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晓云 《河南教育》2010,(10):60-60
学生工作无小事,作为一名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就必须耐心地去帮助他们、细心地去观察他们、用爱心去呵护他们,这样才能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得到学生的认可。  相似文献   

2.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不断成熟、日趋稳定的关键时期,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将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置于课程目标的核心位置,要求教师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切实贯彻人本主义思想,一切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立足于青少年的思维特征、认知能力,让青少年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更要关注他们的情绪生活、情感体验、道德修养和人格养成。  相似文献   

3.
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重在引导,要给学生更多的肯定,给学生指出努力的方向,给足他们走过来的机会,不求全责备.给学生以尊重和信任,用微笑面时他们,言语诚恳,以诚相待,用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们,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信任,才会照着老师的话去做,我们的工作才会做好.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时期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其分析 1.学生思想单纯开放,缺乏理智分析.现代的学生都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接触新事物,认识新问题,都超出了他们的生活区域,视野大为开阔.他们善于把国内外的现实进行比较,各种思潮的活跃,使他们不再是单纯的简单服从型,他们通过认识比较,得出个人结论.但是这些结论多是从个人生活,或局部利益为出发点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误差.特别是随着报刊杂志的急剧增加,网络的现代化,其中一些不健康的内容,由于缺乏分析使学生头脑里的主旋律遇到干扰,久而久之,信息积累效率的急剧增长,使他们思想上产生一些误区,强化了主观因素,淡化了历史视野.所以仍需要我们帮助他们认真分析、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5.
在爱因斯坦看来,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有责任心的有个性的公民,而不是为统治阶级培养听话的机器。因此他强调教育工作者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尊重学生的人格,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给他们更多的学习自由,引导他们通过活动和交往主动地探究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帮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勇于创造、不断追求新知识的良好习惯。爱因斯坦关于教育教学的论述,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让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究习惯,重视培养教育学生的社会公德,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当代教学理论,对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思想品德课中要注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首先,要鼓励学生,让他们能充满自信心。这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自信心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要学会真诚地去赞扬学生,对他们回答的每一个问题,对他们的每一个奇思妙想,我们都要去赞扬,我们都要去鼓励,这样他们才会有充足的自信心,他们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从2001年开始,我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9年了,身边的学生换了一拨又一拨,但始终不变的是我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执着。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我发现每一届学生当中都有一些"特殊学生",或者叫做"问题学生"。虽然在这些学生身上都有着针对他们本人不同的问题和情况存在,但是他们的本质不坏,而且在他们身上还有很多优点,而这些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鼓励。  相似文献   

8.
*没有差学生只有差老师学生不愿学习,那不是别人的过错,而是教师的过错。孩子们的求学欲望能由教师激发起来。假如,教师是温和的、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方法使学生疏远他们,而是用仁慈的情操与言语吸引他们;假如,他们称赞学生学业成绩的美好,假如,他们不时称赞用功的学生,假如,私下常把学生叫到跟前,把应学事物的图象给他们看,或向学生讲解光学、几何、器械、天球仪等,就可以激起他们羡慕之情的东西;或不时让学生带信给他们的父母,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意呆在家里…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发展,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希望在课堂欢笑,感受到幸福,同时也能获得提升。这要求政治教师,既要从学生角度,适应他们不断提高的需求,让课堂充满欢笑;又要从教师角度,让学生在欢笑中深思,在欢笑中提升。  相似文献   

10.
杜小兵 《甘肃教育》2014,(15):63-63
正为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促进教学改革,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座谈式教学法初中生的自主意识在逐渐增强,他们特别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另外,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爱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如果不了解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对他们的表现过分地压制,就可能会引起学生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工作相当重要。深入他们的学习生活,了解和把握他们存在的问题而开展教育;根据青年学生的群体特点和发展阶段,使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端正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引导他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作为教师,我们都已经习惯于给我们的孩子和学生量身定做他们的未来与前途,用自己的意志与世俗功利的眼光来决定他们要走的路。如是,让他们学音乐,是为了让他们成为音乐家;让他们学美术,是为了让他们成为画家;让他们学习写作,是为了让他们成为作家。我们多不会把这些作为一种良好的习惯与素质来看待,总是想着孩子应该成为什么样的,应  相似文献   

13.
李春涛 《林区教学》2008,(7):118-119
职中毕业班学生面临毕业,他们的思想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择业观好高骛远,思想浮躁,组织纪律观念松懈,早恋现象抬头等。针对这些问题,对这部分学生应认真进行吃苦耐劳精神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解决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加强班级管理,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的技术工人。  相似文献   

14.
在爱因斯坦看来,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有责任心的有个性的公民,而不是为统治阶级培养听话的机器。因此他强调教育工作者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尊重学生的人格,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给他们更多的学习自由,引导他们通过活动和交往主动地探究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帮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勇于创造、不断追求新知识的良好习惯。爱因斯坦关于教育教学的论述,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让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究习惯,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当代教学理论,对当代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我国中小学正在进行的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雷庆礼 《江苏高教》2002,(5):127-127
1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 ,确定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广大学生 ,着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建设性人才。由于种种原因 ,学生的思想觉悟、认识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 ,针对不同思想层次的学生 ,应该制定多样化的目标体系。对党员学生干部要求他们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事事处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对入党积极分子要用社会主义思想、共产党员标准去引…  相似文献   

16.
训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由于学生本身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关注他们思维发展过程,采取科学有效的培养措施,激发他们的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索小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途径,势在必行!以下本文从几方面探讨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借几何直观,让学生完成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创有效情境,使学生抽象思维得以顺向迁移;分层的预设,是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巧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7.
对于学生来说,政治课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大多数的学生都不愿意上这门课。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政治课来说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巩固他们学习的兴趣,最后发展他们的学习兴趣。慢慢地培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政治课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18.
郭峰 《继续教育》2008,(2):33-34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成人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正发挥着独特的社会作用。认真把握成教学生的思想特点,对于积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分别从成教学生对目前学习的认知、成教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特点、成教学生对外部环境与学习、生活环境的看法等三个方面,对目前他们的思想状况进行了尝试性的探查。  相似文献   

19.
品学兼优的学生同样存在心理问题.关心他们,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责任.可以从建立一定的制度入手,强化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20.
高三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做老师的,若能多给学生关心和爱护,则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获得感情上的依靠,从而以稳定心态走向人生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