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民法中的利益衡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益衡量又称利益平衡,它和价值衡量密切相关,可分为法律制度层面的利益衡量和司法层面的利益衡量,民法即是一门利益衡量的艺术和学问,其目标指向正义。同时,民法中的利益衡量又须遵循相应规则,以避免主观、随意而达到客观、科学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利益衡量中利益如何界定直接关系到法律的运行的统一性、平等性和权威性,并且造成了“利益”与“价值”混淆的情况。利益衡量中的利益就是利益是人们在社会关系,当然包括法律关系中所做出的行为而追求的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条件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利益衡量应当是法律适用中的普遍方法。其基本的思维路向和操作模式是贯通事实与规范以及在规范事实与案件事实之间进行比较。尽管可能带有不确定性,但确定性只是人们对司法抱持的价值期待,而不是司法的本真属性。裁判的妥当性和个案公正,既是可欲的,也恰恰是利益衡量所追求的。  相似文献   

4.
疑难案件中存在着法律解释的"疑难",作为法律解释者的法官必须以利益衡量和价值判断为指南进行法律解释活动。利益衡量和价值判断是对疑难案件中的利益冲突所做的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它们决定着法律解释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网络域名所有权与域名信息衍生权之二元关系,认为域名的利益体系中,支配利益是域名的核心利益,信息衍生利益只是其附加价值来源。只有通过对域名支配利益的保护,才能进一步保证域名信息衍生利益归属于合理的主体。域名以信息形态被我们所感知,但不能认为域名的本质就是思想、精神。研究域名之法律属性,必须理清域名的信息利益与其他知识思想利益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利益是主体在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某种需要,具有主客观双重属性。社会转型引发的利益分化使我国发生了社会利益矛盾与冲突。为此,我们必须加强经济和法律等手段的运用,进一步完善以效率优先为主导价值观念的社会利益分配制度,加紧建立和完善以公平为主导价值观念的社会保障救济制度,加强以诚信为核心的价值观念教育。  相似文献   

7.
研究我国社会分化的衡量标准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文提出了衡量我国社会分化程度应该是三个标准的统一:社会的阶层、集团分化;社会的利益分化;社会的价值分化。从这三个方面的标准来衡量.我国已经是一个高度分化的国家。  相似文献   

8.
法是表征利益的产物,法律适用是利益平衡与分配的技巧,一般条款其适用要通过价值补充等方法将道德标准具体化为可以适用的具体的司法裁判的依据,在此过程中,利益衡量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本文以诚实信用和善良风俗为例,来讨论民法一般条款适用中的利益衡量问题。  相似文献   

9.
埋藏物的发现是指发现埋藏物而予以占有的一种法律事实。埋藏物的发现是传统民法中的制度,是用以规范动产所有权原始取得的制度之一;它可以引发许多人之间的纠纷和诉讼,甚至会牵涉公民个人与国家之间利益衡量和价值取舍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需要和利益是社会发展的动因。在如何对待利益问题上,存在种种错误认识和模糊观念。纠正这些错误认识,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必须坚持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利益与理想的统一;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求利目的与求利手段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