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43年5月12日,为接受加拿大新任驻华大使呈递国书,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从重庆歌乐山双和桥官邸乘车入城,前往国民政府办公处。不料,专车在行驶途中与美军卡车相撞,遂使林森突患脑溢血,卧床不起。8月1日,林森在双和桥官邸去世。林森的去世为蒋介石重任国民政府主席之职提供了机会,也引起了国民政府中央政治体制的一些变化。但是,蒋介石为什么会接替林森出任国民政府主席,这在以往的研究中是不太清楚的。本对此略作探析,以期深化对抗战时期国民党政治体制演变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祖远 《湖北档案》2010,(1):76-77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两广军阀乘机倒蒋。12月,蒋介石被迫下野,由林森代理国民政府主席。不到3个月,蒋介石东山再起,两人矛盾日趋尖锐。1939年6月,林森借口“难耐山城酷热”,离开重庆,遁迹峨眉山洪椿坪。  相似文献   

3.
熊鹃 《档案与建设》2007,(11):35-36
1932年林森当上国民政府主席后,一改往日浮沉不定的境况,连选连任国民政府主席长达13年之久,成了民国政坛上的一棵“常青树”.之所以如此,是林森在经历一番跌宕起伏后,练就了一套官场上“好功夫”。最主要的还应归功于他所养成的“无为”而“有为”的做人习惯,古人云:“人情阅透知纸厚,世路踏穿觉山平。”  相似文献   

4.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两广军阀乘机倒蒋。12月,蒋介石被迫下野,由林森代理国民政府主席。不到3个月,蒋介石东山再起,两人矛盾日趋尖锐。1939年6月,林森借口难耐山城酷热,离开重庆,遁  相似文献   

5.
汪精卫早年是孙中山的追随者,1925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改组,汪精卫被推举为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汪精卫仍任国民政府主席.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汪精卫相对抗,自此他与蒋介石不和. 1938年7月,日本决定撇开蒋介石,诱降一向亲日主和的汪精卫.12月19日,汪精卫率陈璧君、曾仲鸣、周佛海等10余人乘飞机逃离昆明,飞抵越南河内.10天后,汪精卫发表“艳电”,希望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与日和谈.第二天,汪精卫又建议日本对重庆施以致命的轰炸.蒋介石闻之大怒,1939年元旦,他下令军统特务追杀汪精卫.  相似文献   

6.
1948年5月1日,中华民国第一届国民大会闭幕,大会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中华民国第一届总统、副总统。5月20日,在南京国民大会堂(今人民大会堂)举行总统、副总统就职典礼。典礼结束,蒋、李会见觐贺外交使团后,即驱车前往总统府,上午11:15在总统府大礼堂接受在京文武官员的集体致贺。据当时报载,参加致贺活动者多达700余人,场面十分热闹。活动结束后,蒋介石、李宗仁夫妇以及军政要员100余人在总统府办公楼(即以已故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字"子超"命名的"子超楼")前合影。由当时京  相似文献   

7.
《档案与史学》2014,(11):3-3
林森(一八六八一一九四三),字子超,号长仁,晚年别署青芝老人。福建闽侯人。美国教会鹤龄英华书院毕业。同盟会会员。曾在台北电报局、上海江海关、九江海关等处任职员。辛亥革命时参加九江起义,后历任九江军政府民政长、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参议院议长、北京国会参议院委员长、广州护法军政府外交部部长、广州国会参议院议长、国民政府常务委员、立法院院长、国民政府主席等职。  相似文献   

8.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于北京,灵榇暂厝西山碧云寺。因临终时他希望将遗体葬于南京紫金山麓,为了尊重他的遗愿,1926年国民政府开始建墓。1928年底,国民政府特派林森、郑洪年、吴铁成赴北平,设立迎榇专员办事处,筹备孙中山奉安  相似文献   

9.
夏天 《湖北档案》2014,(9):43-44
汪精卫早年是孙中山的追随者,1925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改组,汪精卫被推举为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汪精卫仍任国民政府主席。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汪精卫相对抗,自此他与蒋介石不和。1938年7月,日本决定撇开蒋介石,诱降一向亲日主和的汪精卫。12月19日,汪精卫率陈璧君、曾仲鸣、周佛海等10余人乘飞机逃离昆明,飞抵越南河内。  相似文献   

10.
孙武 《重庆档案》2005,(1):36-37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又在上海燃起了战火,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危在旦夕。为了适应抗战的需要,国民政府于11月20日宣布迁都重庆。  相似文献   

11.
武汉保卫战     
于斌 《湖北档案》2008,(7):33-36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是平汉、粤汉铁路的交会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日军侵占南京后,国民政府虽西迁重庆,但国民党党政军各重要机构和蒋介石、汪精卫等重要人物都在武汉。中共中央代表团和长江局,八路军办事处也在武汉。在野的各党各派领袖、文化界知名人士、驻南京的各国使馆人员都齐集武汉。武汉实际上成为“战时首都”,是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的中心。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的报业竞争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炬 《今传媒》2005,(9):40-41
1937年10月30日,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1937年12月1日,国民政府在重庆正式办公。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发布通令,定重庆为战时“陪都”。重庆的人口在“八·一三”淞沪抗战以前有三十万多人,本地人占百分之九十五。据《重庆通史》载,成为“陪都”后,1938年重庆人口为53万,1941  相似文献   

13.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布“为适应战况,由南京移驻重庆”的宣言。《新民报》于同月27日撤离南京,西迁重庆。该报第一任总编辑张友鸾老兄举家入蜀,他又回到报社工作。在漫天烽火中,沦陷区的难胞纷纷涌到重庆来,有“瓦片”可吃的房东们,乘机抬高房租。友鸾家老小三代,人口颇多,无力负担高额租金,遂在报社编辑部和印刷厂旁修建草房数间。落成之日,张恨水兄为之题名曰“惨庐”。“惨庐”主人张友鸾身居陋室,怡然自得,他所萦绕于怀的,则是抗战前途,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命运而已。  相似文献   

14.
韩江雪 《青年记者》2009,(12):89-90
1937年至1945年,是重庆担负起“战时首都”功能的8年。从1937年10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至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迁回南京,重庆的新闻业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当时在重庆有名的报纸便有数十种,但由于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各家报纸的政治倾向性不同,读者对象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5.
刘小宁 《档案与建设》2015,(2):62-65,69
国民政府还都南京 1946年4月30日,国民政府在重庆正式下达“还都令”,决定于5月5日正式凯旋南京. 其实,早在1945年底和1946年初,国民政府的一些部门已在返回南京了,还都之事事实上已进行了数月之久.1946年4月下旬,还都进入了高峰,国民政府的院、部、会等中枢机构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迁返南京了,何应钦、陈诚等军政要员已经先期到达南京.  相似文献   

16.
佚名 《出版参考》2011,(4):27-27
谭延闿,湖南茶陵人,当年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曾任湖南省都督、国民政府主席、第一任行政院院长。1930年9月病逝南京,葬于南京钟山中山陵旁。  相似文献   

17.
久驻重庆的中共代表团要迁到南京了。上个月的二十七日中共代表团已派了个副官龙飞虎到南京,据说已觅妥了房子,就在国民政府附近,龙飞虎是周恩来的副官,在重庆特务机关的情报中每次说及共产党“阴谋举行暴动”时,总喜欢提到龙飞虎是暴动中的预定的指挥者,也难怪,谁叫这位龙副官将名字题得这样惊人,自然特务机关要觉得选择他做暴动的领袖是最适宜不过了,只可惜在重庆这几年来从未有过一次“暴动”,因此这位龙副官也始终没有能满足特务机关的愿望。  相似文献   

18.
重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国民政府移驻重庆,使其成为战时首都,并明定为陪都,从而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国出版中心。本文着重简述从1937年11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至1946年5月还都南京这一时期重庆出版业的发展变化及其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9.
重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国民政府移驻重庆,使其成为战时首都,并明定为陪都,从而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国出版中心。本文着重简述从1937年11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至1946年5月还都南京这一时期重庆出版业的发展变化及其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20.
《湖北档案》2013,(6):F0003-F0003
中铁大桥局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建桥企业。建局初期,大桥局就配备了专职人员管理文书档案。1959年,局办公室增设文书、档案资料两室,负责管理全局文书及技术档案。1961年,局设直属档案管理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