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6月29日,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传媒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高峰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央电视台、<北京青年报>、新浪网的业界专家,以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界专家齐聚一堂,对话当下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葛剑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学科规划与建设处处长陈丽教授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于丹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2.
2009年8月15日,浙江广电集团民生休闲频道与<现代传播>杂志社联合在杭州召开频道发展战略高端研讨会.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现代传播>总编辑胡智锋、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时统宇、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陆地、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潘一禾、胡志毅以及<中国广播影视>、<综艺>杂志记者等出席会议并作了发言,浙江广电集团和民生休闲频道的领导与频道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关注     
<正>2016中关村大数据日传媒大数据分论坛在京举行【本刊讯】12月12日,2016中关村大数据日活动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峰论坛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开幕。会议围绕"数据驱动创新,智慧引领未来"主题,来自"政产学研"领域的嘉宾共同出席活动,就大数据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融合等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交流和研讨。由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承办的传媒大数据分论坛上,北京大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学东 《传媒》2004,(10):1-1
在探讨了培育和重塑传媒业新型市场主体、建立传媒资本市场之后,<传媒>杂志将"一个主体,两个市场"讨论引向了终结篇--传媒人力资源市场.而此时,有关<武汉晨报>继<南京晨报>之后向报业精英们伸出30万年薪橄榄枝的报道,正在业内沸沸扬扬.  相似文献   

5.
关注     
<正>新华网广东分公司与广东圣火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全媒体战略合作9月5日,新华网广东分公司与广东圣火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全媒体战略合作协议,并授予该公司"全媒体战略合作伙伴"牌匾。授牌仪式上,双方表示将在此前广告经营及品牌活动合作基础上,充分发挥自有资源优势,全面拓展合作领域,进一步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和信息消费、品牌整合营销等领域携手实现立体传播,积极探索融合营销新模式,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杂志全球化趋势下,版权合作成为时尚 纵观中国期刊200多年的发展史,五四时期,<新青年>杂志和<科学>杂志的创刊使中国杂志发展呈现出第一个高潮;时隔60年,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时代,中国的期刊业再次步入繁荣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末,<读者>、<知音>、<家庭>、<女友>、<故事会>成为中国杂志市场上的主流杂志,但是1993年随着<时尚>杂志的创刊,它以铜版纸全彩色印刷,采用国际开本、充满国际名牌的精美广告和图片,使中国人的眼睛为之一亮.5年之后,<时尚·伊人>与美国著名女性杂志进行版权合作,再次将<时尚>送上了又一个高度,以后版权合作成为了期刊界的口头禅.之前,<世界时装之苑>、<瑞丽>等杂志都是版权合作成功的范例,但不如<时尚>那样在品牌扩张上给期刊界以巨大震撼.  相似文献   

7.
资讯情报     
<正>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与亚洲新闻集团战略合作8月7日,时值韩中建交23周年之际,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与韩国亚洲新闻集团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享报道内容,并在多个领域进行广泛合作。仪式在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会议厅举行,韩国亚洲新闻集团董事长郭永吉出席。双方就通过合作创造共同利益、增进中韩两国关系达成了一致。通过本次合作,双方将共享新闻报道、视频等各种内容,并加强在文化、艺术、经济等各  相似文献   

8.
《传媒》2006,(1)
1.现在感觉传媒业的杂志很多,《传媒》杂志的优势在哪?《传媒》杂志最大的优势就是其权威性与思想性。《传媒》杂志的前身是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的业务刊物《报刊管理》,后经改版发展壮大,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目前唯一面向传媒行业的杂志。比起违规使用他人刊号出刊的面向传媒业界的杂志而言,《传媒》杂志是正宗的行业指导杂志。《传媒》杂志致力于为业内外提供大量权威的行业政策解读,不断引导业界深入探讨问题,及时报道业内典型案例和业界动态。我们对《传媒》杂志的定位是:立足做好传媒行业的思想领袖。2《.传媒》杂志适合哪些人阅读?由于…  相似文献   

9.
《传媒》2006,(2):52-52
1.现在感觉传媒业的杂志很多,《传媒》杂志的优势在哪?《传媒》杂志最大的优势就是其权威性与思想性。《传媒》杂志的前身是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的业务刊物《报刊管理》,后经改版发展壮大,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目前唯一面向传媒行业的杂志。比起违规使用他人刊号出刊的面向传媒业界的杂志而言,《传媒》杂志是正宗的行业指导杂志。《传媒》杂志致力于为业内外提供大量权威的行业政策解读,不断引导业界深入探讨问题,及时报道业内典型案例和业界动态。我们对《传媒》杂志的定位是:立足做好传媒行业的思想领袖。2《.传媒》杂志适合哪些人阅读?由于…  相似文献   

10.
<新闻记者>杂志2004年第7期上发表的潘力剑先生<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以下简称<范式>)一文,就研究范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阅读过程中,笔者也产生了一些相关想法,有的与之相同,有的则相异甚至相反.  相似文献   

11.
"企业家"的称谓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但改革开放多年了,"传媒企业家"的概念在官方文件中迟迟未出现.在传媒走市场的步子越来越大的背景下,"传媒企业家"的概念早于官方文件,在业界已经悄悄流行,在某些民间或半官方的论坛中,常会将一些具有复合型素养、有传媒运营能力的传媒领军人物称为"传媒企业家".但在官方文件中没有这些提法,直至最近<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出来之后才看到"培养企业家"的提法.  相似文献   

1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并冲击着全球的传媒市场.对于传媒业而言,这次经济危机将从深层次上影响其发展路径.那么,这次危机带来的变化具体情况如何?经济危机中是否也孕育着新的发展机会?国内外的传媒业将何去何从?2009年8月16日,在中国传媒大学、吉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联合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七届亚洲传媒论坛上,来自传媒、经济等领域的数十位专家学者、业界领袖对这些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相似文献   

13.
杨驰原 《传媒》2005,(3):10-14
2005年2月23日上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石峰副署长在办公室接受了<传媒>杂志的专访,就报刊业的改革发展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14.
《今传媒》2009,(5)
本刊讯 由中国报刊发行研究所、今传媒杂志社主办的"2009年中国报刊发行经营创新年会暨年度中国报刊发行十大创新系列颁奖大会"于3月13 日-14日在武汉隆重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报业>执行主编辑唐绪军,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李策,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潘堂林,中国传媒经济与管理学会副会长、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屠忠俊教授,全报纸自办发行协会副秘书长朱勇,<今传媒>杂志副总编辑吴锋,以及来自全国各地近百家报刊出版单位代表及部分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左志新 《传媒》2015,(15):8-9
7月19日-27日,第三届中国大学生传媒节暨第六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作为本届传媒节的重要组成部分,7月25日,第二届中国传媒品牌高峰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举办.此次论坛由传媒杂志社和上海交通大学传媒经济管理中心联合发起并主办,内容包括论坛开幕式、《2015年中国大学生媒介使用习惯与媒体品牌认知报告》发布、嘉宾主题演讲、圆桌对话以及中国大学生最喜爱的媒体品牌颁奖盛典.  相似文献   

16.
据近日的美国<传媒周刊>报道,在众多杂志网站点击量不高的形势下,出版商们纷纷挤向诸如Eacebook和Twitter这样的社交网站,与其合作以增加杂志网站的点击量.  相似文献   

17.
叶凯 《编辑学刊》2006,(3):26-27
21世纪,对于商业财经类杂志而言,目前的市场状况还停留在群"熊"割据的春秋战国时代.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商业财经类杂志有近800种,在上海发行的就有300多种,处于一线位置的主要是<理财周刊>、<证券市场周刊>、<环球企业家>、<商务周刊>、<商业周刊>、<财富>、<环球财经>等20来种.虽然杂志种类很多,但是却没有一个能够成为公认的老大,或者说,没有形成品牌杂志,而且目标受众基本上还是以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来看待它们.从业绩与品牌资产方面来讲,这些杂志都没有得到读者的品牌认可.即使是国外的著名杂志--比如<福布斯>、<哈佛商业评论>等,在落地中国之后,同样面临着水土不服、消费者不买账的尴尬情况.所以纵观整个市场,中国的白领中坚力量还是缺乏一本必读的商业财经杂志.  相似文献   

18.
程忠良 《今传媒》2007,(10):23-25
2007年9月23日,由《新营销》杂志联合《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承办的"2007中国营销高峰论坛"将在武汉举行. 8月24日-26日,由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电集团等主办的"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四届深圳高峰会"在深圳召开.  相似文献   

19.
冯哲 《传媒》2010,(6):67-68
传媒对司法的监督作用和对公众的引导作用时时刻刻都在对司法工作产生着影响.尤其是在信息传播途径多样化的今天,传媒对司法的影响非常大,以致社会上有了"媒体审判"的说法.这也招致一些社会人士尤其法律界人士的批评.那么,传媒对司法的监督应控制在什么范围之内呢?司法对传媒的监督只是被动的承受,还是应该积极地回应呢?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以及<关于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若干规定>,第一次将传媒与司法的关系进行了界定.传媒与司法的关系问题再次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 9月15日,<浙江档案>杂志社在杭州召开了工作会议.会议主题是总结2010年度<浙江档案>杂志社工作,部署2011年工作任务,表彰<浙江档案>杂志优秀通讯员、宣传发行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省档案局副局长韩李敏出席会议并作会议总结讲话,杂志社社长、总编何力迈作了题为<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作用积极服务档案登记备份重大战略>的报告.各市、县(市、区)档案局负责杂志通联发行工作的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同志,省直单位档案工作协作组组长及杂志理事单位代表等1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杂志社副主编鲍立富主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