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比例》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比例尺,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和正比例、反比例应用题。单元复习前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掌握的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确定复习重点,做到有的放矢,以提高复习的质量。复习这部分知识应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梳理,  相似文献   

2.
教学要求:初步掌握用简易方程解答正比例基本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通过一题多解,懂得正比例应用题与归一问题、倍比问题的关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3.
当学生学习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后,往往错误地认为能用正比例关系来解的应用题就不能用反比例关系来解;反之,用反比例关系来解的应用题也一定不能用正比例关系来解,产生认识上的僵化。其实,有些正、反比例应用题,只要我们根据题目数量关系,转变思考角度,用两种方...  相似文献   

4.
《比例》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比例尺,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和正比例、反比例应用题。单元复习前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掌握的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确定复习重点,做到有的放矢,以提高复习的质量。复习这部分知识应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梳理,使之进一步系统化并形成知识网络。还要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弄清概念的含义,明确它们的区别。注重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弥补知识上的缺陷,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根据本单元教材的特点和基本要求,谈几点建议。一、弄清概念,提高判断能…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统编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68例6。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比例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和步骤,并会解答较复杂的正比例应用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审题填空①一台机器工作2小时,生产32个零件。照这样计算,这台机器工作5小时,一共生产多少个零件?  相似文献   

6.
六年制小学课本第十二册正比例应用题例4、例5。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解答正比例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一题多解和一题多练。  相似文献   

7.
在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正、反比例的概念答题,既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差异,也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利用与同一事物相关的两道例题创设对比情境,使学生掌握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例1.正比例应用题 题目:一辆汽车2小时行64公里,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了5小时。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多少公里? 分析:路程与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变量,速度是定量。因为:路程/时间=速度(一定),所以本题符合y/x=K(一定)的正比例判断式,用正比例方法解。 解:设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x公里,根据判断式可得: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二册第五单元“整理和复习”中的第 3节“应用题” ,主要内容有 :简单应用题、复合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等。总复习时 ,要充分发挥课本中例题的典范和智能作用 ,抓住复习重点 ,教给学生思考探解的方法 ,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多问引导把握“三量”关系复习简单应用题。  例 1 某工厂有男工 3 64人 ,女工 91人。这个厂的男工和女工一共有多少人 ?  复习时 ,教师可先出示例中两个条件 ,然后让学生提出各种问题 ,编成简单应用题 ,并列出算式求解。然…  相似文献   

9.
曾几次听了这样的课:一个可用正比例(或反比例)方法解答的应用题,被说成既可用正比例方法解,也可以用反比例方法解,且每次听这种课,都是“高兴”开头,“扫兴”结束。原因何在?因为上课的老师并未明白这一“事件”——正反比例相互转化——的实质,也未能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法。兹举一例如下。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十二册正比例应用题教学目标: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应用题。2.通过解答应用题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突破方程应用题复习教学难点的做法平罗县教研室张学诗方程应用题是初中数学复习教学的一个难点,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学有所得,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正确的思路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解应用题的思路,就是解答应用题的思考方法.思路正确就能找到解题的线索.首先让学...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按梯形结构编排的,以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应用题→反比例的意义→反比例应用题为序。其纵向联系不十分紧密,所遵循的是单一的认识习惯和思维方法。学生学习中,对正,反比例概念容易混淆。为此,不得不被动地安排较多的对比练习进行弥补,以致教学时间过长,教学效果欠佳。笔者在教学时,重新组织知识结构,以正比例意义反比例意义正比例应用题反比例应用题为序,来用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方法,把正反比例知识组织成一个网络结构,让学生在比较中掌握正、反  相似文献   

13.
正、反比例这部分内容,按教材顺序是,教完正比例的意义和应用题后,再教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题,最后才综合练习。这样教学,课内外练习的内容都是本节例题的派生,容易养成按例题套解,不动脑筋分析问题的习惯,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为什么学生在学正比例的意义和应用题时,一般能够顺利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正确地解答正比例应用题,但到学习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题时,就开始混淆,判断不准的原因。听课中,我也发现一些教师也注意比较,反复讲解,然而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选择了部分学校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将正、反比例教材重新组织,抓住变化规律,突出分析比较,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4.
赵星慧 《考试周刊》2014,(52):76-77
<正>一、引言数学的复习课历来是一线教师研究的重点课型之一,复习课既注重对学生知识的复习、巩固,更注重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复习中建立和加强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认知体系,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深刻认识.听了一节《分式方程解应用题复习》,我感受颇多,下面谈谈思考和看法.二、教学过程概要环节1:课题的引入师: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相似文献   

15.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实践证明,应用师教学只有抓好练习这一环节,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在课堂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 一、突出重点的练习 在讲题正比例应用题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较复杂的正比例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培养其精心、巧思和捷思,可安排以下层次的一组练习:  相似文献   

16.
读《湖南教育》83年6期《正比例关系式的 K能否为总量》一文后,很受启发。我们用比例方法解应用题时,如果只注意两种比例概念的区别,而忽视它们的内在联系,便会认为某些题只能用正比例关系解,而另一些题只能用反比例关系解,从而  相似文献   

17.
解完数学题后,如果能反思一下解题过程,并作进一步探究,不仅能巩固已学的知识,避免解题的疏漏或错误,更重要的还能对解题思路进一步整理、归纳,对原题进行引伸发展,达到深化知识,积累经验,总结规律的目的。一、思联系。数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定律与其他事物一样,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普遍联系的。解题后,如能把解题中所联系到的基础知识与各知识有机地串联成知识线,并联成知识网,则有利于提高分析和归纳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学用正比例方法解应用题后,不妨引导学生回顾一下学过的应用题中,哪些应用题可以用正比例方法解。对照…  相似文献   

18.
一、复习要点 1.比的意义和性质。包括比的意义;比值;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化简等。 2.比的应用。包括比例尺;按比例分配;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解比例;正反比例的意义;正反比例的判断;正比例和反比例应用题等。  相似文献   

19.
教好学好简单应用题是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基础。复习和巩固好简单应用题是提高解答复合应用题能力的重要一环。当前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对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研究得比较多,而对解答简单应用题的复习、巩固和提高工作却忽视了。例如,教材中出现的许多简单应用题,只作为巩固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一练了之,很少引导学生分析它的数量关系。久而久之,学生对其数量关系和结构特点就会逐渐遗忘,影响解答应用题能力的提高。简单应用题的教学虽然在高年级不是重点,但还  相似文献   

20.
“说课”──我教反比例应用题吴忠市利通一小常淑萍一、教材反比例应用题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简易方程、反比例的意义及正比例应用题解答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本节课内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稍复杂的反比例应用题。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是:在学生理解反比例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