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关于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竞技化、教学组织单一化、教学角色主导化及体育考核标准统一化等问题,这不利于学生心身健康发展。因此,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实现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建立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从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转移,并建立多维度的体育成绩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该文从健康教育的角度,对我国高校体育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走向提出了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拓宽体育教学内容,注重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培养;注重理论课教学,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体育教学形式、方法应趋于多样化;改造竞技体育项目,创新高校体育形态;重构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等观点。在体育健康课程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的角色要由课程的被动执行者向决策者转变;由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向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引导者转变;由增强学生体质的训练者向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促进转变。  相似文献   

3.
一、构建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 普通高校要转变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改变以运动技术传授为中心的旧的体育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建立以人为本,淡化竞技,注重健身,以竞技运动项目为手段,以提高学生身体综合素质和科学健身能力,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目的的新体育课程的学习评价体系。新教学体系强调,在授课时,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淡竞技,重健身,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时间,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注重由运动负荷引起的人体机能内部变化,注重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获得体育健身知识和技能,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4.
杨学辉 《成才之路》2009,(13):24-24
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人们对健身的要求,使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片面的生理学评价转向身心健康的评价;体育教学从“阶段性体育”与终结体育向“终身体育”与终身健康的方向转变。根据这一变化,体育课的目标在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选择的同时,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体育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这就使得体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教学从学生的兴趣和要求出发。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师体育教学缺乏人文精神教育的主要表现是教学目标过于单一、教学内容竞技化、教学目标片面追求达标等。因此,要在体育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就要做到: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制定全方位的教学目标;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转变传统的教材观和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让小学教育开始向创新型方向发展。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运动能力的培养。当前环境下,小学体育教学向着教学内容丰富性、教学形式多样性的方向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唐天涯 《学子》2015,(3):59
一、目前乡镇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课程教学实施的陈旧化在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热衷于死记硬背的机械训练和生硬灌注的"填鸭式"传统教学理念,这极大地束缚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约束了学生个性的发挥,也悖于新课标的创新教学理念。2.教学内容体系竞技化在教学中还存在着大量的以竞技项目为主的内容,这些竞技项目不仅"难、繁、偏、旧",而且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妨碍了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课程任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等方法,对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存在以下六个问题:体育教师对体育课教学目标的认识具有片面性;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忽略个体差异;教学内容过于传统,注重竞技化;学校投入不足,教师积极性不高;教学方法单一;注重竞技成绩,忽略学生考核的全面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阳光体育运动下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课改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注重人文教育与重视体育学科教育的人文性是现代体育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未来的教育评价将以人文化为最高价值追求,以实证化为方法途径,向人文化和实证化共生共融的方向发展.学校体育的功能应更多体现在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生长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一、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高中体育课在教学内容、方法与教学目标要求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高中阶段的体育课教学目标要求是从常规教育引深为自觉性教育,身心发展并重,注重体能与技能的掌握,注重体育情感的体验和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如何把握好目标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采用相应的教学模式是全面实现体育课教学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既要重视对学生知识的考查和身体素质的测评,更要注重对学生技能、技术的考查,同时还要注重学生情感、兴趣、意志、习惯等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评价。建立健全学生体育课成绩的动态评价体系,加强体育教学的评价和考核方法的研究,对学生体育成绩实行多元化、分年级、分层次的评定,淡化竞技,减少身体差异对体育成绩的影响,健全学生体育课的多元评价体系,使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及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赋 《煤炭高等教育》2004,22(2):124-124
目前多数高校所使用的体育教材主要是以竞技项目为主要内容而编排的,围绕掌握“三基”为主要内容而设置,教师主导体育课的进程:一种模式、一种尺度、统一教材、统一方法;大纲规定什么教什么.考什么练什么;以终结评价为手段进行统一评价;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有近90%与中学雷同,尤其是田径、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在编排上和中  相似文献   

13.
陈迪鸿 《林区教学》2010,(2):101-102
从后现代主义视角审视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体育教学改革应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教材体系的改革和创新,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健全学生体育课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浅析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体育人文精神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要体现出对学生体育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师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求真、求善、求美的教学理念,同时还要完善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手段,真正地实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5.
体育课的目标在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时教学内容选择的同时,也注重了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体育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教师展现教学水平的主要场所,建立适合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体系,能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改进教学提供方向。一、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1.促进学生的发展。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不仅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的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应注重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地研究课堂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体育课分层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基本原则。高校学生运动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的差异性,为分层教学提供了实施的空间。体育课的分层教学,不仅要从选课的环节进行实施,更要体现教学的全过程,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的评价上体现教学的层次性,使每个上体育课的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体育知识和技能,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潜力得到充分地发挥。  相似文献   

18.
面对新课改,我作为一个体育教育工作者,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竞技体育为中心,教学内容体系竞技化,教材强调权威性、指导性,忽视了差异性.在教学中,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高高在上,教师关注的是教学计划、内容是否完成,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至于学生愿不愿学,是否开心快乐,更不为教师所关心.师生的关系难以融洽,情感难以沟通,于是出现了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怪现象.新课标的实施,使广大体育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以生为本,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已逐渐被广大体育教师认同,无论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都充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体育课教育方向要由竞技体育向健康和终生健身转变 ,应根据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特殊要求及高职生成才的健康体育需求 ,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 ,为素质教育服务 ,注重培养学生依据主客观条件坚持自我锻炼的运动和保健能力 ,形成习惯 ,受用终生。  相似文献   

20.
试论以体育教学为载体的人文教育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辉  吕新 《宜春学院学报》2009,31(4):142-144
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加强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人文体育精神;人文体育观与科学体育观相融合,注重体育课程的完整性;进一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拓展体育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营造良好的人文体育教学环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转变传统的评价观念,建立综合评价体系等途径实施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