闻传播人才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智媒时代下我国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发展目标和当前人才培养所面临的困境进行阐述,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20.
在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同志在历史经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多次就新闻传播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并以深遂的历史眼光和宽阔的视野对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工作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作出了高屋建瓴的深刻阐述.江泽民同志的这些论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提出了许多极富创见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从而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宝库,为我国跨世纪新闻传播事业提供了理论的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