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先生     
范用先生,三联人都叫他范老板。我来三联晚,改不了认识他时的称呼,叫范先生。都说范老板脾气大,剋起人来不留情面。我认识的范先生却慈眉善目,个子不高,很瘦,花白的头发总是乱蓬蓬的,戴一副深色框的大眼镜,看去有点调皮。  相似文献   

2.
范用同志是当今著名出版家。 1954年我参加上海图书发行公司工作后,公司领导毕青同志常和我们谈起生活书店一些往事,范用是他常提及者之一,但我无缘与他见面。  相似文献   

3.
1982年在上海创办的《出版史料》杂志,在编辑出版十年以后停刊了,由此度过了“七年寂寞”(主编宋原放语)的时光,终于在2001年得以在北京重新出版。为了做好在北京的复刊工作,我和陈子伶同志不约而同地想到要向范用同志求教请益。这不仅因为范用是我们两人在人民出版社的老领导,在编辑出版工作上,一直得到过范公的教导,特别是他榜样的力量,身教胜于言教。  相似文献   

4.
侯宜中最近的身份比较多。有人叫他环保“深喉”,也有人叫他叛徒,在环保界他是多事的“大老虎”,但惟独很少有人关心他当初的那个身份,仪征环保局书记。  相似文献   

5.
范用先生走了,但我们始终不觉得他不在了。他的名山事业还在,这是他永远的存在,也是他无意中为自己铸成的永恒丰碑。  相似文献   

6.
《编辑之友》2011,(1):26
1.《笑谈大先生》陈丹青著广西师大出版社2011年1月作者旨在还原鲁迅,唤回鲁迅。对于作者,这样的笑谈,或许更类似于一种还愿。2.《书痴范用》吴禾编三联书店2011年1月他是一位有思想的出版家。他挑战神的禁区,坚持人的真理,对出版一本好书,是那么的急不可待。从范用先生身上看到了中国出版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一说到范用先生.就想到那个被他的外孙女写得活灵活现的小个子老头。 一年春节.接到范用寄来的贺年片。贺卡由他自己设计、印制。这是他的雅兴.几乎每年都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印制贺卡。这和施蛰存有些相像。施蛰存喜欢每年自己花钱在香港印制一种贺卡。选一幅藏画,再印上“北山施舍”或者“北山楼”斋号以及地址。印刷之精美雅致,令人收到后品赏再三而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8.
水声 《档案时空》2007,(7):23-25
一阵急促的枪声,撕人心肺.1933年2月12日凌晨,南京雨花台又有24名共产党员倒在血泊中.为首倒下的那位英俊青年,最引人注目.有人说他叫方平,是共产党地下情报系统的负责人;有人说他叫周成,曾向中共中央送去苏区三次反"围剿"的不少重要情报;有人又说他叫李艳华,是中共中央派到南京领导军运工作的……  相似文献   

9.
从小我好像就没喜欢过他。他小的时候很瘦小,被放在一个垫着破棉絮的烂箩筐里,四周静下来的时候会哼哼咩咩地哭,就有人过来用脚踢一下所谓的摇篮,他便又左摆右晃地吃自己的拳头。满脸皱纹的祖母好像很喜欢他,总是摸着他稀疏的头发叫“俺的小猫儿。”于是他有了名字,大家都叫他猫儿。这些我都是听小姨说的,小姨说完这些后,  相似文献   

10.
坚守文化使命,源自对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关于范用 2013年9月14日是范用先生去世一周年。范先生在世时最爱的是书。人称他为"书痴",他很高兴。他曾说:"我是为了读书才选择了出版这一行的。"他又说:"我最大的乐趣就是把人家的稿子编成一本很漂亮的书。"关于范先生编辑出版《傅雷家书》《随想录》以及《读书》和《新华文摘》的故事,早已为大家耳熟能详。这里再讲讲其他两本书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有人叫他老姚,他答应。因为在市广播电视局里,他的工龄最长,资格最老。即使是在全省的广播电视系统中,他也是属于最老的那一批广播电视工作者了。1990年广播电影电视部向全国广播电视战线连续工作三十年以上的人员颁发荣誉证书,萍乡仅有老姚获此殊荣。有人叫他姚科长,他答应。因为他长时间在局里事业技术科当科长。即使以前局里还没有这个科时,他就开始干这个活,当时叫农管组。有人叫他姚台长,他也答应。因为1992年萍乡有线电视刚建网不久他就从事业技术科抽调出来,负责筹建工作一直到现在。凭着二十万元贷款起步,短短几…  相似文献   

12.
范用是当代出版家,长期负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工作。他从事出版工作70年来,对选题策划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念。文章从选题策划应有勇气追求思想解放、选题策划要敢于面对历史真实、选题策划要体现对读者的人文关怀三个方面阐述范用的选题策划理念,以期为当下的出版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一九四五年八月,三联书店树帜.它由生活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新知书店合并而成.早在一九三八年,范用先生就在其中的读书生活出版社就职了. 范先生入职读书生活出版社,缘于一九三七年"八一三"事变爆发.那年他只有十五岁,日本军队逼近家乡江苏镇江,他正在学校读书,经常参加救亡运动,又是家中的独苗.外婆担心他的安全,让他带上八块银元,去汉口舅公家中避难.舅公是会文堂书局的经理,从上海迁来的读书生活出版社恰好在书局二楼租房办公.翌年舅公不幸病故,舅婆要回浙江老家,行前提上一篮鸡蛋,将范用托付给读书生活出版社老板黄洛峰先生.读书生活出版社是共产党的办事机构,黄先生见到范用爱读书又机灵,就接受他做练习生,成为出版社中最小的员工,从跑邮局、取包裹、收发文件,到参与图书出版的有关事情,应学尽学,第二年加入共产党.  相似文献   

14.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由于承担了对我国江苏籍的编辑出版家进行研究的一个课题,又因为早就仰慕范用先生在出版界的名声,笔者特去拜访、了解他对新中国出版事业的贡献。范老听了我的话,连连摆手:哪里有什么贡献,我当年15岁背井离乡,逃到汉口找舅公,3个月后舅公病逝,是生活书店收留了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范老说着,拿出三联书店2008年专门为他编印的书《时光.范用与三联书店七十年》,一页页地翻看着,对我讲起他与三联书店的那些时光……  相似文献   

15.
“在半个世纪里,有人爱他,也有人恨他;有人称赞他,也有人厌恶他;他是胜利者,又是失败者。他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有荣耀,有欢乐,也有悲痛。他把他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子里,印在这一时代里。”  相似文献   

16.
张喆  张国栋  程璞 《新闻天地》2011,(11):24-25
“我在泰国的吊车码头!赶快报案!赶快叫救护车!有人受伤!”这会是37岁的杨德毅留给人间的最后四句话吗? 2011年10月5日中午12点已过.缅甸籍商船“玉兴8号”的这位中国船长突然用大功率对讲机向他的雇主喊出了急迫的呼救。然后,通讯中断。他究竟遭遇了什么.无人知晓。  相似文献   

17.
范用先生有个习惯,凡他喜欢的书,总是自己动手设计封面,或提出明确的意见(比如画出铅笔草图、标出颜色),然后交给美编制作。而这样做出来的封面,他都会留下一份整张的,未裁切的大样,贴在硬纸板上保存。久而久之,就  相似文献   

18.
陶膺 《出版史料》2010,(4):27-31
1949年7月,我进入上海三联书店《英华大词典》编辑室,在郑易里同志的指导下做《英华大词典》索引的编辑工作。1950年7月调来北京新华书店总管理处,分配到范用同志主管的期刊出版部校对科工作,1952年随范用同志调到总编办公室做编辑业务管理工作,一直到1991年1月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我在范用同志手下工作了四十年。  相似文献   

19.
陈中祥做梦也没想到达辈子还有人叫他“老师”。上高中的时候,不少人劝他毕业后去考师范学院,将来当老师。对此,他不想,也不愿意。当记者,他倒想过,五十年代在兰州大学读书时,还当过校刊的特约记者。但人生没有单行道,命运往往是在人们自觉与不自觉的选择过程中,将人送到那纵横交错坎坷不平的道路。近几年来,记者陈中祥的学生愈来愈多,学生多了,“老师”也就名正言顺了。  相似文献   

20.
董竹君《我的一个世纪》问世不久,作者还在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节目中与主持人李潘侃侃而谈,没有想到电视播放完后58分钟,这位一生历经坎坷的传奇人物就离开了人世。著名老出版家范用曾在《文汇报》“笔会”副刊上发表《送董竹君远行》一文,动情地纪念这位“从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的老人。这本多年前在范用积极支持与鼓励下写作而终于出版的(我的一个世纪》,他以一个老出版家的眼光给予了很高的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