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国家教育改革的关键之年。面对空前的就业压力,创业教育能否成为创造就业机会、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的突破口,创业教育能否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创业教育能否解决创业实践问题等等,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和委员们非常关注的话题。3月9日,由中国创业智库主办的创业教育在中国2011全国两会代表恳谈会  相似文献   

2.
王辉耀 《成才之路》2011,(33):I0005-I0005
在诺贝尔各奖项揭晓,以及苹果计算机公司联合创始人乔布斯英年病逝后,全球在庆祝和纪念的同时,也普遍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不远将来要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中国,能否成为诺贝尔奖得奖者的主要产生地?中国能否出现像乔布斯那样的高科技巨人?这些问题的背后,其实还有一个隐藏的看法,即中国可以通过举国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从总体上说.中国当前的改革攻坚面临着三大挑战:一是能否实现市场化改革的实质性突破:二是能否解决好改革与多数人利益关系的问题:三是能否实质性推进政府转型。在这三大挑战中.政府自身建设与改革已成为影响整体改革进程的关键性因素。推进政府改革、实现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已成为新阶段中国改革攻坚的重要任务。[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能否保持先进性,不仅关系到他们能否在大学生群体中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更关系到他们将来能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笔者分析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涵义、设计原则、实施步骤、问题及思考等方面,对新时期保持学生党员先进性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心理角度切入,分别论证了"支撑精英高等教育的社会心理条件的丧失"、"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心理动力与心理阻力".通过对动力与阻力的对比、分析,论证了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向大众转变是历史的必然.还提出:这种转变在新世纪初的头几年里能否实现将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过程中能否做出重大贡献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大家话创新     
<正>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科技创新已成为引领中国发展的核心战略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引领中国发展的核心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要以创新为动力。李克强总理要求我们,科技创新要顶天,努力做出关键技术;要立地,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未来的五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的阶段,产业升级能否顺利进行?结构转型能否成功实现?综合国力能否持续提升?关键是看能否  相似文献   

7.
盛行于美国等普通法系国家和部分大陆法系国家的辩诉交易制度能否被引入中国大陆并发挥其作用,成为近几年来学者探讨的热点问题。文章试从辩诉交易制度与中国现行刑事司法政策的角度探讨我国能否移植辩诉交易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个民族、一种文化能否树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批判精神,成为能否真正地鼓励创新、鼓励进步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河南大学副校长宋纯鹏看来,科学家之间缺少公开的、批评性的学术交流,在中国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轰动全球的《大国的兴衰》一书 作者帕.米西认为:21世纪乃至未来的综合国力竞争,其根本就是人才的竞争。这就表明:21世纪以后的中国能否成为人们理想中的国度,能否在国际上建立更高的威望,还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现代化有赖于中国教育现代化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教师要想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力量就必须具备现代性人格。教师的现代性人格特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深厚的职业情感在充满了各种诱惑和冲击的现代社会中,教师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在市场经济的漩涡中,教师能否安贫乐道,能否淡泊明志,能否做到“板凳一坐十年冷”,能否以“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为乐,都取决于其是否对教师职业具有深厚、坚实、笃定的情感。教师对职业的深厚情感源于对职业使命感的深刻认知和对职业自豪感的丰富体验。教师对职业自豪感的…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人作为一个社会的最小分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的现代化人,作为一个时代性的课题,人的现代化,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能否早日完成。因而本篇文章将对如何实现中国人现代化的对策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2.
"降分"改革能否成为英语校外教育转型的动力,面对国际化进程,英语教育的创新之路将何去何从,从应试化到能力化转型能否成就校外英语教育的核心原动力,让中国式英语不再是不地道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3.
全球软件产业国际分工体系不断调整,目前已形成了美国、欧洲、印度、中国等为主体的国际软件产业四极分工格局。当前全球软件产业外包的中心出现了向亚太地区转移的整体趋势。印度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包服务提供国,中国将成为国际软件外包中心的新极点。而国家软件业成功的关键是本国的软件产业的发展速度能否超过国际平均发展水平,能否利用本国软件业的特定优势自主创新,发展特色项目,在国际软件分工格局转型中争取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企业能否成为新能源车产业的主角?这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不管是丰田、通用还是大众,都和我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中国企业可以成为有力的竞争者,甚至有可能胜出。”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汽车”)总经理任勇表示。  相似文献   

15.
李留义 《辽宁教育》2012,(16):16-18
高校是教师和学生的聚集地,是高水平、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是中国特色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诞生地。可以说,能否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成为高校的时代课题,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其中,师生关系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否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我们是否能加强和落实高校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16.
文章指出世界多极化趋势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中国在多极化进程中面临重大挑战,必须作出战略选择,才能长期稳定地成为世界的一极,这关系到未来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为此,文章回答了两个问题:(一)中国为什么竭力主张世界多极化?(二)中国能否长期稳定地成为世界的一极?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制造业日益凸显在世界市场地位的今天,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工厂”或“世界制造中心”已经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历史上几代“世界工厂’’应该具备四个基本条件。中国目前仍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中国要打造世界制造中心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篡。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月25日,美国《纽约时报》邀请了多位专家,就中国近年来以多种方式加紧吸引旅居海外的顶尖科学家回国、中国能否成为全球科技的领导者、中国在营造一个能使科学家茁壮成长的研究氛围方面面临哪些障碍等问题展开辩论,其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9.
重点高中是升学预备学校。重点高中的学生将成为国家的栋梁。他们中的许多人将来将走上各级岗位 ,成为各项事业的参与者与决策人。他们的素质如何 ,能否把握未来的机遇 ,战胜未来的挑战 ;能否代表先进生产力要求 ;能否代表文化前进的方向 ;能否代表中国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 ,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从国运兴衰、民族复兴的高度 ,从重点高中学生未来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看 ,我们认为重点高中德育重在“双成”教育。所谓“双成”教育是指成人、成才的预备教育 ,也就是说重点高中的学生通过高中阶段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经济的增长来自生产推动和消费拉动两方面,如今,消费对生产的巨大反作用已凸显,消费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消费能否有效增长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中国目前的生态危机与消费领域有巨大关系,倡导绿色消费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中国的消费主体层次鲜明,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合理引导成为消费领域合理性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