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读者是上帝,这已成为编辑同人的共识。多年前曾流行过一幅漫画:数人在各自的画板上画上帝的像,各人画的上帝的像都是自己的翻版,大胡子的上帝也长大胡子,高鼻子的上帝也是高鼻子,甚至戴大礼帽的画出的上帝也戴着大礼帽。编辑在塑造上帝的时候是否也存在类似的情形呢?读者群体是客观存在的,不以编辑的意志为转移,编辑必须实事求是地作调查研究,强化为读者服务的意识,强化对读者的教育和导向意识,满足读者的需要,全心全意地为读者服务。一、编辑应强化服务意识书刊出版的目的在于读者通过阅读,能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一切书刊都为读者服务,为读者所用。读者是编辑工作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读者是书刊的上帝,失去了读者,编辑的一切劳动都将变成无效劳动,出版物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也就谈不上做好编辑工作。因而编辑必须增强服务意识,努力为读者服务,不断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这就要求编辑要做好读者调查,这既是我们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为读者服务的一项重要前提。读者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可以从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等几个方面来划分,不同的群体对书刊的阅读要求是不一样的。按年龄可以划分为少年儿童读者、青年读者、中年读者、老年读者;按受教育程度可以划分为小学程度读...  相似文献   

2.
编辑与读者、作者关系断想阎长亮一、编辑与读者一名合格的编辑必须具有读者意识。读者意识是一种以满足读者健康需要、适应读者欣赏水平、符合读者购买能力等为编辑行为导向的意识。它要求编辑在处理选题或书稿时,必须以扩大读者的需求为依归。编辑应根据不同类型、不同...  相似文献   

3.
“读者是上帝”似乎也是期刊编辑界的“祖训”,一个毋需证明的公理.然而,当期刊竞争愈演愈烈,众编辑以愈来愈高涨的热情追随上帝,而上帝们却愈来愈迷惑不满的时候,一个新的需要解答的问题便是:如果说读者是上帝,那么,编辑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报纸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宣传阵地和舆论工具。要办好报纸,第一先让读者看得懂,第二让读者喜欢看,在此基础上,再重点研究怎样教育人,打动人。这是多年来我们办报者研究如何使报纸的传播意识契合读者接受意识的正确思路和指导原则。大家知道,对商店来说,顾客是“上帝”;对办报者来说,读者就是“上帝”,因为报纸宣传的任务最终要通过读者的接受来完成。如果读者对报纸宣传的内容不愿看,那么我们的劳动就毫无意义。毋庸置疑,对报纸宣传来讲,读者越多,一般来讲社会效果越好。要使报纸赢得最广泛的读者,就要对应读者的接受意识设置栏目,安排内容,考  相似文献   

5.
政治家把人民当上帝,商家以顾客为上帝,理所当然,刊物的上帝就是读者.  相似文献   

6.
屡见报刊上有“读者是上帝”的提法。仅以《中国记者》1991年第12期为例,就出现两处。第43页:“真正把读者当作上帝”;第48页:“这个上帝只能是读者”。把读者尊为“上帝”,本意大家都理解:无非是强调办报办刊的群众路线,增强读者意识,尊重读者意见,把报刊办得更加贴近读者,更受读者欢迎。但是,如果对这一提法细细品嚼一下,便感到有些不是滋味。  相似文献   

7.
选题策划是现代编辑工作的重要一环,是编辑主体参与现代社会文化高层建构的重要体现.然而,在早期的社会文化传播中,文化传播的控制是以作者的意识为导向的,作者写什么,编辑就编什么,出版社就出什么,当然读者也就读什么,是一种完全的作者导向意识.  相似文献   

8.
一个会做生意的商店老板,把顾客视为“上帝”,进货品种、服务方式。都以“上帝”的意志为转移;一位精明的建筑公司经理。历来把“甲方”比作“上帝”,工程的设计、施工质量和进度,无不尊重“上帝”的旨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生意兴隆、财源茂盛”,才能搞活自己的企业。我认为档案工作也是如此。应把档案利用者看成“上帝”,在档案管理和编研上,千方百计适应利用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读者”是一切编辑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面对当前出版界的激烈竞争和重视经济效益的情势,读者意识应摆在何等地位,加强编辑的读者意识对出版工作有何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与夺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什么关系,等等,这是每个有事业心的编辑需要探索和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拟就出版社编辑的读者意识作一简要分析,并提出一些引玉之见。一、高校出版社编辑的读者意识,就是要把以大学生为主的读者群视为心中的主体,竭诚地为他们服务当作编辑工作的基础。所谓读者意识,具体说来,包括两方面  相似文献   

10.
如今,商店将顾客视为“上帝”,书刊、报纸等出版部门将读者视为“上帝”,而我们广播工作者则把听众当“上帝”.因为听众对广播节目收听率的高低和对其节目内容满意的程度,是评价广播工作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志.有鉴于此,我们湖北人民广播电台历来十分重视听取听众意见,不断变换节目安排,不断提高广播质量,以便更好地为听众服务.  相似文献   

11.
孙艺倩  李伟  金东 《编辑学报》2015,27(4):363-364
医学期刊编辑、读者、作者是学术交流舞台的主体,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编辑作为联系读者和作者的纽带,应坚持“为读者办刊”的理念,在深入了解读者需求的基础上充分保证期刊的可读性和实用性;同时要不断强化对作者的培养意识和服务意识,促进并帮助作者产出优秀的成果,提高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促进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赵鹏 《新闻传播》2023,(6):76-78
新媒体的出现,给传统信息传播方式造成了很大冲击,对大众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新媒体形势下,报社编辑需要增强与时俱进意识,加强对新媒体理念的学习,在编辑工作中不断增强读者意识,以读者为导向编辑报刊,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找到适合报社发展之路。基于此,文章对新媒体形势下的信息传播特征展开探讨,对新媒体形势下报社编辑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主要包括编辑思维陈旧、编辑内容枯燥、新媒体技术应用不足等。针对这些共性问题,提出新媒体形势下报社编辑增强读者意识的策略,即以读者为导向更新思维意识,充分尊重新闻事实,结合读者需求完善报刊版面,强化新媒体运用能力等,以期推动报社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美食家不一定是烹饪里手。但烹饪师的劳作要美食家来品评。读者不见得能当编辑,但编辑的产品要由读者来检验。读者是“上帝”,编辑是公仆。读者的意见、建议和呼声应作为编辑工作的第一信号。基于以上认识,《共产党人》杂志连年开展读者评刊活动。去年致读者信,热诚欢迎评选《共产党人》1991年1—12期的好作品、好栏目、好刊期,并征询读者对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各行各业竞争日益激烈。从生产厂家来说,他们视产品质量为生命,视用户为“上帝”;从商家来说,他们视服务质量为根本,视顾客为“上帝”。那么,作为媒体之一的报纸又该如何呢?笔者以为也应以出版质量为根本,视读者为“上帝”。  相似文献   

15.
编辑,你的“上帝”是谁?──兼谈期刊编辑与作者、读者之关系黄样兴【南昌】“二为”方针?这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总的指导方针,并不是编辑这一行当独家尊奉的圭臬。读者?这似乎是正确的答案──期刊靠读者掏包方能生存,但请不要忘记“鼓天下之者存乎辞”的古训,抛开...  相似文献   

16.
启奏国王     
启奏国王近年来流行这样一句话:“顾客是上帝”,那么对书刊来讲,读者就是上帝了。但后来有人考据,说此话不对,因为在创造这一警语的西方,对上帝一词是不可轻率滥用的,准确地直译应为“顾客是国王”。那么,作为本刊的编者,就准备以至诚的态度,就一些有关问题,启...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报是学术期刊,应准确无误地报道科研成果。为“科教兴国”服务是期刊和期刊编辑的责任所在。出精品期刊,首先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结合本编辑部工作实践,就编辑精品意识四要素———责任意识、使命意识、质量意识、读者意识谈一些粗浅看法,与同行共勉。1...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的观念中,读者是"上帝",作者是"中心",编辑则是"幕后英雄".但随着商业经济时代的到来,出版越来越成为一种"商业行为",或者说越来越"商业化",作者、读者、编辑角色意识也慢慢地发生了改变:编辑开始从"幕后"走上"前台",成为"出版"这一"商业行为"的主导,作者成为生产原料的提供者,读者则沦为了"市场".这是市场经济对出版行为的一种异化.结果是编辑的主体意识越来越被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时下,在广州,在深圳,随处可见“精品屋”、“精品柜”,消费的精品意识已成时尚。面对如此情形,企业的精品意识正在涌动;“顾客是上帝,质量是生命”这一市场经济的金科玉律已深植入心;创名优,出精品,以质量取胜已成为企业界的共识。细细想来,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整个民族的精品意识已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作为我国基本国策之一的计划生育政策,其根本就是要优生优育,这正是“精品”意识的体现;“质量万  相似文献   

20.
如今,“以市场为导向”已不再是句新鲜的口号,而是无数产品生产者的行为准则”.图书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文化产品,也要做到“以市场为导向”,即大家口中常说的根据读者的需求来策划图书.好的生产者知道,仅仅生产出顾客需要的、质量上乘的产品还不够,如何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并从中获利才是最终的目的.这同样也适用于图书这个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