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11年版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高年级段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中依据目标到底怎样做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呢?下面结合高年级段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文字运用成为新课改后的热门名词。语文课堂如何基于"语用"展开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3.
徐晓晓 《学子》2015,(6):47
小学中年级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过渡性的特点,它上接低年级,下连高年级,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这个关键时期,语文教师该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实现高效的语文教学呢?一、选择典范语段,提升语言能力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关注文章重点段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注意一段里面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学习作者是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文章作者围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悟朴素平凡的语言、品味幽默的语言、体验积极向上的语言、在"学""练"中学练语言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让学生走上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之路,在实践中品尝语文的真味,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金蓉 《贵州教育》2021,(1):40-42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一种平等对话的过程"。第三学段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2019年9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实现全国全覆盖。这套语文教材顺应了大语文时代的到来,致力于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重视积累的同时强化运用,更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如何以教材为抓手,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特别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效贯通便是其中较为重要的途径之一。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应用。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挖掘文本中"阅读与写作"有效迁移的训练点,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促写于无痕,逐步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黄成沐 《教师》2014,(21):39-4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生学习文本,最终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应当致力于在"品味"和"实践"上下工夫。"品味表达"与"实践运用"是阅读教学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根本形式。"品味表达,是为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实践表达,便是直接的语言文字运用。"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3月中国西安《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定义了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为了清晰地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把握语用理念,在诗歌、叙事性文章、说明性文章等不同文体的教学中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掌握语用学习与内容理解、情感陶冶、学法指导相融合的方法,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能依据新版课标,依据年段,关注文体,凸显语用,提高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引领学生关注文本语言入手,逐渐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创造,从而把语言文字训练的目标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与历年的语文教学大纲及实验稿课程标准相比,"2011年版课标"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对语文课程性质的重新界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修改,将语文课程的首要目标锁定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由此看来,语文课程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学会"运用",或者说学会"驾驭"语言文字这门工具。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师在讲解语文这门课程中,一定要牢牢抓住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两大特点,从这两个特点出发,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基础出发,抓住字和词这个最基本的工具,包括它们的读音、含义、字形、结构、用法,让学生掌握由字词构成的言语运用范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从而学会根据表达目的、对象和语境的特点获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强调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是培养、提高儿童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但是纵观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主要重点都放在了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上,忽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必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核心任务,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前提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课标》(2011版)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崔峦老师也曾在2012年第9期的《小学语文》第13页,语重心长地谈了课标修订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谈到如何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时,崔峦老师说应在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实践性课程。"语文的综合性一直摆在那儿,而实践性需要教师好好地去落实,教学生语言的运用。然而,如何设计好问题,聚焦习作表达技巧呢?笔者从"语文主题学习"教学中找到了答案,为人物描写的表达把准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版课标")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之后,语用关照下的语文教学观已被教师们普遍接受,并掀起了研究与实践的热潮。因此,阅读教学怎样转身,已成为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重中之重。一、读懂文本内容向读懂文本表达的转身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主要通过教师组织阅读活动来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见,语文学科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而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必须依托文本,聚焦文本语言,关注言语表达。  相似文献   

17.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课程定位突出了语文课程的独当之任是要实现学生的"言语习得"。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文体的特点,更要在品味文字的同时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并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理解文本内容、体悟表达方式,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识字教学有这样引人注目的论述:"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此论述指明了语言文字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的核心作用,特别强调"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学五个方面的"影响",这实际上是对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重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在选取语用教学点的时候,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基础,按照年段的教学目标,同时要关注文章的表达特色,选取适合学生掌握的语用知识,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多少年来,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左右徘徊。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学中要做到言意兼得,凸显"语言文字运用"之美。把握年段目标,训练学生读写结合。紧扣文体特点,学会语言文字运用。整合课文,在对比中习得方法。打破束缚,在综合性学习中提升学生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