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小说最核心的思想是宣扬忠义思想。小说作者就是沿着这一思维格局,把《水浒传》写成了一部忠义传。宣传忠义思想,这是《水浒传》客观存在的最突出的思想倾向。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就《水浒传》的“忠义观”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忠义观念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封建正史忠义观念强调的是道德准则本身的价值,封建统治者将其上升到天理伦常的高度来达到自己统治的目的。《水浒传》中的忠义观有着浓厚的正统思想氛围,但是,又有许多正统思想所解释不了的东西,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结构,这是与其多元的思想来源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为了自身的传播,写进了忠义思想及招安、投降的内容。明朝末年金圣叹删去《水浒传》投降打方腊的故事,用评点的方式对其忠义思想进行改造,宋江成了假忠义而真造反的革命英雄。因此“金本”《水浒传》盛行300余年。写了投降打方腊的《水浒传》几近绝迹300余年。1949年以后,金圣叹被骂作是“封建反动文人”而遭批判,“金本”《水浒传》停止出版,而将几近绝迹达300余年的《水浒传》“挖掘”出来,大量出版发行。一生喜爱“金本”《水浒传》的毛泽东,晚年读了这种《水浒传》后批评它是“反面教材”;1998年中央电视台以这种《水浒传》为底本拍摄电视剧,宋江成了令人憎恶的人物;新编的《中国文学史》“补写”了这种《水浒传》几近空白300余年的“文学史”。这种不正常的现象至今仍无改变。  相似文献   

4.
百回本《忠义水浒传》 十回与后古十回语言风格不同,行文中诗歌的句式不同,对戏剧的描写不同,因此,百回本《忠义水浒传》的后三十回可能是续书。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里渗透着忠义思想,这是尽人皆知的。它的主要表现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按受招安,去打方腊;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等等。明代的《水浒传》刊本,无不冠上“忠义”二字,称为《忠义水浒传》,有的干脆称为《忠义传》。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作品,为什什会如此突出地宣扬忠义思想?这些思想从何而来?它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应如何评价?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正确认识和评价《水浒传》是很有必要的。《水浒传》所以具有忠义思想,与它成书的年代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都知道,水浒故事产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刊行的李卓吾评《水浒传》现存有下列四种繁本:A 容与堂刊《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一百卷一百回。B 袁无涯刊《李卓吾批评忠义水浒全传》一百二十回。C 芥子园刊《李卓吾评忠义水浒传》一  相似文献   

7.
《水浒》也叫《水浒传》、《江湖豪客传》、《忠义水浒传》、《京本忠义传》,比较时髦的叫法是“三个女人和一百零五个男人的故事”.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和罗贯中。《水浒》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无可争议。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的思想倾向是复杂的。这在其思想内容所反映的作者主观思想矛盾与作品的客观意义不一致。《水浒传》研究中的歧异,主要即本于对这一问题认识不足。今所见《水浒传》版本十余种,书名多冠“忠义”,这与书中的“忠义”、梁山泊“忠义堂”同为彰其“梁山泊水浒寨”“以忠义为主”。《水浒传》的“义”不仅是人民群众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义气、正义感等,而且是  相似文献   

9.
在《水浒传》塑造的一百零八名人物形象中,宋江是最成功的一个,有"忠义宋公明"之说。宋江在"上梁山前,上梁山后,接受招安"的三个人生阶段中,不仅忠义思想贯穿其中,而且在不同的阶段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共同演绎了一曲忠义之歌。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是中国侠义小说之集大成者,上承古代自由之侠,下启后代忠义之侠。清代道光以后的《荡寇志》与《三侠五义》两部侠义小说,就是在对其接受的基础上产生的。但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它们对《水浒传》中的侠义概念在继承的基础上内涵又有所改变,《荡寇志》将《水浒传》的“忠义之侠”转变成为“盗”,而《三侠五义》将《水浒传》中的“非法侠”转变成了“合法侠”,同时分析了《荡寇志》中“侠”形象转变的原因及《三侠五义》合法侠盛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宋江是<水浒传>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重要人物,其性格的核心在于"忠义"二字,作者一方面极力赞颂他的"义",另一方面却又吹捧他的"忠",使人物性格呈现出完全对立的特性,违背了二律背反定律.宋江这个形象的失败,就在于他完全成了作者思想的传声筒,以致于人物性格的发展前后矛盾,最终缺乏真实感.  相似文献   

12.
酒旆是中国古代一种广告表现形式,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有着大量的酒旆描写,这些酒旆名称不同,形态各异,大都代表着特定含义,尤其是有些酒旆上面的广告词饶有趣味。解读这些酒旆,对于理解《水浒传》这部小说,了解北宋的社会风貌以及今天的广告文案创作都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明代武侠小说《水浒传》的出现,使武侠小说创作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在继承太史公侠义精神的基础上,又对其进行了重新的解构和整合,加上了“忠”的思想,使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嬗变为忠义武侠,即“侠与儒”的融合。而清代侠义小说《三侠五义》的出现,又使武侠小说创作发生一变,即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的合流,形成了清官断案、诸侠辅佐的小说创作新模式,这就是“侠义公案小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侠与法”的合流。  相似文献   

14.
《水浒传》续书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续书研究形式本身的局限性阻碍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致使目前以“水浒”为母题的小说研究难有所突破。而“水浒小说”研究弥补了《水浒传》续书研究的不足,研究更加客观、准确,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以“水浒”为母题的小说研究,并对其他母题小说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水浒故事是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以来对宋江起义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是主观的产物。因此,要判定水浒故事在元代是否定型,那就应该看,在元代水浒故事是否已经达到最大的蕴含,在读者心中形成明确的水浒旨趣,并成为后来区别与衡量的标准。按照这种标准,水浒故事在元代并没有定型。  相似文献   

16.
以《水浒传》中文本人物塑造为出发点,通过建立人物性格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对天罡星的性格特征进行共性概括和类型划分,归结出36天罡星豪杰气概、好汉气性、猛将气势的总群体特征及分出5个性格特征比较明晰的大类,并从时代审美情趣角度探讨天罡星性格共性的成因。  相似文献   

17.
在《水浒传》传播史上,我们现在只能读到100回本和120回本,那可是曾经淘汰的版本。300余年盛行的一直是金本《水浒》。要解决《水浒》研究中一大堆令人尴尬的问题,就得深入研究《水浒传》传播史,尊从图书传播规律,改变人为阻碍金本《水浒》传播的不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18.
侯忠义 《丹东师专学报》2011,(6):104-106,137
《后水浒传》是《水浒传》的续书之一,是在《水浒传》之后产生的又一部歌颂草莽豪杰的英雄故事作品。小说写宋江等人死后转世托生为杨幺等人,发动了洞庭湖农民起义,继承和发展了水浒的事业。他们提出了"均贫畗""平等"等思想,反对招安、外族入侵。小说塑造了杨幺的杰出形象,以续书形式反映了明末清初的市民心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比勘《金瓶梅》与《水浒》相关的文字,推测《水浒》原本的面貌。笔者以何九验尸及王婆实施挨光计的时间两件事切入探讨,认为容与堂本(或其祖本)篡改了《水浒》原本的一些内容,所以容与堂本已非《水浒》之原貌。而《金瓶梅》所袭用的《水浒》是一种经过简单拼凑的文本,刊刻者所据的早期版本不全,配以当时流行的晚近版本补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