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涛 《现代语文》2011,(6):146-147
《凡尔赛宫》(见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是作家吉祖英写的介绍法国王宫——凡尔赛宫的一篇说明文,作者以传神洗练的文笔生动地说明了凡尔赛宫艺术价值高的特点。为突出这一特征,文章按由主到次的顺序依次从宫殿建筑本身、内部陈设和装潢、外部的大花园等角度凸显了凡尔赛宫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蝉》选自法布尔的《昆虫记》,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统观单元课文系统,《蝉》需要实现两种教学价值:例文和引子,即了解文艺性说明文的基本特征,激发学生开启《昆虫记》的阅读。四位老师的教学均立足于以上两种教学价值,切入点大同小异,推进阅读的方式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3.
陈张燕 《教书育人》2014,(12):67-68
《麇鹿》是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它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如果在教学时仅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着手,学生能条理清晰地理解课文内容,但是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教学本文时,笔者结合文章体裁的特点,尝试从“故事味”、“文学味”、“神秘味”三个角度人手,引导学生探究性地学习课文。  相似文献   

4.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笔者发现合作学习说明文,不但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看云识天气》是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17课,学习本单元的文章,单元目标是: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对初中阶段第一次学习说明文的学生来说,本文应该不要求对说明文体的掌握,但从长远角度说,第一次学习说明文,只要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将会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笔者以合作学习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为目的来安排教…  相似文献   

5.
【设计说明】闲笔,是写人记事类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法。教学时关注闲笔,有助于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思,咀嚼文章的情味。本设计按照“1+X”阅读课程形态,组合了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5课《藤野先生》、七年级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以及八年级上册第6课推荐阅读篇目《我的母亲》(邹韬奋)等三篇散文,引导学生辨识、鉴赏、学习三篇课文中的“闲笔”,促进学生对文章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6.
【学情预估】《〈梦溪笔谈〉二则》是苏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第五单元的课文,是两则很短的文言文,第一则只有70字,第二则也只有130字。篇幅虽然不长,但刚跨进初中大门的七年级学生读起来也还是有困难的。第一,学生没有文言阅读量的积累,缺乏文言文的语感。在学这篇课文之前,他们只读过《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幼时记趣》、《三峡》4篇文言短文,总共也只有484个字。第二,文中所记述的又是七年级学生不熟悉的内容和事物。第三,在1~4单元中,学生大多学习的是诗歌和散文,以说明为主的内容在第5单元中才开始接触。不过,学生阅读这两篇…  相似文献   

7.
《恐龙》(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是一篇说明文,教学重点是在继续学习理解词语句子的基础上初步理解说明的方法。学生会对课文的内容很感兴趣,但由于此课是说明文,一不小心,教师就会把这篇课文上成科学课,注重自然科学知识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绿色蝈蝈》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  相似文献   

9.
本单元四篇课文:《地球是圆的吗》、《看云识天气》、《苏州园林》、《核舟记》。本单元是本册书的第三个纯说明文单元。学生们对说明文的结构、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文的语言特点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教学本单元时,教师可从单元教学重点出发,对整个单元宏观掌握,引导学生对四篇课文进行联篇比较阅读,找出它们在说明文文体特征几个方面的异同点,从而巩固所学的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10.
黄秀婷 《小学语文》2009,(1):117-119
一、文本解析 (一)走进文本,了解教学关联 《大自然的启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安排的一次综合性学习。它是结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阅读教学开展的小综合学习。本单元包含两篇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两篇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和《语文园地三》。综合性学习渗透在文本教学之中,体现了单元教材内容的整体性、专题性,同时也为学生及时开展综合性学习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正>教材从三年级开始设置独立的阅读策略单元。六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有目的地阅读”作为一种元认知策略,旨在教会学生进行阅读。“有目的地阅读”就是根据阅读目的、任务或其他需求指向,而选取合适的阅读内容,并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最后获得指向性信息的一种阅读。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共设有三篇课文,《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和《故宫博物院》。前两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根据承担教学任务的不同,呈现出层递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梁洪涛 《广西教育》2008,(20):54-55
设计思路:探究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重要思想。对于阅读,无论是教学评价还是教学策略的选择,都明确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绿色蝈蝈》作为一篇昆虫观察记亦或科学随笔,无论是编辑意图还是文本作者及其文本自身,都十分鲜明地体现出一种探究的导向和精神。这篇课文是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自读课文,教学大纲建议在七年级的教学上淡化文体,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上,笔者做了如下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正>【课文分析】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由四篇阅读材料组成,属于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这篇课文可以加深学生对故宫的了解,又可以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民族自豪感。本单元为阅读策略单元,前面通过《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这两篇课文,学生已经初步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的策略。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智慧课堂进一步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的阅读策略进行有效阅读,完成阅读任务。  相似文献   

14.
《太阳》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组教材中的一篇传统课文,其选编意图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让其在学习中增长自然知识,学会用联系的眼光看待自然、看待世界,同时感受说明文说明事物的方法。笔者近日听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花钟》是一篇说明文。虽然介绍科普知识,但是课文语言优美。教学时,我打破按部就班的阅读教学常规,预设了"欣赏花钟,自主感知";"解读花钟,自主理解";"探索花钟,自主实践"三个环节,引导学生细细地品味课文语言的精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将课文学习与积累运用结合起来,还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正《梦回繁华》是统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的课文,是一篇兼具科学性与文学性的说明文。该文布局结构严谨,行文思路清晰,说明方法运用得当且语言精练流畅,是说明文中的代表性作品。通过本课的教学,教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阅读及写作技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够使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及艺术价值,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和自豪之感。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有颇多心得体会与所思所悟,在此与大家交流分享。  相似文献   

17.
【教材分析】 《看云识天气》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本文是以科学为主题的第四单元里的一篇说明文。原本它是一篇精读课文(一般拟用两个课时教学)。但由于被选中为校内公开课,为保持教学流程的完整性。必须用—个课时完成教学。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莲叶青青》是苏教版语文4年级(下)第5单元第17课的内容。本单元课文围绕"爱是人世间伟大而真挚的情感"这个主题展开,包括三篇精读课文《莲叶青青》、《萧山杨梅》、《地震中的父与子》,一篇略读课文《母亲的呼唤》和一个《语文百花园》。通过这五篇课文的学习,让四年级的学生们充分理解并感受爱的伟大与  相似文献   

19.
《鲸》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外形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及教材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1.继续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能抓住自然段中  相似文献   

20.
《七颗钻石》是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短文没有什么文字障碍,其思想内涵也十分清楚.教学这篇课文,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体会爱心的巨大力量,感知童话在写作上丰富的想象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